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衛生部長宣布「德國正在與俄打仗」引批評

德國說 發佈 2022-10-12T22:22:54.024705+00:00

針對俄羅斯接納4個烏克蘭地區入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申請快速加入北約聯盟作為回應。這引發了一些反對,其中就包括暢銷書作家,哲學家普雷希特。

針對俄羅斯接納4個烏克蘭地區入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申請快速加入北約聯盟作為回應。


這引發了一些反對,其中就包括暢銷書作家,哲學家普雷希特。在接受RND採訪時,記者提出,應該如何避免戰爭進一步擴大化。



普雷希特建議,部分北約國家有責任向俄羅斯保證,他們會動用自己的否決票來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這有助於緩和局勢。


北約各個國家至少要考慮到,烏克蘭一旦加入北約,就將觸發聯盟條約,自動讓北約國家成為戰爭一方。


如果沒有這樣的表態,俄羅斯就不會結束戰爭,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西方和烏克蘭可以用較小的成本結束戰爭。


這樣的建議當然引發了爭議,包括因為疫情焦頭爛額,當上了衛生部長以後好久都沒有發揮攻擊技能的卡爾-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


在推特中,勞特巴赫激烈批評道:「認真的,現在再跪倒在普京面前有什麼用?我們正在和普京打仗,又不是他的心理治療師。我們必須堅持解放烏克蘭的目標,無論普京心理上能不能承受。」



勞特巴赫的這條推文獲得了近2.4萬個贊,即使是對於常年活躍於推特的勞特巴赫,這也算是一條成功的推文,打造了一條爆款。


然而,其中其中一句「正在和普京打仗」立刻被國際媒體報導。人們懷疑這是勞特巴赫憑一己之力拖德國進戰爭泥潭的意思嗎?


德媒表示,許多人質疑,勞特巴赫以前是聯邦議員,不代表政府怎麼說都無所謂。但現在貴為部長,這樣的「信口開河」當然把勞特巴赫推上了風口浪尖。


本周一,同為社民黨同儕的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出面反駁了勞特巴赫,在德國一台ARD節目中她表示:「對於德國政府和整個北約來說,我們不是戰爭方,這是從一開始就很清楚的方針。以後也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們的政府和總理會一絲不苟,確保不越過這條紅線。」


勞特巴赫也迅速滑跪,很快在第二天RTL/ntv節目中更正了自己的說法:「德國當然不是戰爭一方,但我們仍然完全支持烏克蘭人,包括交付武器。這一點上,蘭布雷希特女士完全正確。」


話是收回了,但關於勞特巴赫的討論還沒有結束。


德媒表示,「對於一個戰事日益吃緊,卻擁有數千核彈的國家可以容忍多少軍事和語言羞辱撩撥真的『無關緊要』嗎?」


簡而言之,勞特巴赫的推文和聯邦政府的烏克蘭政策幾乎完全相背。

媒體紛紛發問:「言論自由的權力是否能被聯邦議員,乃至政府成員濫用?」,「聯邦部長的推特能想發就發嗎?」



事實上,在法律層面上確實對政府成員的言論制定了嚴格的標準。比如說,前任內政部長澤霍費爾曾在內政部網站上將污衊AfD的一則聲明是在「破壞國家」。又比如,2018年時任教育部長萬卡在教育部網站上發表了「AfD紅牌退場」的聲明最終被判違反《基本法》。



專門研究言論自由權的律師康拉德 (Christian Conrad) 認為,上述案件的背後都有一個原告—AFD,但勞特巴赫的案子和上述兩項不同。


雖然德國處於戰爭狀態的說法純屬胡扯,但德國作為一個國家本身,和德國公民作為一個整體,都不受言論權的影響。(意思大概是沒有人可以提告)


這樣說來,主要不攻擊具體的人,政府成員就能隨便發表言論?


也是不行!聯邦政府議事規則第12段規定:「聯邦部長公開發表的聲明必須符合聯邦總理給出的政策指導方針。


萊比錫大學憲法和行政法教授米切爾(Fabian Michl)表示:「據我所知,總理朔爾茨還沒有正式發表關於這個問題的指導方針。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但如果他沒辦法用其他辦法管束他的部長,說明他是個弱勢總理。」


米切爾還補充道:「除了政治指導方針外,聯邦總理還必須努力實現聯邦政府的統一管理。德國不是戰爭一方的事實,即使不是指導方針,至少也是統一管理的一部分。

衛生部長的聲明,根本不在他的部門職責範圍內,雖然眼下是一種緊張關係,但解決這種緊張關係是聯邦總理的任務。」


一天天的,難道這些政治家也是秉承著「no news is bad news」的方針執政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