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之都——邯鄲

聚焦美景看神州 發佈 2022-10-12T00:50:08.740695+00:00

—邯鄲成語典故知多少邯鄲是中國古代五大名都之一,邯鄲文化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

—邯鄲成語典故知多少

邯鄲是中國古代五大名都之一,邯鄲文化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邯鄲有成語之都的美稱:邯鄲學步、毛遂自薦、梅開二度、胡服騎射、完璧歸趙、坐懷不亂、圍魏救趙、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煮豆燃萁、奉公守法、價值連城、百聞不如一見、青出於藍勝於藍……

漫長的歷史和廣袤的地域、賦予邯鄲文化以博厚的底蘊與豐富的內涵。

沿歷史長河上溯七千年,古老的磁山人就在邯鄲洺河兩岸種穀稷,飼養家禽,播撒人類文明的種子。從而譜寫了«磁山文化」絢麗篇章,開創了邯鄲文化的紀元。

此後,邯鄲興於殷商後期,繁榮於戰國和秦漢時期。先屬衛後歸趙,戰國時為趙國都城,雄踞中原,為戰國七雄之復地。中原農業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融為一體,構築了趙文化豪放粗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調。

漢代末期,一代天之驕子,勵精圖治,分爭抗衡,秣馬勵兵,逐鹿中原,導演了一幕又一幕歷史話劇。自曹操攻下鄴城,大興土木,廣屯糧田,使其成為北方軍事和政治中心後,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個朝代相繼在此建都。留下了銅雀台、北朝墓群、響堂石窟、媧皇宮等文化名勝。唐朝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逐漸崛起,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百」,宋代又晉升為京都開封的陪都。由此成為黃河以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世紀末,京漢鐵路的貫通,縮短了邯鄲與京城的距離,打通了與外界的聯繫。短短几十年,邯鄲憑藉著京漢鐵路上一處重鎮的地理優勢,再度復興,使中原區域的文化中心回到了邯鄲城。這種地理位置的環形移動,為邯郫各個地方的文化融合創造了條件。磁山文化、趙文化、北朝文化及唐宋文化等不同的文化斷層有機銜接,融會貫通,

使得邯鄲文化豐厚博沉,紛華照眼,魅力不衰。

對於邯鄲文化,歷史文字記載頗多。戰國《莊子•中有「邯鄲學步」,《史記》中有「邯鄲人倚瑟而歌」的描述,《漢書》中有「趙國邯判人善鼓琴歌舞」的記載;唐宋元明清很多詩人都有詩賦詠邯鄲。大詩人李白的「粉艷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引美人,請歌邯鄲詞。"就是一例

為了充分挖掘邯鄲歷史文化豐富的內涵,系統地展示它的獨特魅力,讓人們從文化視角了解邯鄲,熟悉邯鄲。我們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編寫了這套《邯鄲歷史文化叢書》。從書共分六冊:《邯鄲古蹟名勝》、《邯鄲歷代名人》、《邯鄲成語典故》、《歷代名人詠邯鄲》、《趙國歷史故事》、(邯鄲民間傳說》。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邯鄲歷史文化的多個側面,既有整體的統一,又各自獨立成篇,相互補充,

連綴成網,反映了邯鄲歷史文化的概貌。

誠然,邯鄲歷史文化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絕非一套叢書所能囊括。《邯鄲歷史文化叢書》只是以雅俗共賞、圖文並茂的形式,為邯鄲歷史文化的宣傳普及做一些基礎性工作。同時也希望讀者能從邯鄲歷史文化的輝煌中,得到激奮與鼓舞。

文化是一座城市內在的、永久的魅力所在。歷史文化是現代文化的濫觴,它滋潤和孕育了現代文明。

作者|柴國柱

————

責編:成才

編審:韓雄亮

編發:新媒體頭條

推廣:地球村民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