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擊敗維京人,卻讓女王的舅舅鑽了空子,蘇抗英的故事輪番上演

嚶呀聽我說 發佈 2022-10-02T23:55:31.809031+00:00

但在伊莉莎白二世在世期間,她還是依靠著她自己的個人魅力,力保英國國內的主權完整,包括在大英國協內部形成某種凝聚力,她都是功不可沒的。

近幾年以來,蘇格蘭公投脫英的各種「精彩故事」輪番上演,儘管在英國國內,根據憲法規定,女王必須保持中立。但在伊莉莎白二世在世期間,她還是依靠著她自己的個人魅力,力保英國國內的主權完整,包括在大英國協內部形成某種凝聚力,她都是功不可沒的。

可如今,女王去世以後,「蘇格蘭的故事」依然沒有結束,而這一切,隨著英國脫離歐盟,一切都變得不可逆轉。尤其是在2020年底英國和歐盟的過渡期結束之後,蘇格蘭在出口上已經是呈明顯的下滑趨勢,整個2021年度,蘇格蘭與歐盟的貨物貿易就下降了12%,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歐盟進口的減少。

而同樣作為大英國協主體之一的北愛爾蘭,卻能夠在這個「貿易政策」之外享受豁免權,再加上英國幾乎把所有的金融中心都放在了倫敦,英格蘭還和蘇格蘭按照人口數量平分北部的油氣資源,這就讓蘇格蘭人不得不想辦法進行自救。

而「分家」自然是蘇格蘭人認為的最好的選擇,而且本身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就不對付,一個是凱爾特人,一邊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而英倫三島的土地原來一直都是凱爾特人的,只不過是後來被盎撒人打敗後,後者就開始試圖侵占全部的領土並奴役她們。

所以,本身兩家就是有「世仇」的。

那究竟這段歷史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能夠打敗維京人,並且讓他們承認霸權不再的蘇格蘭人,卻還是被英格蘭人給鑽了空子,霸占了這片土地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蘇格蘭人打敗維京霸權

早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維京人就開始在北海各地擴張自己的勢力,這其中就包括現在的英倫三島。當時還是一片貧瘠土地的蘇格蘭,自然也是他們的侵略對象,而他們在9世紀的時候就已經在這個地方紮根,並且出現了特有的維京殖民社區。

那個時候,或許因為北歐的那些貴族都沒有一個人出來建立一個王權力量,各部落首領都可以隨意在周邊選擇一個島嶼或者是小板塊的平原作為自己部落的聚集地,而蘇格蘭無疑也是一個很好的棲身地。

巧合的是,那個時候的蘇格蘭地區也缺少統一協調,從而沒有足夠大的力量去驅趕這些霸占他們家園的「北歐海盜」,所以也就默許了他們在一些他們自己也看不上的地方安家落戶,導致後來一步一步威脅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公元12世紀,那個時候的挪威國王馬格努斯已經開始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封建王權,並且開始將自己的勢力向這些海外領土擴張。而離挪威不遠的蘇格蘭首當其衝被馬格努斯瞄準了。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當時的英格蘭王國也逐步崛起,並且在隔海相望的愛爾蘭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但蘇格蘭西部海域的一片海島,也就是愛爾蘭北部的那一片群島,當時還是在北歐挪威的領主手上,儘管那片寒冷的地方經濟重要性已經很讓人看不上了,但作為當時的挪威國王馬格努斯來說,拿下這個島嶼就是自己王權的一個象徵,所以,他竭盡全力想要拿到這一片群島。

但那個時候的海上作戰能力還是有限,儘管馬格努斯很想拿下,以免別的王國認為自己力量開始衰微,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連鎖反應,但到他死後,挪威也沒有能夠拿下這片島嶼。

這樣一片離自己本島很近的群島,自然也是蘇格蘭王國不想放棄的領土,尤其是到了亞歷山大一世繼位以後,對這種領土的控制欲望就更強了。而隨後的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也開始了向南北擴張的政策,尤其是北方的這些群島,更加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

而他也在1237年的時候,與亨利三世簽訂了約克條約,確定了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的永久邊界,算是穩定了本島的局勢。

當亞歷山大二世採用各種威脅手段,以及向挪威的哈康四世提出購買這些島嶼未果之後,蘇格蘭決定發動戰爭,他們從阿蓋爾(蘇格蘭本島西南部的一個地方)出發,準備徹底征服赫布里底群島。

但不幸的是,就在征服之戰即將成功的時候,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卻突然暴斃而亡,蘇格蘭軍隊也只能收縮到本島,先穩住本島國內的局勢和元氣恢復。

而在之前提到的約克條約中,就有一條聯姻約定,那就是亞歷山大二世與亨利三世的姐姐喬安娜結婚,所以,兩個王室之間的關係還是十分親密的。儘管亞歷山大二世暴病身亡,但並不影響亞歷山大三世順利的繼承蘇格蘭王位。

等到1262年,成年的亞歷山大三世繼續向西部海域進發,試圖征服這一片海島。但極不情願的挪威國王哈康四世還是率軍前往保衛這一片他們自認為的「北方之王」的領土。殊不知,因為海上的風暴以及當時的蘇格蘭民兵的突襲,這位原本就不情願盡保護人義務的挪威國王哈康四世還是在征戰的途中,因為長期的勞累而患病不起,最終客死他鄉。

儘管在挪威人的史料中,拉各斯戰役是自己的偉大勝利,但事實上這次的遠征一無所獲,也就是搶劫了一部分的海島當地的財物。當然,如果算是有收穫的話,那就是他們後來終於是不得不將赫布里底群島和曼島租給蘇格蘭國王,每年受到對方支付的津貼。而出租的回報則是蘇格蘭人承認了北歐人對於蘇格蘭東北角的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享有控制權。

但有趣的一點是:1468年,丹麥和挪威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將自己的女兒瑪格麗特嫁給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三世的時候,因為無法拿出足夠的嫁妝,於是又將這兩個群島抵押給了蘇格蘭,但後來一直都沒有支付這筆嫁妝。於是,1472年2月20日,這兩個群島被正式割讓給了蘇格蘭。

當然,在這次對海盜的征戰中,蘇格蘭人還是贏得了北歐海盜國的足夠尊重,也確立了自己王國的地位。維京人在這片海域的橫行霸道也逐漸減少,直到15世紀的時候,就基本上沒有了!

但當時的蘇格蘭王國的命運就像他們幾個國王的命運一樣,1286年3月18日,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三世不幸墜崖身亡,而因為他的兒女都早於他先去世,因此蘇格蘭國王的位置傳給了他的孫女,也就是那個有著「挪威少女」之稱的挪威公主瑪格麗特(父親是挪威國王埃里克二世「仇恨教士的人」),而當時的瑪格麗特僅僅只有六歲而已。

蘇格蘭抗英戰爭的起因

因為繼承王位的瑪格麗特太過年輕,所以那個時候的蘇格蘭王國成立了一個六人委員會,代替年幼的瑪格麗特治理國家,一直到她成年。

但蘇格蘭女王的舅舅,英格蘭王國的統治者,「長腳國王」愛德華一世卻在後來提議說讓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和瑪格麗特結婚,加強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聯繫紐帶。而這個提議也得到了六人委員會的響應

於是,1290年7月,蘇格蘭、英格蘭和挪威三方的代表在特威德河畔的伯格厄姆簽了一個聯姻條約,也稱作是《伯格厄姆條約》。結果在瑪格麗特從挪威出發前往威爾斯與愛德華親王完婚的路上不幸病逝,病逝的地方就在蘇格蘭割讓給挪威的奧克尼群島。

而隨著瑪格麗特的去世,蘇格蘭就此失去了正統的王室繼承人,所以那個時候的國內各個貴族就開始了爭權奪利。六人委員會一看不對勁,趕緊請來了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來主持大局,這位被稱為英格蘭的查士丁尼」的國王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大好的干涉蘇格蘭內政的機會。

於是,當他來到蘇格蘭愛丁堡後,就立即向那些爭奪權力的蘇格蘭貴族們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無論誰以後當上蘇格蘭國王,都必須承認自己是蘇格蘭最高宗主的要求。

最後,在遴選的十三個候選人裡面,「長腳」愛德華選擇了一個他認為可以任由自己擺布的傀儡作為蘇格蘭的國王,那就是亨廷頓伯爵長女的外孫、年僅十六歲的約翰·巴里奧爾。而後者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即位的第二天就向愛德華一世宣誓效忠,並尊其為蘇格蘭王國的宗主。

但這個「長腳」國王有時候會趾高氣昂的指揮著這位蘇格蘭國王去干一些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1295年英法大戰期間,他就「命令」巴里奧爾帶領蘇格蘭軍隊一起參與征戰法國,而且在兩國交戰期間,蘇格蘭的商船還不能出港進行商業貿易。

這樣的「傲慢」顯然讓巴里奧爾很不爽,作為一國之君,這種命令簡直就是一種羞辱。於是,為了對抗英格蘭王國的蠻恨無理,巴里奧爾悄悄的在1295年7月與法國、挪威兩國簽訂了一個《老盟約》,盟約規定:法國每年給蘇格蘭提供五萬鎊的補助金,換來的就是蘇格蘭每年至少有四個月和英格蘭作戰。

巴里奧爾希望用這種方式擺脫這位「長腳」國王的桎梏,但顯然,愛德華一世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行為,為了教訓這位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國王,愛德華決定發動一場對蘇格蘭的戰爭。

要不說當時的英格蘭王國還是比較強大的,愛德華從次年開始進攻蘇格蘭,僅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巴里奧爾就只能率部投降於愛德華一世,包括他在內的兩千多名蘇格蘭貴族都被囚禁起來。

之後,愛德華自立為蘇格蘭的最高宗主,並且在蘇格蘭的貝里克建立了自己的統治機構,也就是如今的愛丁堡東南邊的一個商業城市,當時也是蘇格蘭首屈一指的經濟城市,位於特威德河河口東岸。

愛德華在統治蘇格蘭時期,還做了一件對他來說特別「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從一個叫斯昆的村莊搶走了象徵當時蘇格蘭王權的「斯昆石」,並且把這個斯昆石待回倫敦,將之鑲嵌在自己的一個高背哥德式的橡木椅子上,以此作為對蘇格蘭統治的象徵。

這把椅子也就是著名的「愛德華國王之椅」,也叫聖愛德華寶座,伊莉莎白1953年6月2日加冕的時候就坐過。如今被高度保護起來,旁邊就是亨利五世的墳墓,只有等到有加冕儀式的時候才會搬出來。

但這塊蘇格蘭的「命運之石」也是歷經了很多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後面可以看到我們的文章詳細了解到,我會專門寫一篇相關的「命運之石」的文章。

我們還是接著講蘇格蘭的這段被統治的歷史。儘管愛德華將這塊石頭「偷」到了英格蘭,並且自認為已經將蘇格蘭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了。不料,等到1297年的時候,等到他離開蘇格蘭去到佛蘭德斯(從倫敦過海到了歐洲大陸的海岸部分,包括比利時、法國和荷蘭一部分地方)的時候,蘇格蘭人的反抗就開始了。

蘇格蘭抗英戰爭

這場蘇格蘭人反抗英格蘭統治的鬥爭,主要有三股勢力(起義軍),分別由安德魯·穆瑞、威廉·道格拉斯爵士和格拉斯哥主教羅伯特·維沙特、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領導。

當然,因為之前的貝里克慘痛記憶,最初蘇格蘭西部的起義很快就被英格蘭軍隊鎮壓,甚至艾爾城和歐文的蘇格蘭反抗軍一箭未發就選擇投降了。

儘管有來自包括詹姆斯·斯圖亞特和倫諾克斯伯爵馬爾科姆在內的幾個蘇格蘭親英貴族前往華萊士的軍營中勸降,但這位蘇格蘭的民族英雄並沒有被他們所欺騙,因為英格蘭人在貝里克的燒殺搶掠依然還記憶尤新,怎麼可能上當呢!甚至包括後來還有很多的蘇格蘭貴族也都投降了英格蘭,比如巴德諾克的康耶、布查恩的康耶、鄧巴的派屈克、安格斯的烏恩弗拉維爾、美因泰茲的亞歷山大、斯特拉泰因的邁爾斯、倫諾克斯的馬爾科姆、薩瑟蘭的威廉、詹姆斯·斯圖亞特、尼古拉斯·德·拉·海耶、英格拉姆·德·烏恩弗拉維爾、理察·弗拉塞爾和克勞福德的亞歷山大·德·林賽等等。

在華萊士與英格蘭軍隊的作戰中,有一場戰役也是非常有名的,那就是斯特林橋大捷。這場戰役最後的結果就是英格蘭人損失慘重,大約一百名重裝騎兵和五千名步兵(包括三百名威爾斯長弓手)戰死在那場戰役中,而最為讓英格蘭人覺得恥辱的是:當時這支軍隊的指揮官,也就是愛德華任命的稅務官休·格雷辛漢,被俘虜後直接被蘇格蘭人被扒了皮,這些扒下來的皮被切成長條,做成腰帶,蘇格蘭人的民族英雄華萊士就是用這個皮帶來系佩劍的。

而這場戰役中,蘇格蘭反抗軍主將之一的安德烈.穆瑞受了重傷,數周之後就不治身亡,他的部下也全部投入到了華萊士的軍隊當中,無形中也增強了後者的整體戰鬥力。

當然,這場戰役最大的意義就是:一支裝備極差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民軍打垮了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職業軍隊。

斯特林橋戰役大勝的華萊士軍隊長驅直入,對英格蘭北部地區進行了長時間的掃蕩,包括紐卡斯爾,再到卡萊爾的各個省,一度讓「長腳」愛德華侵占蘇格蘭的計劃落空。

而當時去到佛蘭德斯的愛德華,卻被當地的事務纏住了,無法及時回到倫敦坐鎮指揮,教會卻兩次發出了召開籌措軍費的宗教大會的傳票,並且還發布了徵召新兵的命令,就是害怕當時的蘇格蘭反抗軍打到倫敦來。

這個時候已經是戰事纏身的愛德華一世,因為蘇格蘭的事情緊急,於是不得不和當時的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達成停戰協議,雙方約定從1297年10月開始,休戰兩年,這樣,他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付蘇格蘭的華萊士。

緩過神來的英格蘭人重新集結部隊,並步步緊逼這些反抗軍,在福爾柯克展開了一場決戰。

最後的結果就是華萊士失敗,蘇格蘭很多地方,包括法夫、克拉克曼南、拉納克、艾爾等地都慘遭英軍屠戮,所有男性不分老幼全部被殺死。儘管後來華萊士也再度發起了游擊戰,也讓愛德華的英軍因為補給問題而不得不撤回英格蘭國內,但這次福爾柯克會戰的失敗,也就意味著華萊士軍事指揮生涯的徹底結束。

此後,愛德華又先後五次遠征蘇格蘭,為的就是徹底蕩平蘇格蘭,但直到1307年的時候,68歲的愛德華在他最後一次出征蘇格蘭的途中駕崩,而他的臨終遺言則是讓愛德華王子捧著他的骨灰沖在英軍的最前面,一直要打到最後一個蘇格蘭人投降。

當然,他的夢想並沒有實現,反而是後來接替華萊士指揮蘇格蘭反抗軍的年輕的第二代開瑞克伯爵羅伯特·布魯斯,在七年後的班諾克本戰役中贏得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最後勝利。羅伯特.布魯斯稱為了蘇格蘭國王,而他的前輩,也就是威廉.華萊士,則成為了蘇格蘭的傳奇般的人物。

結束語

如今,蘇格蘭還是在英國的「統治」下,蘇格蘭人想要獨立的想法,隨著女王的去世,查爾斯王子的繼位,這種想法變得越來越強烈。蘇格蘭民族黨領袖斯特金就要求最高法院就在未經英國議會許可的情況下舉行公投的合法性做出裁決

也即是,一旦認定為合法,蘇格蘭就將立即舉行全民公投。一個新的「國家」很有可能就誕生了!而且是從大英國協分離出來的。


整理作者:嚶呀君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與其他無關,如有異議,請留言描述,謝謝!文中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嚶呀君致力於「足球」和「時事」兩個領域的優質內容創作,還請您多多支持!點讚分享+關注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