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的「文理分科」,新高一家長和孩子們如何作出抉擇?

繾綣風鈴 發佈 2022-10-02T19:18:45.342694+00:00

高一新生面臨的「文理分科」,到底應該怎麼選?

高一新生面臨的「文理分科」,到底應該怎麼選?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教育前線、從事高中英語教學近十年的班主任老師,這裡和關心此類問題的家長們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依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相關規定,作為全國第三批實施改革的8個省市之一,自2021年起,湖北省高考考試科目,已經設置為「3+1+2」的組合方式:

「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其中,外語可依據學生實際需求,由傳統的英語變更為日語、法語、俄語等。

「1」由學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學生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這樣設置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為了更好地體現高校人才培養需要。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的基礎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類」的基礎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或人文社科、以及其他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門科目作為首選科目,有利於考生為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紮實基礎,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二是有利於學生多樣化成長發展。學生從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參加考試,理論上組合有12種。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三是便於投檔錄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按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將選物理和選歷史的考生,按照兩個序列分別排隊錄取。同一名考生考生只能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1門參加選擇性考試。


在「3+1+2」新高考政策下,選擇歷史類還是物理類,這是一個讓家長和學生都必須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在高一的起始階段,學生對於學習科目的選擇至關重要,這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態和考試成績,還會影響到三年後的高考成績,繼而影響到高考後的大學專業的報考等;

高考歷史、物理方向的綜合選擇,首先是便於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科、在高考中取得更為卓越的成績。從長遠上看,選科的重要意義,也會為學生今後的事業規劃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學生面臨新高考「文科」還是「理科」的選擇時,家長應當對孩子做好耐心細緻的引導,周密而又全面地規劃出一條適合孩子們深化發展的道路。


歷史還是物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您的孩子是一個愛好文學、喜歡背誦、擅長邏輯推理思維的人,那麼孩子可以嘗試一下歷史方向;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歡文科背誦、性格沉穩內斂、空間相像能力出眾、擅長發散性思維公式運算的人,那可以選擇物理方向。遵循孩子的興趣愛好,挖掘潛能、發揮專長,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一定會動力十足、特別投入。

從高考的錄取形式來看,所有的考生,主要還是以成績為主,所以,孩子在選擇「歷史向」還是「物理向」的時候,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優勢學科,同時要儘量避免自己的弱勢學科,揚長避短,這才是正確選擇的方法。

這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孩子們切忌不可盲⽬選科。對於選科的盲⽬性,我們需要提高警惕,不要等孩子們選好自己的學習科目之後,卻發現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勝任,然後隨波逐流,以致於孩子們到了⾼⼆以後,又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不得已更改學習志願。根據最新的一份高考調研顯⽰:有50%以上的⾼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發現所選的科⽬親不適合⾃⼰,由於時間和精力不允許,以致於80%的學生都沒法轉科,所以,在最初的選擇科目時,⼀定要慎之又慎,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探索、群策群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選擇「歷史向」還是「物理向」,關係到孩子的未來發展和前途,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兼顧孩子們的興趣和特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論您的孩子選擇「⽂科」還是「理科」,如果孩子本身就對選擇的科目興趣不足,還還是要硬著頭皮往前沖,長此以往,勢必會讓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失去學習的主動性,這在⾼三體現的尤為明顯。

許多家長問我:選擇「歷史」和「物理」,最大的差異在哪裡?這裡,我也簡單地解釋一下:

相對來說,「物理向」的科研項目,確實要比「歷史向」的更為廣泛,尤其是最近幾年,國家對高校持續性的科研資金投入更多,因此,理科專業分布較多的高等院校,經濟實力往往更強,更有充足的資金來進行科研試驗。對於國家建設,很多地方也都需要理科人才來支撐,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物理向」的學習,更具有創新精神。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選擇「物理向」,就業前景一定會比「歷史向」要好很多,在高考填報志願時,理科生的選擇機率更大,就業範圍更廣,甚至在大學畢業之後,孩子們可以選擇「理科」和「工科」等多個方面進行就業,「理科」的工資水平更高,待遇也更好;

對於文科生來說,可選擇的範圍相對較小,往往是文職工作或者是體制內的工作,相較於理科類,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其實不然,當今的時事變幻莫測,所以未來的就業趨勢,也難以衡量。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對於孩子面言,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引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憑藉不懈的努力和頑強的拼搏,以理想的成績,考入夢想中的大學,然後在大學裡盡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今後的前途,一定是輝煌和燦爛的!


也有家長說:學習理科不需要背書,只需要孩子們埋頭苦讀,做好「書山題海」,整天到晚刷題即可,這也是一個誤區。高中化學、生物上面的知識點非常多、而且也非常雜,物理到了「電磁學」章節的時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孩子們花費很長的時間。

相對於文科,也不僅僅只是「背書」那麼簡單。文科對於孩子們綜合領悟能力要求比較高,一個歷史問題,可以縱橫跨越千年,並且也會同時牽扯到世界各國的地理問題和政治問題,這就需要孩子們具備縝密的問題分析能力和寬廣的知識面。

當然了,選擇「物理向」的優勢,不僅是在高考中,同一類本科批次的錄取分數線,「理科」會比「文科」低20分到30分,還有就是,「理科」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每道題都有標準的答案,孩子們算對了,步驟準確、思路清晰,就能夠得到滿分,不像文科,即使孩子們所答的知識點近乎標準答案,閱卷老師依然可以找到理由,從每一題中扣去一定的分數值,無法保證此題得到滿分。

但是,「理科」也有一個「致命」的弊端:如果孩子們最後的結果沒有算對,那這一題,即使是孩子們在高考中花費了半個小時,也是無濟於事,錯了就是錯了,不可能會有模稜兩可的答案。所以對於那些能夠在高考理科中考滿分的學生來說,這其實也是一個極大的優勢,做出來一道難題,就能超過很多人。高考從來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提高一分、干倒千人」,此言不虛!


最後,我給各位新高一的家長們一句忠告:家長在孩子們面臨「文理分科」的重大抉擇時,不要一味地只看孩子的成績和平時表現,或者是依據家長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是要細緻做到更加客觀地對孩子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並仔細聽取其他經驗人士或教育專家的建議,這些都會讓孩子們終身受益。

有的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不佳、基礎較弱,他們覺得文科簡單,因此就去選擇文科,這是不可取的。實際上,無論是選擇「歷史向」還是「物理向」,都需要孩子們具備紮實的學習基礎。基礎是一切文理學習的開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孩子們不能夠認清自己的實力,就可能在短時期內,無法深刻地學習自己所選擇的課程。

事實上,文科不比理科簡單,學好文科,更需要孩子們對知識點日積月累的積澱。因此,盲目選擇是不可取的,孩子們究竟是選擇「歷史向」還是「物理向」,一定是經過家長和孩子深思熟慮的。

此外,這裡需要特別提醒家長的是:在文理科目選擇的問題上,家長應當充分給予孩子們選擇權和尊重,不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們身上。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那些比較偏科的學生,充分選擇自己占優勢的科目,從而使孩子們能夠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看到自己真正的實力,在高考的時候取得更好的成績。

雖然「新高考政策」在剛剛推行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伴隨著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已經逐漸變得可控,並能夠逐漸得到妥善的解決。

新高考政策考驗的不僅是學生,更在很大程度考驗家長。每個孩子在選擇適合的科目組合時都是各有差異,因此,在選科的最初階段,家長和孩子們都要考慮多方面的綜合因素,給孩子們選擇一個最佳科目組合,助力其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

張明傑

2022年10月1日國慶節寫於成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