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個宋國的善人,做好事延續三代,想到古代人吃人的往事

泊玉文化 發佈 2022-10-13T04:02:37.071338+00:00

古人常說,行善積德,福雖未至,禍已遠離。本意是說,一個家庭一直堅持與人為善的傳統,會得到良好的生存環境,周圍都是朋友,結果會福澤子孫後代。


古人常說,行善積德,福雖未至,禍已遠離。易經上也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本意是說,一個家庭一直堅持與人為善的傳統,會得到良好的生存環境,周圍都是朋友,結果會福澤子孫後代。

可是,這種正常的為人處世的文化傳統,因果理論,歷史常常給扣上了神秘的色彩。

列子的這個故事就有這樣的味道。

宋人有好仁義者,三世不懈。

宋國有一個人喜歡做好事,樂善好施,三代人都毫不懈怠。我們做事能堅持幾個月,幾年,已經感覺了不得了,比如清月讀書會堅持了十幾年,不管做的如何,這樣一說就覺得了不起,可這家人,整整做好事延續了三代。

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

他家的黑牛平白無故地生下一頭白色的小牛,古代人認為白色的東西不吉利,像白貓、白狗都不大受歡迎,直到現在還有人認為「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邪乎到家必有詐。」所以他們便拿這件事來請教孔子。問問吉凶。

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薦上帝。」

孔子說:「這是吉祥的事,用他來祭獻天帝吧!把小白牛殺掉,祭拜一下上天就好了。這家人也很聽話,就照做了。

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其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令其子問孔子。

過了一年,這戶人家的父親無緣無故瞎了雙眼,好像不像孔子說的那麼吉祥,他家裡的黑牛又生了一個白色的小牛,這家父親有讓兒子去問孔子。

其子曰:「前問之而失明,又何問乎?」

他的兒子說:「前次問了孔子,你就瞎了眼睛,還要問什麼呢?」年輕人一看到不對的就會懷疑,心想孔子說吉祥,最後這麼倒霉,眼都瞎了。

父曰:「聖人之言先迕後合。其事未究,姑復問之。」

父親說:「聖人的預言同事實先是相背,然後才吻合。這件事還沒完結,姑且去請教他吧!有些事開始不好,最後的結果還不一定。這個時候信心最容易動搖。」

其子又復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復教以祭。

他的兒子便又去問孔子,孔子說:「吉祥啊!」又教他們用小牛祭天。

其子歸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

兒子回家轉達孔子的意思,父親說:「照孔子的話去辦。"從這裡我們看古代的教育,孩子不管心裡如何想,家裡做主的還是父親。

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

又過了一年,他兒子的眼睛也無緣無故地瞎了,好像孔子的話二次不靈了。

其後楚攻宋,圍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hái)而炊之,丁壯者皆乘城而戰,死者大半。

後來楚國打宋國,包圍了京城,城裡吃的東西沒有了,老百姓餓的交換子女來充飢,劈開骨頭生火做飯。古代戰爭的痛苦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成年的男子都登上城牆作戰,死亡的人超過一半。曾經有人寫過《中國古代吃人史》,人不但吃動物,還吃人,原因一般有兩個,一是飢餓,二是祭祀,《左傳襄公四年》說后羿就是被家眾造反殺了以後煮了,還讓他孩子吃。這裡宋人易子而食在《宣公十五年》有記載。

《呂氏春秋》忠廉裡面有一個故事,說齊國有好勇的人,一個住在村東頭,一個住在村西頭,都是勇士。有一天相遇,其中一個說,去喝點,喝了幾壺,一個說,想吃肉嗎?另一個說,你,是肉,我也是肉,於是,兩個人弄了些醬,用刀割著互相吃對方的肉,最後一齊死了。

另外,人吃人的歷史,中國的歷史上記錄了七八十件。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圍解而疾俱復。

這家人因為父子眼瞎了,不能打仗,倖免於難,等到京城解圍,楚兵退了。這父子兩人的眼睛就痊癒了,又能看見了。結果對於這家人來說是比較幸運的。

這裡的故事可以扯一下,這對父子相安無事,可能是飢餓療法起了作用。從道理上說,有《老子》福禍相依的味道。

這其中的行善,堅持仁義,誠心,成了我們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