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冬天」陰影下的歐洲:能源危機持續升級,木柴成搶手貨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2-10-11T17:21:49.630163+00:00

在法國巴黎居住7年的華人楊女士注意到,近期巴黎幾乎一半的加油站都關閉了,排隊加油要等3個小時,她重新擠上了人滿為患的地鐵通勤上班;

進入10月,對於位於北半球較高緯度的歐洲國家來說,冬季已經來臨。

已在英國倫敦工作10年的IT程式設計師William,此刻已無暇顧及增長超過2倍的電費帳單,只希望能購得一張電熱毯度過冬季,卻發現相關產品早已被搶購一空;在法國巴黎居住7年的華人楊女士注意到,近期巴黎幾乎一半的加油站都關閉了,排隊加油要等3個小時,她重新擠上了人滿為患的地鐵通勤上班;生活在波蘭北部小城的老太太Maria為應付隨時斷供的暖氣,早已回歸原始的方式——囤好木柴以備生火取暖……這是能源危機下歐洲居民的生活縮影。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洲社會在能源危機中越陷越深。能源重壓之下,歐洲多國領導人已多次召開會議商討應對之策。10月7日,歐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與會領導人圍繞能源問題展開磋商,但未達成任何具體成果。多名受訪者告訴南都、N視頻記者,能源價格的持續飛漲,讓即將進入嚴冬的歐洲居民感受到「切膚之痛」。經歷過「最熱夏天」後,他們可能要面臨一個「最貴冬天」。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李想向南都記者分析指出,歐洲能源危機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今年的冬天將會是對歐洲的考驗,從歐洲各國目前的天然氣庫存來看,今年還勉強可以度過,但若能源短缺得不到緩解,明年情況將不甚樂觀。」

翻倍的帳單

今年以來,受市場供需及地緣政治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已出現多次動盪。南都記者查詢獲悉,今年8月26日,有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之稱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收盤價格一度飆升至339.195歐元/兆瓦時,創下歷史性峰值。隨後,隨著歐洲多國天然氣庫存措施加強,天然氣價格有所回落。然而,近期「北溪」管道遭破壞的消息傳出後,歐洲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再飆漲,截至當地時間10月3日,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即月合約已經較一年前漲了近9倍,飆升至169.06歐元/兆瓦時。

與此同時,歐洲居民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據新華社報導,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9月發布新聞公報指出,今年6月至8月歐洲地區平均氣溫達到1991年以來最高值,比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34攝氏度,比2021年創下的歐洲「最熱」夏季平均氣溫紀錄高將近0.4攝氏度。

能源價格飆升遇上「最熱夏天」,深刻地影響著每個歐洲家庭。已在英國倫敦工作10年的IT程式設計師William,租住在倫敦西區60平方米的公寓裡。今年9月,他收到的月度帳單顯示電費高達320英鎊,這與他去年同期不到100英鎊相比,增長超過2倍。這讓自認為「小中產」的他感到有點「吃不消」,他向南都記者表示,已在考慮搬到更小的房子,或者多找一份兼職來幫補生計。

在德國,能源短缺帶來的困境是相似的。居住在德國科隆的華人劉女士告訴南都記者,自己一個人住20平方米的公寓,新簽的電費合同本為一個月50歐元,但過去半年,因為電費上漲已補給電力公司200歐元電費。她說,除了能源,德國整體物價也在不斷上漲,包括西紅柿等常見食品。

10月6日,汽車在法國瓦朗謝納的一家加油站前排起長龍等待加油。新華社/路透

7年前移民到法國巴黎的華人楊女士,此刻也有相同的遭遇。她告訴南都記者,以往一個季度的電費大概500歐元,現在一個季度的電費甚至超過1000歐元。楊女士還表示,在能源價格飆升的背景下,法國近期再爆發大規模工人罷工,導致石油供應嚴重不足。「目前巴黎幾乎一半的加油站都關閉了,之前去排隊加油排了3個小時,油價之前大概在1.3歐元,現在已升至2.2歐元。」無奈之下,楊女士選擇坐地鐵上班,發現地鐵上每天人滿為患。

「最貴的寒冬」

為對抗能源價格飆升,近期歐洲多國民眾舉行示威活動。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1日,大批民眾在英國倫敦市中心舉行示威活動,抗議當前英國能源價格飆升、生活成本上漲。有示威者面對採訪鏡頭直呼,「我的能源帳單,包括燃氣費和電費,2021年4月前每月是97英鎊,現在是每月233英鎊。這太貴了,太貴了,我去哪裡弄這麼多錢?」

據悉,8月底,英國能源監管機構宣布,從今年10月起,英國普通家庭的年度能源價格上限將大幅上調80%。雖然英國政府此前宣布,將在今年冬天為每戶減免400英鎊的能源費用,但在能源價格飆升、通脹水平空前的情況下,這樣的措施恐怕只是杯水車薪。

上述居住在德國科隆的華人劉女士也告訴南都記者,9月份德國政府曾給予納稅人每人300歐元的能源補貼,但這300歐元還需要交稅,最後補貼到手在170歐元至250歐元不等。面對即將到來的寒冬,劉女士說,這補貼面對暖氣天價帳單將遠遠不夠,她已準備在公司待更長時間以「蹭暖氣」,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

住在倫敦的William,此刻仍在為購買一張電熱毯發愁。他告訴南都記者,他走遍了超市門店,也刷遍了各大電商網站,發現電熱毯都被搶購一空,「不少預訂單也有上千人報名,估計排隊至少等1個月才能買到」。

即使願意付出高昂的能源費用,歐洲居民也未必能獲得足夠的暖氣。據南都此前報導,在冬季即將到來之際,目前包括西班牙、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等歐洲多國已宣布推行節能措施。法國能源轉型部10月6日公布了2022年冬季節能計劃,要求住宅、教育機構、辦公室和對公眾開放場所的冬季供暖溫度不得高於19攝氏度,一些公共設施將不提供熱水。該計劃還呼籲法國人減少熱水淋浴時間,夜間徹底關閉處於待機狀態的電子設備。此外,德國已經停止了對公共紀念碑和建築(景觀)的照明,並可能會關閉公共建築入口、走廊和門廳的暖氣。

面對能源危機,德國首都柏林開始關閉部分建築的夜景照明,熄燈範圍將包括多處地標和歷史遺蹟。新華社/美聯

隨著冬天的寒意越來越近,歐洲居民愈發擔心如何度過今年冬天。「快到冬天了,我們準備囤木過冬。」德國華人陳女士告訴南都記者,面對高漲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木柴壁爐取暖對家庭來說是一個較為經濟的取暖方式。生活在波蘭北部小城的老太太Maria也表示,近期她家中的暖氣偶爾會斷供,她決定回歸原始的方式——囤好木柴以備生火取暖。

這也導致木柴價格水漲船高。據悉,目前在法國,一噸木屑要價600歐元,價格幾乎翻了一倍。匈牙利為確保供應充足,已禁止木屑出口。羅馬尼亞則將木屑的批發價格設置上限,為期六個月。

未知的春天」

能源重壓之下,歐洲多國領導人已多次召開會議商討應對之策。

據新華社報導,10月7日,歐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與會領導人圍繞能源問題展開磋商,但未達成任何具體成果。由於歐盟各成員國的能源需求、對供應商依賴程度以及能源結構各異,調劑能力不一,以及做出相關決策首先要從自身利益出發,歐盟內部協調整體能源政策的出台始終存在難以彌合的分歧。儘管為應對嚴重的能源供應緊張局勢,歐盟成員國已同意聯合採取措施,但數周以來,歐盟在天然氣價格設置上限等問題上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歐洲能源危機何以至此?

據新華社報導,多年來,俄羅斯承擔了歐洲天然氣市場大約四成供應,去年總輸氣量約1550億立方米。如今,俄烏衝突以及「北溪」管道泄漏事件,正讓歐洲社會在能源危機中越陷越深。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李想向南都記者分析指出,歐洲的能源危機早有伏筆。「歐洲因長期的氣候目標,一直在嘗試改變能源結構,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其中主要通過天然氣替代,這直接導致歐洲對天然氣依賴程度過高。加之今年極端天氣頻發,導致歐洲水力和風力等天然能源獲取不足。在俄烏衝突背景下,歐洲能源危機爆發。」

李想認為,歐洲能源危機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今年的冬天將會是對歐洲的考驗,從歐洲各國目前的天然氣庫存來看,今年還勉強可以度過,但若能源短缺得不到緩解,明年情況將不甚樂觀。」

據外媒報導,今年9月中旬,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邊境的喀爾巴陌山,悄然降下了歐洲的第一場雪,標誌著歐洲已進入冬季。當地時間9月23日,為應對能源危機,位於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等多個地標建築已提前停止夜間裝飾性照明,繁華的「夜巴黎」變得暗淡很多,一如此刻的歐洲。

目前,歐洲居民面對的除了「最貴的寒冬」,還有充滿未知的明年春天。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記者 余毅菁 實習生 丁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