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家企業消失,這個行業才是內卷之王

蘇商會 發佈 2022-10-02T06:56:04.642976+00:00

上萬家白酒企業倒閉。如果你有炒股習慣的話,你會發現所有的諮詢消息都指向同一個答案。不管是什麼新聞什麼政策,只要解讀成利好茅台就不會錯。

來源 | 經濟學博士

作者 | 金石道人

人們只看見吃肉賊,沒看見死去的鬼。

上萬家白酒企業倒閉

白酒是個魔幻的行業。

如果你有炒股習慣的話,你會發現所有的諮詢消息都指向同一個答案

——利好白酒

賠了?喝兩盅。

賺了?那不喝兩盅?

不賺不賠?得鼓足勇氣,喝兩盅。

玩出了「萬事萬物利好茅台」的梗。不管是什麼新聞什麼政策,只要解讀成利好茅台就不會錯。

正所謂:「醬香型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但這些,真的是白酒行業的真實情況嗎?

真正的白酒行業,比你想像中競爭要激烈得多。

白酒新一輪的黃金增長,同時也是眾多中小白酒企業的墳場。

2016年以來,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的白酒產量已經連續五年下滑,去年產量為716萬千升,為2016年以來最低值。

與此同時,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是1578家,而到了去年,這一數字已經降至965家

這意味著,六年間規模白酒生產企業已經消失了近四成。

拉長時間跨度,這個數字更驚人:

自2012年白酒進入深度調整期到現在,中國的白酒生產企業從2012年的3萬家左右縮減到如今1萬多家左右。

別是說釀白酒的企業,就連賣白酒的經銷商,也是艱難度日,能活下來都是命大。

根據企查查數據得知,2022年上半年,總計有超過2萬家的酒類商家吊銷、註銷和清算!

這些酒商主要集中於廣東、山東、湖南、河南、貴州、海南、江蘇、湖北、四川、廣西等地。

其中,廣東註銷、吊銷的商家最多,超過5000家;山東次之,有3300多家。其中,註冊資本規模最大的是臨沂安選商貿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一千億元。

以前只知道網約車內卷、快遞內卷、外賣內卷,沒想到白酒企業更是重量級。

白酒,內卷之王

白酒就是把糧食和水變成錢的生意。」

「白酒庫存就是錢,而且越放越值錢。」

茅台高管的一席話語使得白酒行業的「點金術」再度引發人們熱議。

確實,對於茅台這種行業老大哥,全國人民家喻戶曉,賣酒自然是一門好生意。

茅台董事長丁雄軍在談到茅台核心競爭力時表示:

茅台幾十萬噸基酒,值好幾萬億元!

然而,白酒行業的事實卻是結構性繁榮和強者恆強。

錢都讓少數企業賺走了。

在白酒行業內部有一個「T8峰會」,參與者是白酒行業的頭部8家企業,分別為茅台、五糧液、洋河、老窖、汾酒、古井貢、郎酒、牛欄山。

雖然僅僅是8家企業,但數據顯示,這8家企業的產量占到全國白酒總產量的20.67%,營業收入占到45.89%,利潤更是占到58.18%。

在近千家規模白酒企業中,前八家就捲走了全行業將近六成的利潤。

貴州茅台一騎當先,占據超高端的市場,而且是目前市場上醬香型白酒的標杆。

在次高端市場上,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郎酒等企業廝殺激烈。

而且近年來中高端、次高端白酒提價已經成為行業趨勢。白酒企業通過價格提升,直接提高了公司的毛利率。

此外,未上市的劍南春、郎酒等品牌銷售額也超過百億。

白酒和人情文化、權力文化、面子文化捆綁得特別緊。作為「前浪」,大品牌白酒已經形成了價格認知標籤。請客戶吃飯喝多少價錢的酒,往往與面子掛鈎。

高端、次高端市場堅若磐石,沒那個底蘊,根本玩不轉。

哪怕是在下沉市場,也有牛欄山這樣的銷量巨無霸。

20年前的牛欄山還是一個營收只有1.8億元的區域酒廠,20年後,牛欄山已成為營收過百億,在白酒上市公司排名第7。

在低價口糧酒里,牛欄山二鍋頭有著壓倒性的優勢。15塊錢就能體會到喝酒的快樂,誰會拒絕呢?

牛欄山定位普通百姓,將自身工藝優勢利用到極致,隨後將口感調製到大眾最能接受的層次,再搭上一個合適的價格,一款接地氣的白酒就誕生了。

年銷售額超百億,一年銷量有14億瓶之多,連起來可繞地球兩圈!

從上到下,如今的白酒市場宛如鐵板一塊,不知名的小酒企幾無生存空間。

而大酒企之間的廝殺同樣異常慘烈。

圍繞「國酒」之爭,茅台、瀘州老窖、汾酒、五糧液,明爭暗鬥此起彼伏。

圍繞市場,各大酒企在渠道、價格、品類互相較勁,明槍暗箭交織網,陰謀詭計做算盤。

部分企業尋求薄利多銷,高端企業做精上層市場,剩下來的只能喝點湯,要是連湯都沒喝到的,就成了那消失的一萬家企業中的一員。

小酒企,怎麼辦?

越是傳統的行業,競爭、洗牌就越厲害。

經過洗牌,能活下來的企業也會更抗壓、更健康。

就拿服裝家紡和紡織製造來說吧,妥妥的傳統行業,市場增量也吃得差不多了,毛利率極其低。

看似大家都能做,其實壁壘極高!

利潤率只有個4%-5%,稍微有點波動,就發不出工資,資金斷裂,員工鬧事,企業完蛋。如此,便造成業內現存企業都是成本大師,外人根本玩不轉,盲目進入只有死路一條。

飲料行業也是如此。

為啥可樂只剩下兩個巨頭?可口和百事?

能賣他們那個價錢的做不出那個味道,做得出那個味道的賣不了那麼低的價。

類比到白酒,行業內能活下來的要麼有品牌,要麼是成本大師,所以這幾年淘汰了大量小酒廠,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有點像當年的諾基亞和柯達。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白酒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這是市場規律毫無辦法。

天然具備高的進入壁壘,有較寬的護城河,技術疊代基本完成,不存在被外源性技術顛覆的可能性。現有白酒品牌大多形成了品牌認知度,凸顯出較強的無形資產價值。

通俗點說,白酒行業的供給端,靜待了幾千年的沉澱,才在改革開放幾十年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等來了歷史性的需求,造就了一個中國價值投資的典範行業。

那么小酒企要破局,只能從「Z世代」入手,搞新消費。

年輕人討厭「爹味」十足吆五喝六的傳統酒桌文化,更願意嘗試預調酒,啤酒,洋酒帶來的小聚小飲的輕鬆氛圍。

小酒企要能活下去必須要搞轉型。

1.緊盯下沉市場,

2.貼合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白酒企業從來不缺乏創新,今年以茅台和五糧液為首的名酒企業紛紛進入「擴產瘋狂期」。

在品牌營銷造勢上,各白酒企業的大動作也是接二連三。茅台主動走出「舒適區」,上線i茅台app,布局電商之路,在白酒行業形成刷屏級現象,為茅台營銷美時代寫下的生動註腳。

瀘州老窖定製酒與小米有品強強聯合,開啟眾籌模式的新玩法,迅速搶占消費者心智,為行業帶來新思路。

高端白酒已經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小酒廠只能避其鋒芒,劍走偏鋒。

200元以下的市場,大酒廠幾乎無暇顧及,這也給了小廠們可乘之機。

倒不如學一學洋酒們剛進入中國時候的打法。

比如,威士忌進入國內的時候與綠茶同飲,這種離經叛道的做法反而成為了撬開中國市場的敲門磚。

大品牌白酒放棄中低端市場是非常可惜的,但對於小品牌卻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他們不妨學學威士忌、白蘭地的品牌思路,與其將市場走窄,不如嘗試不同玩法。

要麼帥,要麼怪。

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務,這時候就別管姿勢難不難看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