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資治通鑑(三六)

明月清風無語話青山 發佈 2022-10-01T22:15:29.352810+00:00

1.楚國通知秦國:「蒙上天神靈佑護,我們楚國又有君王了。」秦王惱羞成怒,發兵出武關進攻楚國,殺五萬人,奪占十六座城。趙王封弟弟趙勝為平原君。平原君好養士,門下的食客常有幾千人。其中有個公孫龍,善於作「堅白同異」的辯論考證,平原君尊他為座上賓。

1.楚國通知秦國:「蒙上天神靈佑護,我們楚國又有君王了。」秦王惱羞成怒,發兵出武關進攻楚國,殺五萬人,奪占十六座城。

趙王封弟弟趙勝為平原君。平原君好養士,門下的食客常有幾千人。其中有個公孫龍,善於作「堅白同異」的辯論考證,平原君尊他為座上賓。孔穿從魯國來到趙國,與公孫龍辯論「奴婢有三個耳朵」的觀點,公孫龍辯解十分精微,孔穿無以對答,一會兒就告辭了。第二天他再見平原君,平原君問:「昨天公孫龍的一番論述頭頭是道,先生覺得如何?」回答說:「是的,他幾乎能讓奴婢真的長出三隻耳朵來。說起來雖然如此,實際上是困難的。我想再請教您:現在論證三個耳朵十分困難,又非事實;論證兩個耳朵十分容易而確屬事實,不知道您將選擇容易、真實的,還是選擇困難、虛假的?」平原君也啞口無言。第二天,平原君對公孫龍說:「您不要再和孔穿辯論了,他的道理勝過言辭,而您的言辭勝過道理,最後肯定占不了上風。」

讀者以為:一、楚國已立新君,意味著秦國手中的楚懷王已經貶值,無法再向楚國要挾割讓土地,那就用硬實力來奪取楚國土地,所有殺五萬人,奪取十六座城池。

二、孔穿,孔子的六世孫,儒家思想的繼承者。公孫龍,戰國時期「名家」代表人物,後世稱之為「詭辯學」的祖師,最著名的論點即「白馬非馬」。孔穿與公孫龍的辯論過程,記載於《孔從子》和《公孫龍子》,而治通鑑沒有記載,只說公孫龍辯解精微,孔穿無言以對。公孫龍通過混淆概念、偷換概念等方式,詭辯地戰勝辯論,但顯然事實勝於雄辯。個人以為,公孫龍是辯論高手,同時注重邏輯推演,但脫離了客觀事實後,純粹為了辯論而辯論則陷入詭辯,儘管對方無法從辯論邏輯上來反駁,但客觀事實則可以用來否定。


2.鄒衍路過趙國,平原君讓他和公孫龍辯論「白馬非馬」的觀點。鄒衍說:「不行。所謂辯論,應該區別不同類型,不相侵害;排列不同概念,不相混淆;抒發自己的意旨和一般概念,表明自己的觀點,讓別人理解,而不是困惑迷惘。如此,辯論的勝者能堅持自己的立場,不勝者也能得到他所追求的真理,這樣的辯論是可以進行的。如果用繁文縟節來作為憑據,用巧言飾辭來互相詆毀,用華麗詞藻來從偷換概念,吸引別人使之不得要領,就會妨害治學的根本道理。那種糾纏不休,咄咄逼人,總要別人認輸才肯住口的作法,有害君子風度,我鄒衍是絕不參加的。」在座的人聽罷都齊聲叫好。從此,公孫龍便受到了冷落。

讀者以為:皺衍,戰國時期陰陽家代表人物,五行學說的代表人物。平原君想讓皺衍與公孫龍辯論,說明平原君對辯論才能十分推崇。但皺衍反其道而行之,跳出辯論的邏輯,直指與公孫龍辯論是無意義的。點出公孫龍的辯論才能局限於辯論本身,為了辯論而辯論,卻沒有依據客觀事實提出正確和獨到的見解。對公孫龍定性為有損君子風度,既然非君子則為小人,既然是小人,平原君又為何重視推崇?


3.公元前297年

楚懷王逃脫看守,被秦國人發現,封鎖通往楚國的道路。楚懷王從小路逃到了趙國,正逢趙主父外出在代郡,趙國官員不敢作主收留他。楚懷王又想逃奔魏國,卻被秦國人追上,抓回秦國。

魯國魯平公去世,其子姬賈即位為魯緡公。

公元前296年

楚懷王發病,死在秦國。秦國送回他的靈柩,楚國人見了都十分悲痛,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各國諸侯因此也對秦國不滿。

讀者以為:一、楚懷王的出逃,說明秦國對楚懷王的管控工作存在重大疏忽。其實自從原太子羋橫即位為楚王之後,楚懷王就是尷尬的存在,或許他的死亡對於楚國是最好的交代。楚懷王一旦順利回到楚國,新的楚王羋橫何以自處?為了權力,楚王羋橫也是希望在不需要自己承擔責任的前提下讓楚懷王死去。秦國封鎖所有進出楚國的通道,必然會引起楚國的重視,常規下楚國會了解緣由,做出應對舉措。以古代的交通方式,楚懷王從秦國咸陽順利逃往趙國,這中間必定需要耗費相當的一段時間,而史書未見楚國有任何的打探消息並營救楚懷王的舉動。楚王羋橫自然不希望看到活著的楚懷王,擁立楚王的朝臣更是不希望看到活著的楚懷王。於公,會導致楚國政局分裂,出現雙核心,於私,擁立羋橫的大臣,極有可能由定鼎功臣變成犯上作亂的亂臣賊子,對於楚國君臣上下最好的結局就是看到一個死了的楚懷王,可以激勵三軍抗秦的鬥志,增加楚國上下抗秦的決心。

二、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變革之後軍力大增,具備了與秦國抗衡的實力。趙惠文王尚未掌權實權,而趙武靈王又遠在代地。從趙國角度而言,控制住楚懷王是利大於弊。一來,可以用活著的楚懷王來換取楚國的土地;二來,可以用活著的楚懷王換取秦國的土地;三來,可以用死了的楚懷王換取楚國的土地(不要讓楚懷王死在趙國境內,不要讓楚懷王死在趙人手中)。

三、楚懷王出逃失敗一年之後,病死在了秦國,死了的楚懷王已對秦國無任何價值,反而背負楚國的仇恨及各諸侯國的譴責,只能送楚懷王的靈柩。一個死了的楚懷王可以讓楚國上下同仇敵愾,死前悽慘落魄,死後則可以極盡哀榮,或許楚懷王對楚國作出的為數不多的貢獻,就是用自己都死在喚醒對秦國的仇恨和堅定東方各國合縱抗秦的決心。個人覺得楚懷王這一生,有發奮圖強之心,卻無力挽狂瀾之力,有堅貞不屈的節操,卻無辨別忠奸、選賢任能的才能。正如司馬遷所說:楚懷王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