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維亞|冰與火之歌,看那流水的花園

方待夜半聽君語 發佈 2022-10-09T14:41:59.809870+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我從來無父無母早已將巴黎看作我國度每當我幻想大海和她的潮水便會將我送回那安達盧西亞的山脈.....安達盧西亞,是一朵鮮花她在血中綻放,葉脈流香一身紅裙的愛絲梅拉達在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開場便唱出了自己的出生地——安達盧西亞,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顆明珠。

我從來無父無母

早已將巴黎看作我國度

每當我幻想大海和她的潮水

便會將我送回那安達盧西亞的山脈.....

安達盧西亞,是一朵鮮花

她在血中綻放,葉脈流香


一身紅裙的愛絲梅拉達在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開場便唱出了自己的出生地——安達盧西亞,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顆明珠。

Andalucía這個名字來自阿拉伯語:Al-andalus,如同名字來源所昭示的,這裡是北非與歐洲的過渡地帶,大西洋和地中海在這裡交匯,伊斯蘭與天主教文明在這裡碰撞,炎熱的海灘和寒冷的山區在這裡並存,獨特的位置,紛繁的歷史賦予它不同於西班牙任何地區的精神氣質。

曾有人說,若將馬德里與巴塞隆納比作西班牙的心臟與頭腦,那麼安達盧西亞是它的軀幹,此間流淌著最純粹的西班牙血液。


從馬德里坐高鐵南下,兩個半小時就能到達安達盧西亞的心臟——塞維亞,這裡是摩爾人和西班牙人爭奪數個世紀的地方,是哥倫布遠征之旅的起點,是卡門、唐璜和堂吉訶德的故事發生地;也是鬥牛和弗拉門戈的靈魂之鄉。


他出生在塞維亞

一座有趣的城市

那裡出名的是橘子和女人

沒有見過這座城市的人真是可憐

歌劇《唐璜》開頭的唱詞,讓多少憧憬浪漫的人對塞維亞產生無窮的嚮往。

湛藍的天空下,新老城區沿蜿蜒運河鋪展。橘子樹攜著芬芳游弋在空氣里,穿行在迷宮般的窄巷,每一處轉角,都有絢爛的色彩。

塞維亞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

塞維亞的主城區不大。穿過冗長狹窄的鵝卵石路,跟著高聳的塔尖走就能看到大教堂。

這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哥德式教堂,前身卻是摩爾人所建的清真寺,1248年卡斯蒂利亞國王斐迪南三世收復塞維亞後經過簡單改造將其變為天主教堂,並作為皇家禮拜堂安葬了幾代王室成員。1356年的地震給建築造成了一定損壞,人們開始思考重新設計一座新教堂。改建之初,教堂參事擲下豪言,"Let us build a church so beautiful and so grand that those who see it finished will take us for mad"。

整座教堂由1402年開始改建,直至1506年完成,耗時百年。但教堂的營造並未結束,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等各種風格的建築仍然不斷在增建、改造和疊加。如今展現在眾人面前的教堂,成為一座多種風格交融的代表。

教堂內擺放大量基督教的藝術品,莊嚴浮雕與畫作鋪陳,內部裝飾極盡華麗,其奢華程度,足以晃花任何遊客的眼。

大教堂中最特別的卻是一處雕塑群,巨大的基座上,四個盛裝的西班牙男子,戴著冠冕,舉著王杖,抬著滿是雕飾的棺木。

這是哥倫布的靈柩,由代表著西班牙四大古國卡斯蒂亞(Castilla)、萊昂(León)、納瓦拉(Navarra)和阿拉貢(Aragón)的騎士抬起。

這是一個國葬的場面,西班牙人用自己的想像,給哥倫布補出一個國葬。1506年,哥倫布在貧病交加中死於西班牙的巴利亞多利德,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成就,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一片新大陸。他的屍骨在1509年被安放在塞維亞的卡爾特修道院,隨後曾兩次轉移,在1536年被移到多米尼加的聖多明戈,在1795年又被移到古巴的哈瓦那。最後,1898年從哈瓦那重新回到了塞維亞。

大教堂北側橘園與阿拉伯噴泉是舊時清真寺時期留下的遺蹟。基督教徒沒有選擇摧毀它們,而是頗有遠見地留存下來。

大教堂參觀結束之前一定要去爬一次鐘樓,鐘樓有一個單獨的名字——吉拉達塔Giralda。這座塔也是多重風格的共生體,最早是大清真寺的宣禮塔,拱形窗和建築立面的網格裝飾,都是典型的阿拉伯藝術,頂部則為後來加蓋的文藝復興風格的鐘樓,塔尖的「小希拉達」是一個小風向標。

最有意思的是鐘樓沒有樓梯,修成了一個盤旋的坡道,走上走下一點都不費力。據說當年鐘樓還是宣禮塔的時候,由於伊斯蘭教每天要做五次禱告,所以喚禮員一天要上去五次。為了不那麼累,所以修成坡道,於是他們可以騎著驢上去。

高達101米的希拉爾達塔雄踞著西班牙幾世紀以來著名的高層建築,登上鐘樓,塞維亞全景盡收眼底。

為保護教堂免遭汽車尾氣的污染,教堂西側的憲法大道已被改造成步行街,只有有軌電車可以在這裡行駛。看著匯集現代科技的電車和古老恢弘的教堂同框,那種強烈的對比給人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使古老的更加深遠,現代的愈發新奇。

塞維亞王宮(Royal Alcazar of Sevilla)

塞維亞主教堂對面,是塞維亞王宮,這裡原是摩爾人留下的一座城堡。時移世異,在漫長歷史變動與歷代國王遵循各自喜好的翻修之下,塞維亞王宮最終演變成混搭各式元素的融合式宮殿。

瑪麗亞·佩蒂拉夫人 (Lady María de Padilla) 浴室

伊斯蘭粘土建築、摩爾花園、基督教風格與哥德式元素在同一片土地之上共生共存,成為穆德哈爾式建築的典範。

精華之精華,集結在始建於14世紀的佩德羅一世宮。大部人對其印象來自《權力的遊戲》,大使廳是馬泰爾家族的皇宮庭園拍攝地,以雕樑畫棟與金碧輝煌形容不為過。

舊日天主教國王佩德羅一世與格拉納達的伊斯蘭教國王關係交好,建造宮殿的工匠中既有來自托萊多的基督教工匠,也有參與阿罕布拉宮建造的阿拉伯工匠,看似矛盾的兩相衝擊,調和出如今巍峨絢麗的歷史瑰寶。

繁複精美的浮雕,色彩鮮艷的馬賽克,連綿不斷的拱門,大使廳里像浩瀚星空的穹頂。目之所及,不得不感嘆穆德哈爾藝術的精妙,把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也讓這座王宮散發著別樣的魅力。

走出宮殿,便是那讓人心醉的流水花園。

「美麗而又寧靜,」親王介紹道,「清風拂面,水波粼粼,孩子們盡情歡笑。流水花園是我在世間最流連的地方。爵士先生,我的祖先修建這座花園給他的坦格利安新娘居住,為她遮擋多恩的沙塵與暑氣。他叫丹妮莉絲,是賢王戴倫之妹,她的婚姻確保了多恩領併入七大王國的版圖......丹妮莉絲把花園變成了孩子們的樂土,一開始只有她自己的孩子,後來領主和有產騎士們的兒女也被送來與親王的孩子作陪。某個特別炎熱的夏天,地面似要烤焦,她可憐服侍她的馬夫、廚子和僕人們,便邀請他們的孩子也到水池和噴泉里嬉戲,這個傳統一直保持至今。」

——「冰與火之歌」卷五「魔龍的狂舞」

噴泉水池,迷宮花園,長廊小徑,還有充滿熱帶風情的植被。二樓的長廊可以俯瞰整個花園的美景,或是在灌木迷宮裡閒庭信步,享受一下當年只有王室才有的待遇~

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

在西班牙,廣場多如牛毛,多是在一個空曠的地方,立幾根柱子或是雕像,再來些鮮花或噴泉點綴。但是像塞維亞的西班牙廣場這樣小橋流水又不失恢宏大氣的絕對是世間少有。

這是一個直徑為200米由三座建築物所形成的半圓形廣場,連續不斷的建築環繞著廣場邊緣,可通過有許多美麗橋樑的護城河到達。廣場上精美繁複的建築主體和外觀裝飾無不體現著文藝復興和摩爾復興的完美融合。令人稱奇的是,這座看起來極具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居然是1929年為了西班牙工業技術展而建造,距今不過90年歷史。

廣場上環形走廊下方用彩色瓷磚拼貼了原西班牙49個省的地圖,遊客可以取走代表各省份的照片。

安納金·天行者與納布星女王帕德米在這裡墜入愛河

作為星球大戰II的取景地,廣場的魅力不言而喻。流動的水波,明艷的拱橋,拍婚紗照的愛人,岸邊街頭藝人悠揚的吉他彈唱,長廊上光和影的糾纏,都讓這個廣場生動了起來。

我們去的時候廣場上剛好有弗拉門戈表演,雖然只有一方簡易的踢踏舞踏板,但是舞者的一顰一笑仍可牽動觀眾的情緒,讓人看得如痴如醉。

都市陽傘(Metropol Parasol)

塞維亞作為歐洲最老牌的老錢城市,夜生活也很豐富,特意去尋找了一個現代建築——都市陽傘Metropol Parasol,當地人把它稱為道成肉身廣場上的蘑菇(Las Setas de la Encarnación)。之前這個廣場是一個綜合市場,後來塞維亞政府想改造這裡,但在施工的時候,發現了地下古羅馬人和摩爾人的遺蹟,於是最後的方案變成了,地下是一座考古博物館,地上則建起了塞維亞最前衛的現代建築。

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轉過身又是另外一個畫面,這是熟悉的塞維亞,隔空遙望大教堂,夜色中亦是無盡輝煌。

黃金塔(Dorre del Oro)

傍晚時分,在微風中在瓜達基維河邊閒逛,這條河像一個安靜而孤獨的遲暮老人,在他的盛年時期是歐洲最繁忙的一條河。

所有接受伊莎貝拉女王贊助的船隻,都從塞維亞出海,進入遼闊無邊的太平洋前往美洲新大陸。

遠處則是西班牙人口口相傳的黃金塔(Dorre del Oro),它是塞維亞輝煌航海史的見證,這裡曾經是那些滿載著黃金白銀從美洲回來的船隻的終點。

這座始建於13世紀的塔最初的作用是為了港口的防衛。到了16世紀,西班牙人循著哥倫布開闢的航線,蜂擁至新大陸進行征服和掠奪。從美洲運回來的黃金,都要先停在這座塔前進行登記。

對於西班牙人來說,那是真正用金子鑄就的黃金時代。財富來得是那麼容易,西班牙人用這些財富,打造了他們的無敵艦隊,成了海上的霸主。

時移事易,無盡的金銀和無止境的帝國野心都已成為歷史的塵埃,黃金塔依舊聳立,成為這個曾經世界頭號日不落帝國輝煌與沒落的最好見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