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出走:他能為華語影視闖出一條新路嗎?

影視圈magazine 發佈 2022-10-13T16:51:55.784678+00:00

10月3日,美國知名的娛樂媒體《Varitey》報導陳可辛導演要成立了一家泛亞洲製片公司Changin』Picture。消息一出,內地網友就熱鬧了起來,有的說看到了華語影視新的未來,也有人大談意識形態...

10月3日,美國知名的娛樂媒體《Varitey》報導陳可辛導演要成立了一家泛亞洲製片公司Changin』Picture。消息一出,內地網友就熱鬧了起來,有的說看到了華語影視新的未來,也有人大談意識形態.....這是當今網絡文化的一部分,見怪不怪。雖然公開發言的不多,但大陸很多影視業者對陳可辛導演的這一動向都頗為關注,在祝願他為香港電影闖出一條新路的同時,也希望能夠為目前成為「特困」行業的內地影視業提供「新思維」。

聯合「泛亞」力量,對標全球市場

10月10日,陳可辛在韓國釜山電影節上舉辦了Changin』Picture成立派對,在現場宣布了新公司的成立,他發言:「我覺得三十年並沒有什麼,我會盡我所能保持(狀態),開始一個新的公司,一番新的事業。」

據了解,Changin'Pictures籌集了9位數的資金,大部分來自香港和新加坡,強大的資本使得每一集的製作成本高達250萬美元,這遠超過亞洲劇集的平均製作成本。公司已與多為亞洲頂尖影視製作人和新銳導演完成簽約,他們分別來自香港、韓國、台灣、泰國和日本,例如來自泰國的《天才槍手》的導演納塔吾·彭皮里亞,後續會繼續擴大範圍。

Changin'Pictures將以亞洲文化為背景創作劇集,要是賣給海外的流媒體平台,例如Netflix、Disney+、HBO Max等。說白了就是聯合「泛亞」力量,主攻聯合市場,甚至放眼全球。

Changin' Pictures 計劃在四年內推出20部不同類型的限定劇集,涵蓋亞洲多個地區。在釜山電影節上,該公司公布了5部先行發布的劇集,包括了在內地兩度立項都沒下文的《醬園弄殺夫案》,這部劇是根據1944年上海妻子殺夫的真實案件改編,由章子怡主演。在陳可辛的計劃中,兩部來自韓國的人氣漫改作品先行,甄子丹將出演《敗北之人,隱藏大師》,陳可辛也將與泰國、韓國導演合作執導《The Eye》,是陳可辛02年的作品《見鬼》的續集。

這也是陳可辛走的老路子,20年前他就創立了Applause Pictures,可以看作是當前泛亞洲製片公司的前身。在2002年,陳可辛(香港)聯合金知雲(韓國)、朗斯·尼美畢達(泰國)合作執導了恐怖片《三更》,這部作品至今都是香港恐怖片的經典之作。那些年通過這種聯合的方式,陳可辛在幕後推出了很多部名噪一時的作品,「泛亞」的概念其實一直都在。

為什麼要開這樣的一家公司?

對於電影人出走海外,觀眾首先想到的便是審查,這是問題但並非主要問題,最根本的還是他們對市場和未來的判斷。

今年國慶檔清一色的主旋律電影,觀眾難免審美疲勞。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今年的國慶檔總票房為14.97億,創八年新低,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除了題材,疫情也對市場有很大的衝擊,種種原因表示內地市場雖大,但很難撬得動。

從陳可辛的經歷來看,這並非是他第一次「出走」,當年從好萊塢回歸香港,正值香港最鼎盛的時期;他也是最早一批「北上」的香港導演,看重的便是張藝謀《英雄》創造的2.5億票房。在北上的日子裡,他也拍出了幾乎符合內地觀影口味的電影,例如《中國合伙人》《親愛的》等。這一次他看到的便是流媒體的未來趨勢和可觀收益。

海外流媒體的市場正在快速增長,根據《鈦媒體》的報導,上半年迪士尼的訂閱會員達到了2.211億,奈飛緊隨其後達到2.207億,並且在積極地向亞洲進軍。奈飛投資的幾部韓劇都廣受好評,《魷魚遊戲》《王國》還成了全球收視冠軍,這兩部便是以韓國本土為背景的多語言劇,面向的是全世界觀眾。當年港片橫掃亞洲,即便是好萊塢都有港片的身影,同為亞洲文化,韓劇成功出海並非不可複製,這也給了陳可辛啟發。

香港只有700多萬人口,但鼎盛時期的香港一年能生產200多部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也有一席之地。回顧港片的興衰之路,不難發現恰逢是利用了錯位紅利,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那個時候台灣的偶像劇還沒有形成特色,東南亞市場也沒起來,內地電影更是不景氣,港劇幾乎影響到了亞洲乃至更大範圍。

看現如今的情況也是如此,內地市場不必多說,好萊塢在漫威宇宙《復仇者聯盟4》之後,近幾年都沒有擊穿亞洲市場的力作。但在全球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觀眾的娛樂方式偏向選擇價格低廉的影視作品,而漢語語系或者說亞洲文化受眾高達十幾億,這便是推出優質內容的最佳時期。

會帶來全球爆款嗎

奈飛播出的劇有明顯的特徵,第一便是砸錢隨便拍,百無禁忌,《魷魚遊戲》的心驚膽戰、隨時斃命,台劇《華燈初上》更是道盡了台北紅燈區陪酒女的愛恨情仇。從Changin'Pictures目前公布的《醬園弄殺夫案》《靈媒》也是走了這個路線,驚悚恐怖符合當代全球觀眾的觀影偏好。

第二便是製作精良,奈飛盈利的98%來自會員費,不管是老牌的《紙牌屋》還是新晉《王國》,奈飛劇的質量觀眾有目共睹,《王國》豆瓣評分高達8.6。

Changin' Pictures讓主創自由創作,在恰當的時機製作節目再賣給平台。這楊主創就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完全自由的創作環境,再加上單集高達250萬美金的製作費,出一部爆款並非沒有可能。

但韓劇是在發展成完整的工業體系,韓流已經席捲了亞洲的情況下,依託奈飛的投資和其全球傳播的平台,才出了幾部全球爆款。現在的香港影業已經沒落,別說是席捲亞洲了,連內地市場都激不起水花,這樣的港風作品能否讓亞洲接受,能否讓全球接受,能難講。大概率會像那幾部大尺度的台劇一樣,憑藉突破觀眾心裡預期的獵奇來博得一定流量。

很多觀眾對陳可辛的這一行為表示理解,他一直擅長審時度勢、重新出發,觀眾也期待新公司的新作品。國內一直倡導講好中國故事,走向國際市場,如果陳可辛們能夠闖出一條新路,後續藉助他們的經驗和渠道,中國的影視創作者或許可以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場,也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發展與想像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