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周期的心法:雷軍告訴你如何深入思考

懂懂筆記 發佈 2022-10-11T17:50:52.479307+00:00

近日,雷軍在其個人微博轉發了自己接受央視紀實訪談節目《雲頂對話》的視頻。當年,18歲的少年因為看過《矽谷之火》這本書後,便一直懷揣一個「偉大」的夢。

近日,雷軍在其個人微博轉發了自己接受央視紀實訪談節目《雲頂對話》的視頻。一次深度的對話,包含了雷軍創業30年的思考。

當年,18歲的少年因為看過《矽谷之火》這本書後,便一直懷揣一個「偉大」的夢。30多年職業生涯,穿越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產業周期,持續創業成功者。

一次創業成功並不難,難的是連續成功,雷軍算極少數。你看到創造了無數個產業歷史的背後,也有無數個低谷的挫敗。

30年的沉浮凝結為一本《小米創業思考》,這本書來自於實踐,敢於揭開傷痛,不雞湯,但是能讓你看到思考的力量。

如果說《矽谷之火》是一本點燃無數年輕人夢想的書,那麼《小米創業思考》則是一本幫助年輕人去實踐夢想的工具書。

雷軍是如何思考的,又如何將思考轉化為行動?十一期間,懂懂又翻看了一遍《小米創業思考》,有幾點感觸頗深,記錄下來與年輕的創業者們分享。

「01」

停下來,跳出來

「你所經歷的挫折、失敗,甚至那些看似無意義消磨時間的事情,都將成為你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都知道,創業的成功率極低,失敗卻比比皆是。在懂懂看來,這本書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除了成功的經驗,更是揭開了創業過程中的一次次挫折、失敗。雷軍用實踐告訴讀者,挫折當前時應該如何思考。

雷軍在帶領金山公司的過程中遇到過兩次重創,兩次都給了他重新思考、重新起跳的機會。

一是歷經三年做出了國產軟體,但是用戶不買帳,為此雷軍不得不親自去中關村站櫃檯。那一次雷軍意識到,自以為是的高科技不是高科技,重要的是要看用戶需要什麼。創業,不是你想做什麼,而是要看用戶要什麼。在中關村站櫃檯的經歷,讓雷軍對用戶需求導向理解更深刻,同時對零售的本質有了自己的認知,這也是小米後來做新零售可以與眾不同的一個基礎。

二是WPS碰上Office,金山與微軟正面剛。死磕微軟三四年,WPS沒拿到多少成果,再環顧四周,發現大家都忙著去做網際網路了,金山很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向不對,已經被時代甩下。那一次被微軟暴擊,雷軍感到迷茫、彷徨,短暫地離開金山半年時間。酒吧街買醉蹦迪,泡CFIDO網絡論壇的消磨時光,抽身而出的他有機會發現更廣闊的世界——網際網路。

從軟體走向網際網路,金山孵化了卓越網。這一次的創業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成功之處在於,理解了零售的本質,懂得網際網路的工具屬性,卓越迅速成為中國最大的B2C網站。但是,那是網際網路發展初期,基礎設施不完備,用戶習慣沒有培養起來,這一切都需要燒錢。雖然是市場第一,但是已經沒錢可燒,只好將卓越賣給國際巨頭亞馬遜,錯失網際網路最佳時機。「在那個痛苦中,我就在思考,我們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未來還有沒有機會。」那一次雷軍最大的收穫就是想明白了光有勤奮和努力是不夠的,重新審視「趨勢」的重要性,這也有了後來的「風口上的豬」之說。

金山IPO之後,實現了財務自由的雷軍離開了金山。金山IPO之路頗為曲折,雷軍卸下重任後兩年多時間處於半退休狀態,有機會又一次停下來思考。那個期間,雷軍作為天使投資人,接觸了大量網際網路創業者,對行業有了新的認知,預見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同時,隨著自己的閱歷與歲數增長,人要突破中年危機,他覺得可以做一份更大的事業。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一個創業者一次次揭開過往的傷巴,把那些真實的故事展現給讀者,告訴他們在痛苦和迷茫中,不要放棄思考,要認真分析外部環境的機遇、反省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找到突破的方向。

幾次低谷,其實是雷軍創業史上最大的財富。每一次遇到瓶頸,停下來思考,跳出來思考,不一樣的視角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完成一次蛻變。

「02」

終局意識、本質思維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創業路上,會遇到無數個決策瞬間。有些問題很難決策,特別是一些長期戰略,還有一些複雜問題看不清,如何決策?在這本書里,雷軍通過一些故事告訴你決策的邏輯。

金山IPO算是一個小成,小米是最快進入世界500強的公司算是一次大成。事業財富雙豐收的雷軍,要不要止步?

造車,是一件比造手機更難的事,挑戰更大,周期也更長。小米成立於2010年,第一部手機是2011年底下線,2014年小米就成為了中國手機市場第一。如果造車,不要說三四年能成為市場第一,三四年時間能造出一輛車來就不錯。要不要造車的課題擺在案頭,雷軍是怎麼決策的?

除了大量的走訪、調查,雷軍進行了三個層面的終局推論:第一層,對公司業務終局會有怎樣的影響?第二層,智能電動汽車的行業終局是什麼?第三層,戰略決策的根本檢驗依據是什麼?這三個層面是如何推論的,大家可以在書中尋找更具體的答案。

通過這個故事,雷軍告訴創業者:戰略思考中的終局意識,是創業者、管理者的核心能力。因為有終局意識,才能真正把握風口,順勢而為。

創辦小米時,如何定位小米,是關乎企業長期命運的重要決策,雷軍又是如何思考的?雷軍的經驗是回歸本質去決策。在他看來,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企業的根基,最需要領導者在做頂層設計時想清楚。小米,不能用一家手機公司、移動網際網路公司、IoT公司來定義,這都不足以支撐小米長期的發展。

在小米成立之初,雷軍就定下小米是一家技術立業的科技公司,技術就是小米的綱領。「科技公司」與「交付科技產品的公司」之間最本質的不同就是:用技術自我實現,而不是依靠合作方供給,縫補拼貼將就著用。

因為是科技公司,造就了小米的工程師文化,打造出一個又一個技術領先、體驗出眾的極致產品。也因為是科技公司,小米必須造車,如果不造車就不能走要技術的最前沿。

小米從創辦之初就倡導性價比,這也導致小米長期被誤讀。在很多人看來,價格低與品質差相關聯,不懂小米的人以此來攻擊。但是,用戶是用腳投票的,小米手機落地後快速打破原有市場格局,成為贏家,並且還因為性價比加速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速度。在手機之後,憑藉性價比,打造了移動電源、空氣淨化器、平衡車、小米電視等一個又一個爆品。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誤解,小米的產品依然得到用戶的認可?這是第一性原理,即撥開事物一層一層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從人性的本質、需求的本質來看,用戶對商品最本質的期望就是物美價廉,所以小米定下「感動人心、價格厚道」宗旨。

「我覺得性價比是商業聖經,所有公司的競爭法寶。」因為洞察本質,小米贏得了用戶的心,也贏得了市場。

這本書有,記錄了很多個戰略決策的思考過程。你會發現,在複雜的商業環境中難以決策時,可以用終局思維,以終局定策略,也可以回到原點、回歸本質,以初心做選擇。

「03」

進階與疊代

「改改改改再改改」

沒有一個理論是可以適用在所有的產業背景、產業環境中的,能夠讓一個企業一直走下去,這需要企業家不停地思考,認知進階和理論疊代。

「改改改改再改改」,這是在小米內部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習以為常。而這背後,就是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進化。

小米的產品觀里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追求極致。雷軍很早就說過,要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能讓用戶尖叫的產品,一定是要超出用戶的預期,這就要把產品做到極致。雷軍認為,極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達到別人做不到的高度。

產品發布前,改改再改改,哪怕能再優化一點也不放棄;產品發布後,也要根據用戶反饋持續更新,一代代疊代改善,優化、進步。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每一次小米發布會的演講,雷軍都當作一個產品來打磨,追求極致。發布會的PPT,有時候會改上百次,甚至在雷軍上台前都有可能再改一版。

極致對於這家企業來說已成為一種習慣。不到最後一刻,團隊的任何一人都不會停止思考與打磨。

不停地思考,思想也在不斷進步。對於風口理論,雷軍也在實踐中進行了疊代。

在早期,雷軍認為創業只要聰明加勤奮就可以天下無敵,無所謂風口與趨勢。只要練就能力,就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後來雷軍提出「風口上的豬」,強調趨勢的重要性,但這也引起一些人的誤會,認為這是投機。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雷軍又重新闡釋了「風口上的豬」——這句話的主語是豬,本意是說在進入新領域、尋找新機會時,放低姿態,虛心學習,既要埋頭苦幹,也要把握時機,順勢而為。

從「天下無敵」到「姿態低到底」,凝結了雷軍踩准風口的創業心法。此外,書中還有關於踏准風口更詳盡的思考邏輯:首先你要知道,颱風來不來?什麼時候來?從哪裡來?在風來之前,大多數能上天的豬都是做好了準備的。其次,豬在風口上時,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很快會掉下來。「小米曾經引發過一個風口,切身體驗再深刻不過了。」雷軍的思考邏輯,都來自於實踐。

疊代也包括修正。初期的思考可能不完整,或是不正確,在後期的實踐中發現問題,及時修正。

2019年,小米提出實施「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但是在實際運作中發現,手機依然是小米的核心,AIoT是圍繞小米手機而布局,形成聯動效應。這兩者之間不應該是加法,而是乘法,AIoT業務要成為手機業務的催化劑、助燃劑,滲透更多場景、贏得更多的用戶,獲得海量的流量和數據,成為小米商業模式的護城河。在實踐中發現不足,一年後及時將戰略調整為「手機 x AIoT」。

這本書中很多故事,告訴你思考永無止境,並且是在實踐中不斷進階的、疊代的。

「04」

與思考相匹配的行動

「干就是了!」

雷軍創業中不僅勤於思考,更加實幹,用行動來匹配思考,把每一個思考的結論都化為行動,用行動去落實、去驗證,通過行動將思考成果化。「干就是了」是雷軍很著名的一句口頭禪。

其實,實幹是所有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精神,只勾畫戰略不落地實施,或是不能完整地落地,所謂的創業就只能是畫餅。

《雲頂對話》專訪雷軍時,一條不經意的對談意外等上熱搜,#雷軍稱微博都是自己發的#光受熱議。很多CEO的微博都是由公司專門的人員代為打理,只是企業宣傳的一個出口。而雷軍則是將微博看作與用戶交流、溝通的窗口,所以不僅發微博親歷親為,還要看用戶的評論、並且與用戶互動。這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也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樣才能知道用戶在關心什麼,才有對用戶的體感。

實幹是雷軍身上最重要的一個標籤。說干就干,重要的事親自干,花費再多時間也要干好。比如書中提到小米的人才觀:事業很難,光能幹還不夠,企業一定要找有共同的願景、有能力、有責任心的人,找不需要管理者敦促就能自驅動、自己乾的人。招到這樣的人才,看簡歷是不夠的,需要對人深入了解。

在小米創業初期,雷軍大量的經歷都花在了招聘上。有一次為了搞定一個工程師,雷軍在2個月時間裡跟他談了10次,好幾次都超過了10小時,而核心團隊加起來談了17次。雷軍總結自己招攬人才經驗,就是要臉皮厚。人家三顧茅廬,他可以三十顧茅廬,不管什麼辦法,搞得定人才的就是好辦法。

當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更考驗一個企業家的實幹精神。金山IPO後發展遇到瓶頸,雷軍重新掛帥,梳理戰略,帶領金山重回增長軌道。小米2014年在中國手機市場登頂後,2015-2016年手機業務受到重創,業務下滑,2016年雷軍親自上陣負責研發和供應鏈,主抓交付、創新與質量三大問題,2017年小米重返增長軌道,創造了手機市場的一個奇蹟。

創辦小米,雷軍當年因為《矽谷之火》而萌生的關於「偉大」的夢想實現了。按照常人的理解,他可以功成身退。即使小米公司一定要做電動汽車,雷軍也不必再親歷親為,可以請職業經理人,可以投資、孵化,也可以隔空遙控。但是這一次,實幹家雷軍依然選擇親自下場,押上全部的身家和前半輩子的積累,再「干」一場。

實幹在細節處。造車對於雷軍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雷軍以小學生心態,去認真學習每一件事,甚至為了更懂車,計劃去開賽道,「我不知道別的老闆怎麼做的,反正我對我的要求是我要懂。」顯然,小米造車,雷軍不僅是總規劃師,更是一線的指揮官。

這本書里的故事告訴我們,所有的思考,都要通過行動產生力量,轉化為最終的成功。

【結束語】

《小米創業思考》像是雷軍的創業日記,30年創業的故事貫穿其中,告訴你雷軍是如何思考的,如何進階的,又如何將思考轉化為行動。讀這本書的感覺就是不華麗、不雞湯,但是雷軍用真心記錄的真實歷程,滿滿的真誠。

這本書,讓我們可以從雷軍身上看到夢想的力量和努力的結果,給更多創業者和年輕人以鼓勵,尋找前行的方向與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