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和王建國:曾經結伴而行的兩人,相處容易,久處不厭太難

毒舌酸果 發佈 2022-10-10T06:51:41.352138+00:00

每周四晚上十一點半開始,大約半小時,王自健站在台上嘚吧嘚吧地說著好玩的梗。節目中,王自健總是提到兩個人,一個是王建國,一個是蛋蛋。

有誰還記得2012年《今晚80後脫口秀》這檔節目?

每周四晚上十一點半開始,大約半小時,王自健站在台上嘚吧嘚吧地說著好玩的梗。

節目中,王自健總是提到兩個人,一個是王建國,一個是蛋蛋。

節目結束之前,王自健都會說:建國每天做的三件事,吃飯睡覺打蛋蛋。

有多少人看這檔節目時會問:「這個建國是誰呀?蛋蛋又是誰呀?」是真有其人還是單純一個梗?

幾年後才知道,原來,建國就是王建國,蛋蛋就是李誕。

王建國,八八年出生,遼寧盤錦人,山東財經大學畢業。

李誕,八九年的,出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本來沒有什麼交集的兩個人因為《今晚80後脫口秀》走到了一起。

兩人成為這檔節目的幕後編劇,人們了解這兩個人還是通過王自健的嘴,節目中經常聽到「我的朋友王建國」「我的朋友蛋蛋」。

隨著這檔節目的爆火,觀眾們也逐漸地記著了「建國」和「蛋蛋」。

兩個人不想總是躲在幕後,他們也想站在台前,也想萬眾矚目,兩人開始參加各種脫口秀節目。

漸漸地,兩個人從眾多的脫口秀演員中脫穎而出,李誕比王建國先火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他們兩個人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王建國怎麼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了呢?

說起來,跟兩個人的性格有關。

兩個人都是文藝青年,都有著文藝青年的通病,細膩孤傲。

只是李誕先一步意識到孤傲賺不來錢,面子再重要,也要先吃飽飯。

於是,他放下了孤傲,開始去各種應酬,拉贊助、拉投資。

成立了笑果文化,通過《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之類的脫口秀節目一躍成了頂流。

於是各種綜藝、真人秀節目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不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開始遊走於大明星之間。

身價也是翻著倍的暴漲。

再看王建國,還在孤芳自賞,原地轉圈圈,面子最重要,較真且憂鬱。

李誕星派十足,王建國卻還是那個「沒開竅」的王建國。

王建國曾經這樣說過十年前的自己,他說:

當初怎麼不再努力一點......

你應該去社交、去應酬......

你應該去跟那些大老闆套近乎......

他還說:

「原來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朋友,對不對,一起發展的,你看人家現在,上綜藝、演電影,跟明星們稱兄道弟的......」

「李誕有很多好朋友,袁弘、張歆藝、毛不易、張大偉......就是沒有我!」

王建國說這些話雖然是調侃的調調,卻能感受到他內心的酸澀。

這句話同樣戳中了很多中年人的心。

王建國情商低、擰巴、純粹。(王建國曾經有一條微信簽名,「有事別找我,自己想辦法解決。」)

李誕紅情商高懂得妥協自然就會紅得發紫。

成功走紅的李誕沒有忘了他的好兄弟,很多節目中都會引薦力推王建國,王建國也逐漸地找到了適合自己走的路,火了一把。

當時,兩個人的關係鐵得像是一個人,李誕的微博中經常可以看到王建國的身影,王建國也會在節目中提到當年兩個人在一起的同甘共苦。

因為兩個人經常互動,竟然還有很多粉絲磕他們兩人的CP。

兩個相互扶持激勵前行的同伴,為何最後會漸行漸遠?

李誕喜歡寫詩,上大學時,他找到了人生方向:喝酒和寫詩,他想成為詩人,像李白那樣的。

李誕有段時間還痴迷上了佛學,他的腦子裡有各種各樣的對話,他會把這些對話寫下來。

有出版商看到想讓他出書,李誕覺得自己寫的都是垃圾。

後來這些「垃圾」也變成了書,賣了挺多本。

李誕經常逛論壇,在一些文學類論壇上玩得不亦樂乎。

也就是在這時他認識了王建國,一個比李誕大一歲的悶騷文藝創作者。

王建國痴迷寫小說,他覺得自己可以靠寫小說賺錢成為名人。

因此他高中沒畢業就從盤錦跑去了廣州,在廣州,王建國租了間房子專門寫小說。

(題外話:寫小說又不需要固定的地點,有網線能上網就可以創作,偏偏從東北跑到廣州,房租不要錢?伙食不要錢?真是個鐵憨憨!)

為了趕稿,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日復一日。

沒有思路的時候王建國就上論壇,在上面找靈感。

就這樣,兩個年輕人在論壇相遇,有著共同的夢想和話題,他們相談甚歡。

於是,兩人相約廣州東站,見面後,他們邊吃邊聊,天南地北各種聊。

王建國在廣州待了三年,這三年裡,王建國的生活很枯燥,除了寫作就剩下李誕這個朋友了。

王建國的日子不好過,自己很難養活自己,最後連房租都交不上,還是要靠父母接濟度日。

他不是一直都在寫小說嗎?怎的就養活不了自己呢?

王建國的確一直在搞文學創作,十五個月寫了三部小說。

(小編沒有寫過小說,不知算不算高產。)

只是,投入跟產出不太成比例,3部小說,90萬字,賺了600塊錢。

(你不是創作者,你只是碼字工。)

再這樣下去,王建國估計會餓死在這樣路上。

機緣巧合下,王建國開始靠寫段子賺錢。

寫了一個月,還算就可以,交完稅剩下1300。

90萬字還不如這一個月的段子賺錢多。王建國感覺不舒服,他的文學夢啊!飄遠了!

李誕也是如此,當時的他懷揣文學夢想,在《南方人物周刊》實習。

李誕覺得能在這樣的單位實習是非常榮耀的,心懷崇敬的。

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裡沒有他想像的那麼潔淨。

他發現,世界運行的邏輯遠沒有他想的那種道德潔淨的那種東西。

既然如此,自己也不能特立獨行,那就加入大家一起運行吧。

李誕從而明確了自己的目標,那就是「賺錢。」

《今晚80後脫口秀》給了他們機會。

當時,節目的形式非常新穎,王自健憑藉嬉笑怒罵不再髒字的風格點評各種熱點。

第一季的收視率就拿到了全國第二的好成績。

一周雖然只一期節目,王自健卻忙得腳不沾地,每天不是在寫段子,就是在趕往寫段子的路上。

幾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三點,就這樣,節目所在的電視台領導還要壓榨想讓王自健一周雙播。

這是擱著王自健這一隻羊毛薅到底呢。其實,也不怪台領導不近人情,誰讓當時節目的廣告費破億呢!

在那個年代,王自健就是個小肥羊。

節目組找到在李誕和王建國,希望他們做幕後,負責寫段子。

節目組給他們開價寫一個段子800塊錢,李誕幹完一個月拿了7000塊,要知道,他在《南方人物周刊》一個月才3000塊錢工資。

他們兩個剛開始的時候,寫的段子王自健並不滿意,沒辦法,王自健只好自己再重寫。

王建國和李誕就拿著王自健的段子研究學習。

王自健每周都會帶著他們兩個人到他家裡寫稿,吃吃喝喝,輕鬆的環境下很快就創作出一期來。

後來,節目組又給他們加錢,讓他們從幕後賺到台前,他們也能拿著話筒跟觀眾聊幾句。

這檔節目一個星期才播出一期,他們不可能全天都靠在節目中,做完節目稿後,他們就到處演出,舞廳、酒吧等,他們在台上說自己寫的段子。

給錢幹活,拿錢走人。

那時,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份賺錢的活,沒有當成自己的事業在積累。


《今晚80後脫口秀》從2012年開播,到2017年停播,五年的時間裡,王建國還是那個王建國,李誕卻已經成了笑果文化的創始人之一,身價過億,朋友遍地。

李誕和王建國相伴了十年,從什麼都不是的懵懂走向了世俗和成熟,這一路,有堅持,有遺憾。

王建國的夢想就是賺夠三十萬,然後回家。

他不想當明星,不想被人矚目,他想賺夠了錢就退休,寫寫小說、做做飯,最好還能再開一家小酒館。

王建國喜歡孤獨,喜歡宅在家裡,他的朋友不少,但稱得上好友的也就那麼幾個,都被他裝在心裡。


李誕不一樣,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早就不再擰巴,不會為了一點可憐的自尊放棄機會。

他懂得捨棄,不再留戀盤在心底的哪一點執念,他要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遼闊。

而王建國,無論是做節目還是站在脫口秀的舞台上,他都不管節目效果如何,不管別人怎麼看他,他只管自己的感受。

他渴望野生創作,他不想自己成為流水線上的段子手,他不想逼迫自己去迎合觀眾的期望。

脫口秀演員楊笠曾經問過他,知道為什麼不紅嗎?

王建國非常坦然地回答:觀眾不喜歡。

是的,觀眾不喜歡,觀眾喜歡的王建國不想去迎合。

現實和夢想,紅與不紅,王建國也掙扎過。

王建國曾為了迎合觀眾,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他覺得像個小丑。

那就算了吧,不紅就不紅,不紅那就少賺點,賺多少才算多,夠用就好。

我們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活成了李誕,又有多少人活成安享自我的王建國?

無論是李誕還是王建國,他們的成功我們都無法復刻。

因為我們是普通人。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上有老下有小。

睜開眼就是錢,柴米油鹽要用錢,孩子上學要用錢,孝敬父母要用錢。

睜開眼還是錢, 車貸、房貸,病假不敢請,一天都不敢歇,有情緒忍著,這個月丟了工作,下個月的房貸車貸就沒了著落。

成年人再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回憶曾經的夢想,只能負重前行。

這是個浮躁的世界,庸人總是被世界遺忘在某個角落。

張狂也好,低調也罷,只有不拘於世俗才能恣意地活出自己的風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