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諾貝爾獎全部揭曉,獲獎者們來自哪些寶藏高校?

新東方鄭州學校 發佈 2022-10-13T15:22:31.966415+00:00

2022年10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時間」,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在世界範圍內,所有頒獎領域內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

2022年10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時間」,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在世界範圍內,所有頒獎領域內(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經濟學)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

10月10日,隨著最後一個獎項「揭開面紗」,2022年諾貝爾獎終於塵埃落定。

這場一年一度的科學「狂歡盛宴」不斷受到大眾的關注和熱議,那麼今年哪些人摘得了「諾貝爾獎」的殊榮,他們又有著什麼樣的經歷和教育背景呢?

NO.1

生理學或醫學獎

今年,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Svante Paabo)是最先公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被授予了202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在已滅絕的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

談到這位獲獎人,「虎父無犬子」這句俗語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的父親早在1982年,就因發現前列腺素及其相關的生物活性物質而獲得同一獎項。帕博也是歷史上第七位實現「和父親一樣拿到過諾獎」的兒子。

帕博本人同樣非常優秀,博士畢業於瑞典頂級高校烏普薩拉大學,隨後在瑞士蘇黎世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年,帕博在德國「三大精英大學」之一的慕尼黑大學擔任教授。

從學科建設實力上看,慕尼黑大學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頂尖學府。這裡陸續走出了4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既有馬克思·普朗克這樣的物理學家,也有托馬斯·曼這樣的大文豪。

慕尼黑大學的物理學、現代語言學、生物學、哲學、藥學、法學等諸多學科專業在世界綜合排名榜上名列前茅。

慕尼黑大學教堂

NO.2

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卡爾·巴里·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卡羅琳·露絲·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以及丹麥科學家摩頓·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一同獲得了本屆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夏普萊斯已經是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也是21世紀第一位「兩屆諾獎得主」。他博士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曾在史丹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而作為今年諾貝爾獎科學獎項唯一的女性獲獎者,貝爾托西也以史丹福大學教授、搖滾樂隊的成員、街頭籃球和足球的業餘玩家等多重身份成為了科學界的「跨界明星」。

兩位科學家都曾在蒞臨矽谷的史丹福大學就讀或任教,無疑使得這所名聲與實力並存的美國名校再度吸引了大眾的目光。正如校訓「願自由之風勁吹」所言的那樣,史丹福大學致力於培養擁有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讓學生不受阻礙的自由學習與探索。

斯坦福在2023QS世界大學排名、2023 U.S.News全美院校排名中均位居前三位。

史丹福大學校園

另外一位化學獎得主,梅爾達爾也是妥妥的「公認學霸」,他於世界頂尖理工大學丹麥技術大學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現任丹麥學府哥本哈根大學教授。

哥本哈根大學圖書館

NO.3

經濟學獎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是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道格拉斯·戴蒙德以及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菲利普·迪布維格三名美國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

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均在美國知名大學執教過。

伯南克曾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並於1996年至2002年9月期間擔任該校經濟系主任;

迪布維格曾任耶魯大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助理教授;

戴蒙德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傑出服務教授,此外他還是香港科技大學和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的客座教授。

普林斯頓大學校園

NO.4

物理學獎

2022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法國、美國、奧地利三國科學家共同分享,其獲獎成果在天體物理領域引發了震動——「推翻」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即量子力學是真實存在的。

此外,引發網友關注的還有他們超群的學術履歷:

阿斯佩博士畢業並任職於被譽為「法國科學跳動的心臟」的巴黎薩克雷大學;克勞澤碩博均在常春藤盟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蔡林格不僅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教授,還於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

NO.5

文學獎

202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以表彰其「發現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的勇氣和敏銳的洞察力」。

埃爾諾在此前並不為國人熟知,她是法國當代傑出女作家,曾就讀於法國魯昂大學和波爾多大學。同時,埃爾諾還是一名留學生,曾在英國倫敦讀書。

如今已82歲高齡的她,在法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她的寫作中,始終都在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了在性別、語言和階層方面存在的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埃爾諾也曾與中國結緣,2006年到北京大學做題為《法國當代文學趨勢》的演講,後續她在作品中也談及了這一點。

法國巴黎凱旋門

細數今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成就及經歷不難發現,這些科學界的領軍人物往往與美國知名高校,例如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或曾在學校就讀,或在院校里任職,可見美國在精英人才培養上的不菲實力。

此外,獎項也在世界高校「遍地開花」,從英國、法國、德國,到波蘭、丹麥、日本、中國……諾貝爾獎不僅代表著世界最高學術成就的表彰,更是自己母校學術實力的體現。

隨著今年獲獎名單的全部揭曉,這些科研、學術成果,以及相關議題或許將進入更多院校的視野,而對於准留學生而言,如果能和諾貝爾獎得主成為校友,是不是也有點激動和自豪呢?

文章來源:周成剛在路上(ID:zhouchenggang0311)

作者:小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