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專精特新」?

卓言日知錄 發佈 2022-10-12T09:16:15.049138+00:00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459天。專,就是指專業化,精,說的是精細化,特,是特色化,新,是新穎化。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459天。


今天我們來聽何帆老師聊什麼是「專精特新」。


先來解釋一下啥叫「專精特新」。專,就是指專業化,精,說的是精細化,特,是特色化,新,是新穎化。簡單地說,專精特新就是那些在特定的行業里,生產工藝很精巧,產品很有特色,還有技術創新的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在製造業,是中小企業,但在行業里卻是排頭兵,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小巨人」、「隱形冠軍」。

什麼才是「專精特新」?

那「專精特新」是個新詞兒嗎?不是的,2011年的政府文件里就有這個詞兒了,但原來關注的人並不多。那為什麼到了十年之後的2021年,這個詞兒突然火起來了呢?


因為在2021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二季度會議上,把「專精特新」的戰略意義說清楚了,細節你可以搜索看看。說白了,「專精特新」就是為了把供應鏈的短板補上,把中國企業在供應鏈中的作用加強,而且要解決「卡脖子」的問題。這就是新型確定性啊。


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上,這就意味著股市的風格有可能出現很大的變化,「專精特新」很可能會成為資本市場上最靚的仔。這就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投資機會。


當然,我們關心的並不只是股市。咱們要進一步討論「專精特新」的深層邏輯,企業如何成為「專精特新」,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


助力國強:解決中國經濟安全問題


過去我們一直在講,要扶持中小企業,減輕中小企業稅負,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不過,它都是沿著「民富」這條主線的。也就是說,政府之所以關注中小企業,是因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中小企業發展起來了,就業就穩住了,打工的人收入就提高了,這就是民富啊。


那現在提「專精特新」,有什麼不一樣呢?主要是沿著「國強」這條主線。也就是說,要解決中國的經濟安全問題,就要靠千千萬萬個中國的製造業企業。


從強調民富,到強調國強,這個轉變有什麼意義呢?它意味著商業模式的邏輯發生了轉變。


過去的商業模式你很容易理解。哪個企業的產品賣得多,賺的錢就多。以後的商業模式就不一樣了,決定一個企業商業價值的,不再是簡單的賣得多,而是要看這家企業是不是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安全感,這就是你所能提供的附加值。這個附加值證明了,中國經濟中,有你或是沒你,會不一樣。


這幾年,中國的製造業企業特別關注供應鏈的安全問題。過去,企業奉行的是效率至上原則,一個零部件,只找一家供應商,這家供應商最好是全球市場上做得最好的。現在呢?企業不敢再完全依靠一家供應商了,於是,它們就要找第二家供應商。這叫「備胎」。這就變成了效率與安全並重的原則。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吧。華為就是尋找「備胎」最積極的一家中國大企業。他們過去都是從全球找供應商,現在開始轉為找國內的供應商。那國內的供應商就有了更多的生存機會,一個團結得更緊密的供應鏈就這麼被中國的企業建立起來了。華為的朋友感慨,就在這兩年,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國產化的速度超過了他們的想像。這個趨勢,可不止發生在半導體行業,很多行業都在經歷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很多專精特新企業,很可能就是這樣走出來的。我是一家中國企業,雖然我沒法一開始就進入全球榜單,但我至少能把產品做出來,技術做出來。別人有的產品,現在我們也有,別人有的技術,現在我們也有,那我的價值就有了。我給中國企業提供了安全感,它們不用再擔心國外的供應商斷供了。我給中國經濟提供了安全感,中國不會再擔心「卡脖子」問題了。這就是我給市場上帶來的附加值啊。那在中國經濟中,理所應當有我的一席之地。


你看,這樣的政策重心轉變,商業模式的變化,就給製造業的中小企業打開了機會窗口。


小巨人:生態位比C位更重要


你可能會問了,既然發展機會來了,那企業不是應該做大做強嗎?為什麼「專精特新」主要還是中小企業呢?


有人可能要問:「企業的目標不是做大做強嗎?其實,企業的目標不是追求做大做強,而是尋找自我能力發展的最大化,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做大做強呀,小而美依然很美好。


要是一定講做大做強,那製造業企業可能真的很難,像德國大眾汽車這種級別的畢竟還是少數。製造業企業,相當於處在一個供應鏈中啊。什麼是供應鏈?它其實就是一個生態系統。你不可能把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物種都替代了。製造業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一個互相協作,合作共贏的關係。所以,大部分製造業企業無法贏家通吃,看起來它們站不了C位,但生態位比C位更重要啊。C位競爭的是短暫出風頭,生態位才決定了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


但這並不意味著,製造業就不能發展壯大了。現在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從諸侯紛爭的時期,向三國鼎立的時期演進,也就是說,每一個行業的集中度都會提高。


經過一輪輪的淘汰,那些競爭力差的企業就會出局,每一個行業里,最後能留下來的都是行業里的標杆。再加上中國的市場規模如此巨大,經濟崛起的趨勢,勢不可擋,未來會成長起來一批中國的跨國公司。


中國的企業過去想的是,我要先做到中國第一,然後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可是,現在呢?如果一家企業做到了中國第一,它很可能就會變成世界第一。但是,這只是一個順其自然的結果,而不是企業刻意要去追求的目標。也就是說,只要你用心做好產品,服務好用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代會給你加持,你自然就會成為行業的龍頭,也就做大做強了。


促進民富:滿足多樣化的群眾需求


如果你去看了「專精特新」的企業名單,你可能會想,咦,怎麼都是製造業的,而且還得是高端製造業?那我們生產普通消費品的,或是做服務業的,就沒有「專精特新」了嗎?


現在的「專精特新」企業確實大多是科技型的製造業企業,但在不在名單上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了「專精特新」的內在邏輯,你就知道企業未來的發展思路了。


那其他行業的「專精特新」是什麼樣的?也是要專注於一個細分市場,把產品越做越精,服務越做越好,去占據自己的生態位。


舉個例子吧。漢服這個看似很小眾的市場,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居然從一兩個億的銷售規模,升到了上百億。而且,這個行業在迅速地疊代,最早的時候,從影樓里借一套道具服,就算是漢服了,現在呢?已經有了「宋明黨」,「魏晉黨」和「漢唐黨」的區分,鄙視鏈都出現了。


這意味著啥?意味著這個行業越來越細分,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那才能做到差異化競爭啊。


過去,很多中小企業活得很鬱悶,動不動就要跟別人打價格戰,最後兩敗俱傷,消費者也沒有得到真正的好產品,好服務。要是想做到「專精特新」,就要理解一個商業世界的底層邏輯。價格並不是廠家之間的唯一競爭,你得要學會「我打我的」。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年輕一代的生活場景變化,會在不同的人群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小趨勢」。這些小趨勢是消費者需求多樣化的表現,也是企業能夠實現「專精特新」的基石。


再具體地說,你可以從兩個方面滿足多樣化的群眾需求。一個選擇,是把原來高端的產品變成中產階層也能消費得起的產品。另一個選擇呢,就像漢服一樣,把一個原本很小眾的產品,再擴大一點,不一定變成大眾市場,變成不大不小的「中眾市場」,那企業就有生存空間了。


這就是「專精特新」給每個企業都能提供的一種新思路。不是非要燒錢去做奢侈品牌,也不是非要砸錢去搶新的流量,而是在廣闊的市場腹地,滿足多樣化的群眾需求。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啟發。什麼才是「專精特新」?

參考資源:得到邏輯思維·羅胖精選《如何成為隱形冠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