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中乾隆大陳家洛二十多歲,兩人真的是親兄弟嗎?

羽菱君 發佈 2022-10-02T11:05:49.896490+00:00

作為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的故事就是從民間野史中乾隆的身世之謎演化而來,因而書中的設定,乾隆跟陳家洛確實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也是因此才註定了小說的情節走向和故事結局。

作為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的故事就是從民間野史中乾隆的身世之謎演化而來,因而書中的設定,乾隆跟陳家洛確實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也是因此才註定了小說的情節走向和故事結局。金老之所以設定兄弟倆相差二十幾歲,羽菱君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小說背景中關於乾隆平回部的特殊歷史時間而設定,二是因前期的故事情節所需,為了讓乾隆對陳家洛一見如故產生特別關照情感,這裡跟另一個人物福康安的必須出現關係很大。

一、小說中關於乾隆皇帝身世的說法

在海寧民間中,一直流傳著乾隆皇帝身世之謎的野史傳言,說是乾隆並非雍正皇帝親生,而是當年海寧相國陳閣老陳世倌之子,因此乾隆並非滿人而是漢人。作為海寧人,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就是根據這段野史為起點,改編演化開來的故事。我們可以來看看小說里是怎麼交代的。

話說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皇四子胤禛的側妃鈕祜祿氏生了一個女兒,不久聽說大臣陳世倌的夫人同日生產,命人將小兒抱進府里觀看。哪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陳世倌知是皇四子掉了包,大駭之下,半句都不敢泄漏出去。

只因當時康熙諸子爭儲奪嫡,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各人籠絡大臣,陰蓄死黨。胤禛知父皇此時心意難決,皇太子已立了二哥胤礽,但父皇久欲廢立,兄弟中如胤褆、胤祉、胤禩等才幹都不在自己之下,諸人勢均力敵。皇帝選擇儲君時,不但要比較諸皇子的才幹,也要想到諸子的兒子,要知立儲是久長之計,皇子死了,皇孫就是皇帝。胤禛時初生之子弘暉早天,剩下的兒子弘時相貌猥瑣,不為祖父所喜,兼且未曾出過天花。當時大花流行,孩子患上,十有五死,胤禛之子未出天花,差不多等於沒有兒子。滿盼再生一個兒子,豈知下一個兒子難產,出生時便即天折。胤禛側妃鈕祜祿氏不久懷孕,兩夫婦求神拜佛,但願生個兒子,哪知生出來的卻是女兒。胤禛不顧一切要做皇帝,湊巧陳世倌生了個兒子,生得唇紅面白,眉目清秀,就強行將他替換了。胤禛於諸皇子中手段最為狠辣,陳世倌也根本不敢聲張,因此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變成了皇孫。

這換去的孩子被取名弘曆,康熙時封為寶親王,就是後來的乾隆。他自小聰穎武勇,六歲即能誦《愛蓮說》,九歲時隨康熙到熱河打獵更因擊斃大熊一事,被康熙認為福大命大,兼之文武雙全,在諸孫中最為得寵。胤禛後來能做皇帝,實頗仗這假兒子之力。是以終雍正一朝,海寧陳家榮寵無比,雍正一來是報答,二來是籠絡,免得陳家有所怨望,而泄漏這天大秘密。由於雍正的保密,因此乾隆一直不知自己的身世,直到一個人的出現,這個人就是紅花會前總舵主於萬亭。

於萬亭和陳家洛的母親徐潮生青梅竹馬,年長後甚相親愛私定終生,非徐潮生不娶,但後來徐潮生之父將女兒嫁給當地豪族陳門。為保護徐潮生,於萬亭化妝為傭人在陳家幹些雜役,劈柴挑水,共達五年,更是將陳家洛送到天池怪俠袁士霄處學習武功。也是在這期間,於萬亭獲悉了乾隆的身世秘密,雍正在死的時候派去殺陳家洛父母滅口的血滴子就是被他解決的。徐潮生臨終前在一封信中詳述了一切,之後於萬亭偕文泰來入宮,將這封信交給了乾隆,乾隆在於萬亭走後,詢問他當年的乳母廖氏加以驗證,便得悉了自己的身世。於萬亭本想通過乾隆的身世脅迫他反清恢復漢人江山,卻沒想到低估了乾隆對現有皇權的欲望,乾隆為保皇位,開始了一系列的保密和防備工作,其中就包括對文泰來的追捕,這也是小說主線故事的起因。

不過,乾隆雖然極力保密自己的身世,另一方面卻對自己已逝的親生父母十分感念,因此在海寧大造陳府安瀾園,大舉修築海塘,把父母封為潮神和潮神娘娘,建廟宇塑金身,還以兒子的口吻親筆御書庭閣的牌匾加以紀念,並親自回海寧秘密掃墓祭拜父母。陳家洛秘密回家,看到那些御筆牌匾,他一開始都覺得這個皇帝莫名其妙,卻沒想到乾隆竟然是他的親生哥哥。

(陳家洛)見堂中懸了一塊新匾,寫著「愛日堂」三字,也是乾隆所書。尋思:「『愛日』二字是指兒子孝父母,出於『法言』:『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那是感嘆奉事父母的日子不能長久,多一天和父母相聚,便好一天,因此對每一日都感眷戀。這兩個字由我來寫,才合道理,怎麼皇帝親筆寫在這裡?這個皇帝,學問未免欠通。」......只見館前也換上了新匾,寫著「春暉堂」三字,也是乾隆御筆......望著這三個字,想起母親的慈愛,又不禁掉下淚來。突然之間,全身一震,跳了起來,心道:「『春暉』二字,是兒子感念母恩的典故,除此之外,更無他義。皇帝寫這匾掛在我姆媽樓上,是何用意?他再不通,也不會如此胡來。新修版《書劍恩仇錄·第八回》

由於陳家洛與乾隆的親兄弟關係,寄望於乾隆能夠恢復漢人江山的於萬亭,於是臨終前把紅花會的總舵主之位傳給了陳家洛,在他看來只有陳家洛才能說服乾隆變易江山。所以說,於萬亭傳位陳家洛並不是因為陳家洛是他的義子,也不是因為陳家洛武功有成,而是有他的政治策略和方針大計。不過,陳家洛和乾隆雖是親兄弟,但兩人卻相差了二十多歲,已然差了是一輩,這讓不少讀者一開始讀小說時會被作者設置了一些疑雲,不易留意他倆會是親兄弟。

二、關於小說中乾隆與陳家洛年齡差距之大設定的原因

按照修訂版和新修版小說的設定,他們兩人相差有二十二歲之多。因為小說裡面交代得很清楚,陳家洛出場時,按第一回的描述是乾隆二十三年,而兩人第三次見面時,乾隆問陳家洛的年歲,陳家洛說自己二十五歲。乾隆是二十四歲登基的,因此兩人見面時,乾隆已經四十七歲,大了陳家洛二十二歲。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一開始的連載版中,金庸先生在寫乾隆問陳家洛歲數時,曾直接寫乾隆說他大陳家洛二十歲,說陳家洛剛好是在他登基那年出生的,這是個bug,估計是金老當年寫時沒有算清楚,因此在修訂版開始就直接刪了乾隆這句話。

乾隆不願他再提文泰來之事,問道:「你今年幾歲?」陳家洛道:「二十五了。」乾隆嘆道:「我不羨你閒雲野鶴,卻羨你青春年少。唉,任人功業蓋世,壽數一到,終歸化為黃土罷了。」新修版《書劍恩仇錄·第八回》

當然了,乾隆年長陳家洛二十多歲也是可能的。因為在古代人較早婚配,女人十五六歲就有生子,而且陳家洛在他與乾隆中間,還有個哥哥,陳家洛是老三。不過在書中陳家洛卻曾懷疑過自己會不會是於萬亭的兒子,因為他一個相府的少爺,卻被母親要求認一個江湖人物做義父,在考取了功名後更不和家裡說明就離家去學武,導致他二哥找了他很多年。但無論是陳家洛是否陳世倌親生,他跟乾隆都是同胞兄弟,母親一定是徐潮生。而對於小說里金庸為何要設定乾隆大陳家洛二十二歲,羽菱君個人認為則主要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小說歷史背景需要。《書劍恩仇錄》中其實很多情節發生的地點都是在我國大西北,這裡面跟作者設定的一個特殊歷史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就是清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之戰。乾隆二十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後,將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釋放,並派波羅尼都招撫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和卓兄弟乘機控制了喀什噶爾、葉爾羌等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和卓木家族白山派大和卓木波羅尼都之弟,就是小和卓木)殺死清軍副都統阿敏道,舉兵自立。次年(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帝發兵征討大小和卓,在庫車、葉爾羌、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叛亂遂平。此役之後,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清代中國的疆域臻於極盛,也標誌著清代中國統一戰爭的完成。而金庸截取的就是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帝發兵征討大小和卓這一段時期作為小說的背景。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小說男主角陳家洛是在天山學藝,而小說開始紅花會群雄千里接龍頭,從江南地區遠赴大西北請陳家洛接任總舵主過程中,則完美跟回部產生了交匯,陳家洛帶領群雄在解救文泰來時助他們回部奪回了聖物可蘭經,註定了日後與回部的牽連,比如與回部首領木卓倫女兒霍青桐和香香公主的情感糾葛。而小說結局,陳家洛也是帶領紅花會群雄退隱回疆,繼續著與清廷的抗爭。從小說的設定來看,回部首領木卓倫原型應就是小和卓木霍集占,這也是霍青桐和她哥霍阿伊會姓霍的原因。

不過,由於金庸截取的這個小說時代背景是在乾隆二十三年,而為了給男主角添加愛情戲碼豐富情節,又必須是二十幾歲的年輕小伙,這也就是註定了陳家洛在小說里只能比他哥乾隆小了二十多歲。雖然乾隆此時已經四十七歲了,但他和陳家洛的這個歲數差異,其實也不影響兄弟倆會因香香公主而一度形成情敵,因為真實歷史上,乾隆是在他即位的二十五年,也就是他四十九歲的時候才娶的香妃(也就是香香公主的原型),而日後繼承他皇位的嘉慶皇帝,也是這一年才出生,可見小說的設定是完全沒問題的。

第二個原因則是小說故事情節的需要,羽菱君的理解是金老在寫乾隆與陳家洛的第一次見面時,為了塑造乾隆對陳家洛必須要一見如故,而且產生特別的關照情感,來體現他們若隱若現的特殊關係。這裡金老借另一個人物,完成了這一步情節鋪墊,這個人就是福康安。原因就是如小說所寫,陳家洛和福康安長得一模一樣。

到了靈隱,忽然迎面來了數人,當先一人面如冠玉,身穿錦袍,相貌和陳家洛十分相似,年紀也差不多,秀美猶有過之,只是英爽之氣遠為不及。兩人一朝相,都驚呆了。東方耳(乾隆)笑道:「陸兄,這人可與你相像麼?他是我的內侄。康兒,過來拜見陸世叔。」那人(福康安)過來行禮。陳家洛不敢以長輩自居,連忙還禮。新修版《書劍恩仇錄·第七回》

看過小說的我們都知道,在書中福康安其實是乾隆的兒子,這也是他為何會跟陳家洛相貌相似的原因。乾隆一見陳家洛的樣貌,不一定會馬上認為陳家洛是他弟弟,畢竟彼時他也不知道他在陳府還有個三弟,但肯定會從心裡懷陳家洛是否與他有關係,比如說是他所不知道的流落在民間的私生子。故此他就必然會對陳家洛產生特殊的照顧之情,第一次見面就贈他古箏,第二次見面知道了他是民間第一反清集團紅花會的總舵主,卻還對他惺惺相惜,誰知道第三次見面竟發現陳家洛會是他的親弟弟。而推動這些情節發生的第一原因,自然就是因為陳家洛長得像福康安。

也因此,在小說這個時間背景里,福康安是必須出現的,而且他還必須到了與陳家洛相仿的年紀。鑑於福康安是乾隆的兒子,這也就註定了陳家洛只能小上乾隆二十多歲了。實際上,小說里福康安也是託了陳家洛的福,才有機會提前出場,畢竟按真實的歷史,在乾隆二十三年時,福康安其實才三四歲而已,金庸在小說里為了情節需要硬是讓他早出生了二十年。

所以說,金老當年在創作時,對於乾隆與陳家洛的年齡差距應該是有過一定考究的,並非胡亂設定,這裡面既結合了小說背景需要也考慮了情節所需。當然了,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當不得歷史事實,實際上關於海寧民間野史中乾隆的身世之謎的真實性,其實就有許多歷史學家用真實的歷史資料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比如說書里寫到的陳府中有「愛日堂」、「春暉堂」兩塊皇帝御書的匾額一事,考證的結果是兩塊匾額其實都是康熙御書賞賜的,分別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和五十二年(1713)根據陳家在朝中做官的侍讀學士陳元龍、陳邦彥的奏請,題寫後賞賜其父母的,而非乾隆所寫。野史和小說情節,我們看官看看就好,不必計較其真偽。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我是羽菱君,專注武俠與鬼吹燈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