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搞創作」成功也未必能讓你快樂,這是為什麼?

朝子明歸 發佈 2022-10-03T19:30:43.532174+00:00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你們有沒有覺得,現在生活是簡單的。凡事都有標準,工作有標準,講話有標準,連成功之路也有標準。只要按標準執行,大概率就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之人。但是成功也未必能讓你快樂,這又是為什麼?我們到底要成為怎樣的人?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你們有沒有覺得,現在生活是簡單的。

凡事都有標準,工作有標準,講話有標準,連成功之路也有標準。

只要按標準執行,大概率就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之人。

但是成功也未必能讓你快樂,這又是為什麼?

我們到底要成為怎樣的人?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如果,我們掌握了一項別人都很難學會的東西,這樣會不會更厲害?

當然很厲害,但是,我們很難跨越的坎就是「標準化」。

因為,我們能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

01人們都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

有限理性是認知的誤區。

比如我們做的決策,都是先有決策,再找支持這個決策的理由。

所以,一份策劃分析書,大部分都是在觀點明確後再找證據,以此證明觀點的正確性。

自動屏蔽反面意見是人類獨有的且強大的自我保護功能。

一個人在激情澎湃時容易做決定,之後,也會多方求證此決定是否可行,但是,這個求證是只想聽到支持自己的理由。

而且,我們也只能看到支持自己的理由。

人是有局限的,這讓我們看不到整體圖片,哪怕所有數據都擺在面前,我們只看得到想看到的東西。

這就典型的認知局限。

這種認知的錯覺常常讓成功的經驗,反而形成新的視覺差。

講一個故事。

一戶人家丟了鋤頭,有人告訴這家主人是鄰居少年拿的。

從那以後,他看這位少年越看越像個賊,一舉一動都是小偷的樣子。

後來,他的父親來還了他的鋤頭,他才恍然大悟。

等再看到少年時,怎樣看都是個勤勞的小伙子,正直誠實。


當你追尋什麼,就能看到什麼。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喜歡一個人時,看不到缺點,不喜歡時他就是一個沒有任何優點的人。

只要我們討厭某個人,總會輕易找出討厭的理由。

比如:

喜歡一個人時,他的犀利你會覺得是真實客觀;

後來討厭時,就會覺得他冷酷無情。

學會跳脫自己的固有感覺,學會尋找反對意見。


02以旁觀者視角判定決策

剛才我們講,要學會尋找反對意見,就是與自己相左的反面建議。

不過,這裡所說的反對意見,並不是要讓你必須採用,而是在反對意見里做出客觀的判斷決策。

比如:

下半年的銷售企劃方向,林主管有意向外擴張,原因是打開相鄰三座城市銷售渠道中積累了很多有效經驗,可以用於更多的城市銷售。

他召集部門人員會議決議,說是商討,但是林主管內心並不接受反對意見。

銷售組長李超提出了質疑,建議核算成本後再具體實施。

林主管一意孤行,結果是下半年不僅沒有擴張新的銷售渠道,反而,因極速加大銷售,成本控制出現嚴重漏洞。

我們常常會糾結於一個問題沒有答案前,一旦找到答案,情緒很難平和,也容易失去理智,尤其是「經驗主義」,不是助力反而會是絆腳石。

尋找不同意見是對抗自己有限理性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決策前一定要聽反對意見,主動尋找反對意見。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過:

當你要做決策了,你就要開始問別人對你這個決策的想法,直到你聽到不同的意見了,直到你聽到反對的意見了,你才能拍板。

拍板並不意味著是要接受它,而是一定要聽到反對意見,聽到了以後,再去做自己的決策。

回到理性這個話題,我們之所以做不到理性,又會有理性局限性,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夠正反兩面看問題。

那麼,一個人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做到客觀地看問題呢?

就是這件事與你無關,沒有直接關係時,人們能清醒地看到問題的本質。

這就可以解釋「關心則亂」這句話的含義。

當一件事與你息息相關,身臨其境很難通過靜思、冥想或者反思來全面看待此事,這時,你需要一個與這件事毫無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靜心聽別人的意見,能讓我們更接近理性決策結果。

聽別人的意見並不代表你沒有主見,也不是要讓你隨波逐流,而是站位更高,打破局限。

03為何同一個錯誤會反覆出現

我們常說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在同一個坑裡摔跟頭。

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

別難為情,每個人多少都犯過同一個錯誤。

洋楠是部門銷售能手,自2020年疫情後,她的業績不斷下滑,驚慌失措的她開始了求學之路。

什麼經濟課堂、時間管理、思維邏輯等一系列線下線上課程,她統統積極報名參加學習。

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雖然下滑業績有所好轉,但離她的目標甚遠,與其他優秀者還保持著有效距離。

這讓她十分苦惱,她覺得花錢又花時間的學習作用並不大。

她向好友吐苦水。好友反問她:你講講時間管理具體怎樣做?還有當今經濟趨勢是什麼?

不問還好,這一問洋楠啞口無言,才恍然大悟,原來,她一直在學習,並非學會。


從學習到學會相隔很遠,而這個距離是實踐行動中的不斷摸索,才好真正掌握知識,合理運用知識。

生活中還有很多人並未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也不能如洋楠一樣,認真分析別人的「批評」。

大部分人會選擇為自己的行為找最合適理由,很自然屏蔽不同意見。

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在不理解他人的一些行為後,聽了解釋就能理解。

因為,在當事人的世界裡,他的所作所為都會有合理的理由,他不但能說服自己也能「說服」他人。

不犯同一個錯誤的人,首先是會分析錯誤原因,再聽取別人的意見,關鍵之處在於,能重新判斷決策,努力避免重複錯誤。


04寫在最後

我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墨守陳規只會束縛眼界,從而讓我們無法升維認知,更別說打開格局。

你想看到的、能看到的應該還有很多很多。

用心看,一定看得到更豐富多彩的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