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諾貝爾獎14個得主全部出爐 存性別歧視惹爭議

香港經濟導報社 發佈 2022-10-12T14:36:01.346680+00:00

據彭博社報導,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今年的14個諾貝爾獎得主全部出爐,其中僅包括兩位女性個人得主,再次印證諾貝爾獎中長期存在的系統性性別偏見。


據彭博社報導,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今年的14個諾貝爾獎得主全部出爐,其中僅包括兩位女性個人得主,再次印證諾貝爾獎中長期存在的系統性性別偏見。


2022年諾貝爾獎將於10月3日至10日陸續頒布。(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1

百年諾獎僅有60名女性得主


今年的14個諾貝爾獎得主中,有12名個人得主,其中僅文學獎及化學獎兩項出現女性身影,剩餘10人全是男性,且12人無一例外全是白人。彭博社指出,這凸顯出這個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獎項缺乏多樣性。


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獲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官網截圖)


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自1901年首度頒發以來,僅有60名女性曾摘下諾貝爾獎桂冠,相比之下,有895名男性和27個組織獲獎。科學領域的女性獲獎者更是鳳毛麟角,經濟學獎更是只授予過兩名女性。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杜芙若(Esther Duflo),是諾貝爾經濟學獎50餘年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得主。在她之前,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200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這一紀錄保持了10年。


圖為諾貝爾官方帳號宣布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杜芙若


2021年,諾貝爾基金會董事會副主席漢森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女性獲獎者的稀缺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平狀況,要改變這種狀況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批評人士說,今年的結果再次印證諾貝爾獎的系統性偏見,尤其是在科學領域,女性比男性面臨更多打壓,甚至是歧視。


從國籍上看,歐美學者幾乎壟斷諾貝爾獎,其中美國共計超過400人獲獎,在獲獎人數榜上一騎絕塵,其次是英國、德國、法國和瑞典。諾獎官網顯示,從1969至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頒發53次,授予92位獲獎者,其中有超過60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諾貝爾官網截圖)


#2

瑞典皇家科學院:

不設置性別或種族配額 符合遺囑的精神


近年來,由於性別平權運動的興起,許多領域都在爭取增加女性的能見度,不論是私人企業的董事會成員或高級管理經理,或是某些國家議會的議員,都設有對女性友善的制度,甚至是女性保障名額。


一些未能體現性別平衡或種族多元化的組織受到外界批評,例如電影界的奧斯卡獎經常因為女性獲獎人太少或得獎名單「太白」而為人詬病。


但被各界相當看重的諾貝爾獎,雖然女性得獎人大大少於男性,但卻仍然堅持不隨潮流,決定不針對性別或種族設定配額。


頒發諾貝爾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院長戈蘭·漢松(Goran Hansson)表示,「女性諾貝爾得獎人很少令人難過,這反映出社會的不公平,尤其是過去,但現在也依然存在,這仍有待努力。」


「我們決定不對性別或種族設定配額,這個決定符合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遺囑的精神。」


瑞典工業家、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1895年(他過世的前一年)立下遺囑,創立諾貝爾獎。


他說,「說到底,我們要把獎頒給那些最值得的人,那些做出最重要貢獻的人,而不是因為任何人的性別或種族。」

(編輯 劉妍伶)

本文為香港《經濟導報》新媒體文章,

如欲轉載請私信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