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一場打著宗教旗號的可笑而又血腥之掠奪戰爭

韓韓講歷史 發佈 2022-10-06T07:53:26.998248+00:00

而伴隨著人口數量膨脹,失地的農民、城市的無業者等的數量也快速增長,尤其在西歐的國家,社會矛盾越來越嚴重。

十字軍東征,實際上就是一場以宗教的旗號發動的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掠奪和侵略行動。

十一世紀的歐洲,其進入了封建分封制的巔峰時期,各個新的貴族繼承人已經很難再有新的領地被分封;而伴隨著人口數量膨脹,失地的農民、城市的無業者等的數量也快速增長,尤其在西歐的國家,社會矛盾越來越嚴重。

與此同時,在中近東的耶路撒冷迎來了它新的統治者~塞爾柱突厥貴族。

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尊為各自的聖地,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其允許有著各自不同信仰的基督徒、穆斯林、猶太人的朝聖,這裡成為繁榮的城市。

當時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很多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們將耶路撒冷和它周邊的地區描述成繁華的遍地黃金的地方。

等到塞爾柱突厥人開始統治這裡的時候,這期間塞爾柱帝國和法蒂瑪王朝在這裡相互爭奪。期間,突厥人的軍隊在戰爭中曾劫掠過一支從歐洲到耶路撒冷經商併兼朝聖的旅人,這件事傳到歐洲,被羅馬教廷誇大為穆斯林對基督徒的普遍的迫害行動,「基督徒不能再繼續他們的朝聖」這樣的言論被廣泛流傳,社會上的基督徒們要求遠征東方並奪回「聖城」。

加上當時的歐洲封建王權的發展,其統治達到巔峰,對羅馬教皇的權威形成了巨大的挑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法蘭西國王都對位於羅馬的教皇權威有著威脅。

羅馬教皇與歐洲各個王國的國王之間首先在主教敘任權上發生爭執和矛盾,敘任權鬥爭越來越深入影響到羅馬教皇的權威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955-1057年間,任命了總共25名教宗中的12位。這幾乎相當於教廷每次自己選舉出一位教宗,隨後就會被神羅皇帝換掉

在此之前,公元96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廢黜教皇約翰十二世,立利奧八世為教皇。這也開了由皇帝決定教皇人選的先例,成為歷史上皇帝與教皇長期鬥爭開始的序幕

同時,教皇也時刻想要借為歐洲各國國王加冕「羅馬皇帝」稱號的權力,進一步鞏固自己凌駕於世俗帝王的權力。

公元1076年左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互有矛盾,教皇藉機廢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傳統上沒有基督教教籍的亨利四世也就不能被稱之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為此,亨利四世被迫遠赴羅馬,跪在教皇面前懺悔,獲得格里高利七世的原諒。

隨著人口膨脹和社會矛盾的加劇,西歐各國可以分配的土地越來越少,農奴們困守在一小塊耕地上,沉重的負擔使其基本難以維持溫飽,而貴族們的城堡簡陋而破敗,有的破落貴族甚至沒有土地可以獲得分封

同時,歐洲連綿七年之久的旱災、蝗災,使得西歐各封建國家本來已經困難重重的狀況更加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元1095年,當身處歐洲的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知道了耶路撒冷朝聖的基督徒的遭遇後,便迅速在法國南部的克勒芒小鎮召開了宗教會議。

這次宗教會議誇大了基督徒在耶路撒冷的遭遇,教皇宣傳突厥人在耶路撒冷進行了殘忍的屠戮,說「他們屠戮了所有基督徒,包括耶路撒冷的市民,他們強姦女人、殺死孩童,並掠奪了大量財寶」,教皇宣稱耶路撒冷被穆斯林占有,而基督也向他傳達了要帶領基督徒們奪回聖城的意願。

加上當時受到塞爾柱突厥威脅的拜占庭帝國向羅馬教皇發出求援

為此,藉口塞爾柱突厥侮辱了基督的「聖墓」、屠戮基督徒,以及響應拜占庭帝國皇帝請求歐洲支援以抵禦塞爾柱突厥人的進攻,教皇烏爾班二世發動了十字軍對中近東地區的東征

在發動歐洲的人們投入到對中近東的東征之時,教皇與各封建領主達成了一項協議,即宣稱:參加東征的人都可以獲得上帝對他的罪行的赦免;而農民可以免去一年的欠款利息,如果參加東征一年以上,可以免徵賦稅;至於農奴也可以獲得自由之身。

借著發動對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東征的機會,教皇擴大了宗教權力的影響,而其宗教權力進一步凌駕於各國國王和皇帝的世俗權力之上。

當十字軍東征的消息傳出後,歐洲的農民、破落貴族、農奴,甚至各封建領主、貴族等都迅速組織起來,他們賣房賣地,有的封建領主甚至抵押掉了自己的領地,籌集了東征的武器裝備和物資。

第一次東征不僅有歐洲各個國家正規的軍隊,還有大量農民、農奴、破落貴族、窮困的市民等,他們相信那裡有著無數的財富,也會因此獲得無數的榮譽,窮苦的人們相信來世會得到幸福,很多人甚至攜家帶口一起出發,兒童跟著父母跌跌撞撞的與大部隊行進,嬰兒的哭聲和牛羊等牲畜的叫聲混雜在一起,很難相信這樣的一支隊伍竟然是東征耶路撒冷的軍隊之一,而這就是第一次東征的農民十字軍。

東征的隊伍中還有著一支特殊的全部由年輕女孩組成的女性十字軍隊伍,人們相信這樣的一支十字軍隊伍和年輕女孩們對基督的祈禱,一定會獲得「神跡」和基督的護佑。

當這些農民十字軍到達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的時候,他們已經在路上對經過的一些城鎮進行了洗劫,因為沒有補給和嚴格的組織管理,他們連同樣信奉基督教的東征之路上的匈牙利等國家都一併進行了洗劫,拜占庭帝國的皇帝亞歷克修斯沒想到求援來的隊伍如此不堪,簡直如同乞丐、流民和強盜、劫匪,其拒絕了這支隊伍進入君士坦丁堡。

在此情況下,農民十字軍們轉而向著周邊洗劫,當其遇到附近的塞爾柱突厥人的軍隊時,在正規的突厥軍隊面前,近十萬的農民十字軍隊伍被擊潰,大多數被殺被俘,僅有3000人左右逃回了歐洲。

同時,從歐洲出發的各國國王和封建領主們組織的正規軍隊在四位教皇指定的主教的帶領下來到君士坦丁堡,與上一次對待農民十字軍的態度不同,拜占庭的皇帝接待了他們,並對其進行了補給。

當這些看似正規的十字軍軍人們看到君士坦丁堡的繁華和富有後,都羨慕不已,他們這才知道還有比歐洲先進的多的地方,這裡的文明也讓他們大開眼界,隨著在補給充足後,軍隊離開君士坦丁堡繼續前進,但君士坦丁堡的富有深深地印在了這些貴族、封建領主、士兵們的心裡。在第四次東征的時候,十字軍不僅沒有對耶路撒冷進行征伐,甚至打著補給的旗號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洗劫。

第一次東征是整個九次十字軍東征中唯一的一次勝利,此時的小亞細亞地區和中近東都處於內部政權動盪的時候,其各個地區政權四分五裂,塞爾柱突厥和法蒂瑪王朝相互征戰,十字軍藉此機會打敗了前來阻擋的軍隊,並最終攻陷耶路撒冷,在這裡建立了一系列的十字軍國家政權。

當時的羅馬教皇想要進一步控制這些被征服的地區,因此提出把這些國家置於教廷之下,但歐洲的封建領主和國王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們出兵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大地盤和獲取土地。

最終,在征服的這些地方建立了一些十字軍國家,而教廷在這些國家建立三大騎士團駐守,騎士團只聽從教皇的命令,負責守衛十字軍國家,擊退塞爾柱突厥和周邊其他勢力的武裝干涉,並維持歐洲封建領主和羅馬教廷對十字軍國內的統治。

在東征中,十字軍對沿途的可見房屋等都進行了大量的摧毀,他們甚至對任何見到的熟人都進行搜身,以便能獲取他們夢寐以求的財寶,然而東征中獲得的土地和多數的財富都歸於軍隊的封建領主們。

經過長途跋涉,經歷死亡、殺戮和不斷的戰鬥,歷時三年多,終於在1099年七月,2萬多的十字軍攻入只有1000多守軍的耶路撒冷,殺紅眼的十字軍對當時有著七萬多穆斯林和猶太人的城市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屠殺和掠奪,據當時的經歷者在後來的日記中記載「他們在齊腳踝的血中四處搶奪,士兵四處強姦婦女,孩子被摔死在地上,一切可見的房屋都被摧毀」。

十字軍東征,從一場打著維護宗教朝聖的正義旗號的軍事行動,變成了最野蠻的侵略和掠奪戰爭

當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口中的穆斯林的暴行沒有真正的發生,但卻在幾年後,從這些前來維護正義的基督徒們身上發生。從虛構的受害者,轉變為現實中的加害者。事實上,教皇烏爾班二世比當時的阿拉伯人更清楚知道耶路撒冷的真實狀況。

當第一次東征獲得勝利後,西歐的封建主們獲得了滿足,而教皇的權力也得到一定的加強。第一次東征後,西歐和耶路撒冷之間獲得了近五十年的和平

因此,當塞爾柱突厥人占領埃德薩伯國,並進一步逼近耶路撒冷王國時,法國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迅速率領軍隊出征支援。

第二次的東征並沒有第一次那麼順利,可以說再也沒有當時這一地區四分五裂政治的局面,最早出發的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在小亞細亞被擊潰。

法國國王的十字軍首先到達耶路撒冷,但在隨後的對大馬士革的軍事行動以失敗告終,這次十字軍東征失敗。

隨著薩拉丁逐步統一了反抗十字軍的穆斯林的勢力,其在1187年,重新攻陷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淪陷的消息傳到歐洲時,當時的歐洲正處於封建君主的輝煌時期,英國的「獅心王」理查、法國的有著「狐狸」之稱的「尊嚴王」腓力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有著「紅鬍子」之稱的「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三人率領軍隊第三次出征耶路撒冷,但這次遇上了伊斯蘭世界的領袖,有著的「智慧君王」薩拉丁。

腓特烈一世在渡河過程中就死於溺水,而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理查各自心存芥蒂,當時的英國金雀花王朝原屬於法國安茹伯爵建立,在法國又稱安茹王朝。兩者的矛盾主要源於權力的爭奪,而腓力二世本來提議讓自己的妹妹嫁給理查,但由於理查認為其是自己的父親的情婦並育有一子,拒絕了這一聯姻,更是加深了兩者的矛盾。

法國十字軍軍隊本來就少,其在攻克阿克城鎮之後就回國了,理查獨自與薩拉丁作戰。

當時兩者在戰爭中互有勝負,但薩拉丁手下的埃米爾也畏於理查的勇猛,而理查也因為長期作戰,手下士兵疲憊不堪,雙方都有意休戰。

理查的十字軍多次攻擊耶路撒冷而沒有取得效果,而薩拉丁的軍隊也難以攻破理查的十字軍。

在最後,由於薩拉丁的家族內部發生動亂,其與理查達成一致,耶路撒冷仍然為穆斯林所有,但基督徒可以自由出入朝聖。理查則帶兵回國,但由於其在歐洲大陸樹敵太多,當路過奧地利時被利奧波德抓獲,他將理查送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亨利六世與理查也有著很多矛盾,其將理查囚禁了兩年,在理查付出了相當於英國全國兩年的財政收入後才將其釋放。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結束了歐洲對耶路撒冷的統治,而薩拉丁的權威也因為和英國國王理查的戰爭而受到質疑,加上當時歐洲三位知名的君主率領東征卻以失敗告終,其後的東征中,市民和農民的熱情再不復第一次東征。

而教皇口中描述的遍地黃金的東方,其在現實中並不存在,人們對教皇的權威進一步質疑,世俗的皇帝和國王的權力逐漸超過教皇。

第四次東征之前,歐洲社會在有心人的宣傳下,流傳歷次東征失敗是由於成年人們的貪婪,加上對耶路撒冷的屠殺和破壞,因此之後不能獲得上帝的護佑。

只有心性純潔的孩童才能獲得上帝的垂憐,因此,在有心人的組織下,歐洲發動了一次以兒童為主的十字軍東征,其分為兩支,各有2~3萬人。

兒童十字軍以悲慘的結局收場,大多數死於路上的疾病和飢餓、寒凍,一部分被賣到北非充做奴隸,只有極少數在多年以後輾轉回到歐洲,這一事件才真相大白。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則完全變為一種赤裸裸的掠奪戰爭。

由於教皇的權威受到質疑,當時英格蘭和法國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都沒有聽從教皇的召喚,而是專注於其國內事務和世俗權力的爭奪。最終法蘭西三位貴族被受命擔任領袖,由奧地利、義大利半島城邦等各地的封建勢力和領主們帶領軍隊參加出征。

軍隊在乘坐威尼斯等商人的船隻時,竟然沒有辦法繳納足夠的費用,為此,整個十字軍轉而攻打拜占庭帝國。

當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的時候,他們就被君士坦丁堡的繁華震驚了,這樣的印象流傳了很久,直到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軍隊借籌措資金為藉口,洗劫了君士坦丁堡這個歐洲東部抵擋伊斯蘭教擴張的橋頭堡。

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洗劫和屠戮了一周,將大量的財寶和珍藏的書籍運到威尼斯等地,而君士坦丁堡也被大火燒毀。之後十字軍在拜占庭帝國的領土上建立了受羅馬教皇支配的拉丁帝國,而這個帝國僅存在了五十年就徹底滅亡,羅馬教皇本想借攻占拜占庭帝國將分裂的基督教重新合而為一,將羅馬教皇的權威延伸到東歐,但最終更使得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的分裂加劇。

教皇權威受到更大的質疑,而十字軍的正義性受到所有人的懷疑,羅馬教皇不得已在十字軍返回後革除了所有參與第四次東征的十字軍人員的基督教教籍。

第五次十字軍的東征,這成為教皇支配的最後一次東征,其只能徵召到一些破落貴族、農奴、破產的市民和流浪的農民,其以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二世為領袖,以一些封建領主為領隊,只到達開羅就為穆斯林軍隊所阻,最後無功而返。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發動,其被教皇所不承認,但教皇也只能驅逐腓特烈二世的教籍,並沒有能夠實質的阻止這次特殊的東征行動。

第七次東征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動,但得到了教皇的支持,教皇從主導者變為協助和服從的地位。

第八次東征和第九次東征也被合併為一次,其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死亡為結束,英國愛德華王子的支援無功而返。

十字軍東征的時候,為了維持其在所征服地區建立的政權的穩定,羅馬教廷組織了三支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圖、條頓騎士圖。

說來也是有意思,這三支騎士團分別以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人員為主,但當初建立之時是以羅馬教皇為中心,其各個騎士團均只服從羅馬教皇的命令

騎士團的成員長期駐紮在各個中近東的十字軍國家,他們都是單身,且集體生活,他們一同擁有共同的財富,因此關係緊密,更具有戰鬥力,他們成為教皇最強有力的工具

但在後期,當十字軍東徵結束後:最富有的聖殿騎士團被羅馬教皇和法國國王聯合剿滅,其財富被霸占;而條頓騎士團遠走北歐,其宣布騎士團世俗化後建立普魯士公國,成為後來的德國的前身;醫院騎士團則逐漸從軍事性質又重新轉回慈善和醫療性質,並延續至今。

整個十字軍東征的過程,充滿了殘暴和掠奪,其不僅對路過的城市進行多次的洗劫與屠戮,甚至對同為基督信仰的國家進行洗劫。

在英國有著「獅心王」之稱倍受英格蘭人民愛戴的理查,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因為薩拉丁沒有按照贖金全額支付,其將幾千名婦幼老弱的穆斯林普通人進行斬首,其惡名和殘暴傳至歐洲,讓人們認識到了所謂的英雄的封建君主的面貌。

羅馬教廷在其主導的第一次的東征中就在耶路撒冷進行了七日的屠戮,十字軍士兵幾乎見人就殺,僅僅阿克薩清真寺就有七萬人被殺,後來的數據更是難以統計,連很多十字軍中的隨行者都產生了恐懼。而屠殺過後,第七天,十字軍的士兵們又在教堂里大肆慶祝,聲稱這是用血液來清洗聖城,而羅馬教皇為掩蓋十字軍的暴行甚至編造他們在耶路撒冷找到了傷害耶穌的長矛和十字架

這種在殘暴中伴隨的謊言,使得羅馬教廷在歐洲的威信受到極大的打擊。

十字軍的偽善和一無所成逐漸成為歐洲人的共識時,羅馬教皇把想法打到了崛起中的蒙古帝國身上,儘管當時的蒙國帝國對東歐的羅斯諸國和其他基督教國家都有壓制,但同時還對伊斯蘭教國家進行步步緊逼。

為此,羅馬教皇突發奇想,其派教皇特使遠赴東方,勸說蒙古大汗改信基督教,對此,蒙古大汗給予的回答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信仰的自由,不管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其都有著自己的理由。羅馬教皇的特使灰溜溜地回到歐洲。

羅馬教皇的妄想沒有得到實現,而教皇的權威也日益衰落。

在羅馬教皇的特使拜見蒙古帝國大汗的時候,他們知道了在更加遙遠的東方有著一個超乎想像的大帝國,其有著無法想像的財富,並且人們擁有自由的信仰權力,歐洲人打開了一扇通往新的財富之地的大門。

同時,當十字軍從各地掠奪來的書籍,以及洗劫君士坦丁堡獲得的傳承自希臘的著作運到威尼斯和熱那亞等義大利半島的城邦時,這些著作引起了轟動,學者們開始偷偷的研究古代的文化,並對羅馬教廷產生質疑,文藝復興的思想在歐洲逐漸流傳開來。

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宗教和與之相關的地區的長久的仇恨,給當時歐亞地區的相關地方的人們帶來了災難。

但十字軍東征也在客觀上促進了地中海地區的發展,作為每次運送十字軍渡海作戰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其在十字軍東征中分得最多的財富,促進了當地的生產力的發展和資本積累,同時對文藝復興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歐洲人的航海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從阿拉伯人那裡學會了指南針、火藥和火器等,而當馬可波羅把在東方的見聞編寫成為書籍出版,其迅速在歐洲流傳,人們認識到在世界遙遠的東方還有歐洲人不知道的文明,那裡富裕而廣闊,充滿無限可能。

而伴隨著大航海的開啟,歐洲人開始向著東方進發,當在與東方的香料等的貿易中獲得巨大財富後,加之奧斯曼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這個通往東方的陸上堡壘後,再也沒有歐洲人願意通過陸路去往東方,而朝聖也被歐洲人逐漸遺忘

同時被遺忘的還有教皇的權威,羅馬教皇為了對抗世俗國王權力而發動的東征,反而促進了羅馬教皇的威信的進一步的衰落。


謝謝品鑑!

感謝收藏、點讚、分享、關注、轉發!

看圖、讀書、聽歷史,文章有點長,如果讀累了可以點擊右上方的「耳機」按鈕,聽書也很放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