一起讀資治通鑑(三五)

明月清風無語話青山 發佈 2022-10-01T22:07:35.624988+00:00

1.齊王、魏王在韓國相會。秦國攻打楚國,奪取八座城市。秦王派人給楚王送信,寫道:「起初我與你約定兩國為兄弟之邦,在黃棘盟誓,派楚太子到秦國為人質,彼此關係歡洽。不料楚太子辱殺我的重臣,不辭而別,使我無比憤慨,才派兵攻入你的境內。現在聽說你又讓太子到齊國充當人質,以求和解。

1.齊王、魏王在韓國相會。

秦國攻打楚國,奪取八座城市。秦王派人給楚王送信,寫道:「起初我與你約定兩國為兄弟之邦,在黃棘盟誓,派楚太子到秦國為人質,彼此關係歡洽。不料楚太子辱殺我的重臣,不辭而別,使我無比憤慨,才派兵攻入你的境內。現在聽說你又讓太子到齊國充當人質,以求和解。我國與你們楚國互相接壤,結為婚姻親家,要是秦、楚關係如此惡化,就無法號令其他國家。我想與你在武關會面,當面約定,結成友好同盟。這是我真心的願望!」

讀者以為:楚國此時已無同秦國會盟的意義,原因如下:其一、楚國太子羋橫已殺秦國大夫,潛逃回楚國後,再次以人質身份前往齊國,楚國已同齊國形成結盟,再次和秦國結盟則置太子羋橫於險境,且同齊國結盟而付出的努力則付諸東流;其二、秦國反覆欺楚,且太子羋橫已得罪秦國,再試圖修復同秦國關係的努力都已然無用,秦國已攻占楚國八座城池,楚國必然也已作出防禦部署,同秦國結盟又必得罪齊國,遭受齊、韓、魏聯盟的攻伐,既然已得罪秦國又已與齊國同盟,又何必再次反覆?其三、武關,當時屬秦國管轄區域,哪怕真的會盟,會盟地理應選擇雙方信任的第三方國家,確保雙方國君的安全,或者選擇秦楚的交界處,雙方國君會談,兩國軍隊列陣,確保各自國君的安全。而楚國本身處於弱勢,國君前往秦地,楚懷王如何保證自身的安全?


2.楚王十分為難,赴約怕落入圈套,不去又怕秦國更加惱怒。昭睢說:「大王不能去,應該趕快調兵固守。秦是虎狼之國,早有吞併各國的野心,決不可信任!」楚懷王的兒子羋蘭卻勸懷王去,於是懷王前往秦國。秦王讓一位將軍假扮為秦王,在武關伏下重兵,楚懷王一到便閉上關門,把他劫持到了西邊的咸陽。又命令懷王朝拜秦國章台宮,行屬國使臣的禮節,並逼迫懷王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懷王要求舉行盟誓,秦王卻堅持楚國先交出割地。楚懷王十分憤怒地斥責說:「秦王欺騙了我,還想用強暴逼迫我割地!」不再答應。秦國便把他扣留下來。

讀者以為:楚懷王如不赴約會盟,則派遣使節進一步結盟齊及韓、魏諸國並求助,同時安排重兵防禦秦國。楚懷王赴約,反而需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順利結盟,則需要防備齊、韓、魏的聯合進攻,另一方面,結盟不成,需要防備秦國裹挾楚懷王,兩方面都需要安排重兵,楚國無法兩顧。並且一旦楚懷王身遇不測,需要作出一套政治部署,如誰來主持楚國朝政大局,秦國以楚懷王要挾提出過分要求又該如何回應?預故楚懷王赴約會盟是最壞的決定,果不其然到了武關便被秦國挾持至咸陽,並要挾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此時楚懷王要求盟誓已是無奈的反抗,秦國若同意盟誓,但要求先割讓土地再釋放楚懷王,楚懷王又該如何回應?但秦國心虛而不願盟誓,楚懷王也只能保持作為君王最後的堅持與操守。


3.楚國大臣十分震驚,互相商議說:「我們的君王扣在秦國回不來,被要脅割地,而太子又在齊國充當人質;如果齊國秦國一起算計我們,那楚國就完了。」便打算擁立一位在國內的王子繼位為王。昭睢反對說:「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外國,現在我們違背君王的意旨去立其他兒子,實在不妥當。」於是假稱楚王去世,到齊國去要求迎回太子。齊王召集群臣商議,有人建議:「不如扣下太子要求楚國割讓淮河以北。」齊相說:「不可,如果楚國另立一王,我們就空有人質而落個天下指責的不義名聲。」那人又說:「不怕,如果楚國新立一王,我們可以和新王作交易:『給我下東國,我替你殺死太子,不然的話,我們就聯合三個國家立太子為楚王。』」但齊王還是聽從了國相的意見,歸還楚太子,楚國便立太子為楚王。

讀者以為:楚懷王一次天真的舉動,確實差點讓楚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楚懷王被挾持在秦國,楚國太子又在齊國為人質,立國內的某一位王子即位為楚王是應對困局最直接的方式。迎回太子則取決於齊國的態度,倘若齊國學秦國,要求楚國割地才同意交還太子,楚國朝臣如何應對?但幸運的是,孟嘗君田文當任齊國宰相,歸還楚國太子羋橫,楚國立太子羋橫為楚王,是為楚頃襄王,楚國應該堅定地結盟齊國,堅決地對抗秦國。


4.秦王聽說孟嘗君的賢德名望,派涇陽君為齊國人質,邀請孟嘗君前來。孟嘗君到了秦國,秦王任命他為丞相。

公元前298年

有人勸告秦王:「孟嘗君做秦國丞相,一定會先照顧齊國而後才考慮秦國,秦國實在危險!」秦王於是仍任樓緩為丞相,囚禁孟嘗君,想殺掉他。孟嘗君派人向秦王寵愛的姬妾求情,姬妾說:「我希望得到你那件白狐皮袍。」孟嘗君確實有件白狐皮袍,但已經獻給了秦王,無法滿足姬妾的要求。他的幕僚中有個人善於盜竊,便潛入秦宮藏庫,盜出白狐皮袍送給那個姬妾。姬妾於是替孟嘗君說情讓秦王釋放他回國。可是秦王又後悔了,就派人去追。孟嘗君急急逃到邊關,按照守關制度,要等雞叫才能放行過客,而這時天色還早。秦王派來追的人馬上就到。幸虧孟嘗君幕僚中有人善學雞叫,四野的雞一聽他的叫聲都引頸長鳴,孟嘗君才得以出關脫身。

讀者以為:一、涇陽君贏蒂是秦昭襄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此時主政秦國的還是宣太后羋八子,甘願為了孟嘗君而讓涇陽君贏蒂入質於齊,說明在當時秦王或者宣太后心中,孟嘗君是十分重要的,重要到甚至做好了犧牲涇陽君的準備。這份榮寵,對於孟嘗君而言反而是十分危險的。其一、孟嘗君父子兩代,把持齊國朝政,先後擔任齊國宰相位極人臣,在齊國就是事實上的掌權者,父子兩代已形成了龐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齊國大政方針,又何必去秦國?到了秦國,哪怕任命為秦國宰相,沒有政治團隊、政治班底的支持,如何施展包袱?甚至,秦王一怒,身家性命都不保。同時,在齊國如日中天的政治威望又如何維繫?在齊國的龐大的家族和政治團隊如何守護?其二、秦王或者宣太后,對涇陽君都可以隨時捨棄,更何況孟嘗君?召孟嘗君根源不是其個人魅力或者個人能力,而是其個人魅力或者個人能力可以為秦國所用,不能為秦國所用,那麼其個人魅力和個人能力則是催命符。為了秦國,涇陽君可以犧牲,還有誰不可以犧牲?

二、孟嘗君能從秦國脫身,運氣占了很大的成分。首先,從戒備深嚴的秦宮偷取原本進獻給秦王的白狐皮袍,這就是一次賭,賭輸了,扣上謀殺秦王的罪名便是人頭落地無疑。幸運的是,成功了。其次,偷出了白狐皮袍,進獻給秦王的寵妃,秦王一定不會碰巧發現?碰巧發現了,一旦追尋來源呢?幸運的是,再次成功了。再是,如何確保秦王一定聽從寵妃的建議而釋放孟嘗君?用涇陽君來換取,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且朝臣商討後才執行的慎重決策,釋放孟嘗君同樣也需要慎重。幸運的是,還是成功了。最後,秦王后悔,派兵追拿孟嘗君,到了邊關,尚未到黎明開關時間,孟嘗君的食客模仿雞鳴。雞鳴僅是粗放簡單而計時方式,戰國時期本身就有更精準的計時方式,如刻漏,同時參照日晷和星宿(借用太陽位置和星宿位置),形成一個精準的計時。倘若守關將領是謹慎細緻之人,對應夜間星宿或者月亮位置,或者配有刻漏,明顯非開關時間而拒絕開關,孟嘗君何以自處。但幸運的是,最後終究是成功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