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愛寫詩的農民大叔

商丘網 發佈 2022-10-13T06:47:56.213421+00:00

最近,在網絡詩壇上流傳了一首現代詩歌《我的金花》,詩歌如泣如訴,受到各地很多網友的讚賞,更有很多網友看後直言「只想流淚」。記者了解到,這首詩歌的創作者竟然是商丘的一位「農民大叔」。

最近,在網絡詩壇上流傳了一首現代詩歌《我的金花》,詩歌如泣如訴,受到各地很多網友的讚賞,更有很多網友看後直言「只想流淚」。記者了解到,這首詩歌的創作者竟然是商丘的一位「農民大叔」。

張少言今年49歲,虞城縣人,眼下在商丘市一村莊收廢品為生。高中畢業後,他便南渡北歸地打工,見證了社會上很多高尚和卑鄙的事情。他酷愛寫作,20多年來創作了2000多首詩歌。

1994年冬,他在北京的工地上沒日沒夜地幹了四個月,結帳時老闆只給了兩個月的錢。想到外出謀生的艱辛和委屈,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茫然,他蒙頭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在煙盒上寫下了第一首詩:「誰能擲來一個木盒,裝下我這顆飄蕩無著的心……」

儘管生活磨礪百出,張少言寫詩的激情沒有間斷,而且他堅持寫詩的決心卻有增無減。因痴迷詩歌,甚至誤了家計,生活拮据,妻子也離他而去。他說他並不後悔,只要心中有夢,就會永遠不停地走下去。

張少言說他寫詩偶爾發表,只圖閒碎的時間心有皈依,讓夢飛翔。他的詩歌也偶爾出現在網絡、紙刊上,得到了一些讀者的喜愛和名家的肯定。

2007年春,張少言在北京一所大學的校園內成功舉辦了一次個人詩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當他高聲朗讀自己的詩《用這樣的方式報答》裡的最後四句: 我會從水宮裡翩躚而來,讓千萬人驚呼艷羨,因為這世上有我的祖先,有曾為我流淚的爹娘。」在場的東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詩歌評論家王珂曾對其大加讚賞。之後,王教授寄給他一本自己編纂的詩著——《詩歌文體學導論》,勉勵他不要浮躁,好好寫詩;同時叮囑他要寫詩工作兩不誤,不要因詩致貧。

談及當前詩壇現狀,張少言說詩歌是中華文化最優秀、最燦亮的文學題材,詩人也是最高貴、最受人尊敬的稱謂,現在有些人動不動就稱自己是詩人,還拿出烏七八糟的獲獎證書來炫耀,這簡直就是皎潔詩河裡的濁流瘴氣!他十分信奉詩人徐志摩對詩的感悟:「詩歌是從骨子裡蹦出來的;是從血液里浸出來的;從皮肉中長出來的靈物!」「寫詩必須經過反覆地推敲斟酌才能形於腦、流於筆端。」張少言說。

談及那首《我的金花》,他認為是自己較為滿意的一首詩。金花是河南駐馬店市上蔡縣一鄉村女孩,也是他30年前在一起打工的詩友,兩個人在一起談詩寫詩,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張少言對記者說,寫詩是一件耗費人的時間和青春的「苦差使」。為寫好一首詩或詩中嵌合的佳句,他常在凌晨乍醒,在床上輾轉反側,有時痛苦得流淚。

「詩歌是美麗的語言,但不能寫出來讓人看不懂!我最大的夢想是能有幾首作品走向全國詩壇,留下幾句耳熟能祥的詩句,哪怕一句也行。他說眼下最迫切的是積攢好資金,出一本像樣的詩集,算是對自已20多年來寫詩的總結。」張少言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