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讓與北野武、姜文、宮崎駿的愛恨情仇

重慶璨音文化 發佈 2022-10-13T17:17:54.774499+00:00

某個時代,中國觀眾驚嘆於《太陽照常升起》裡那濃濃的時代感,延續到多年以後的《讓子彈飛》;大多數人的記憶里也許有這一段段抹不去的旋律,但不會想到它們都來源於同一個人:久石讓。

某個時代,《Summer》成了中學校園課間鈴聲標配;


某個時代,中國觀眾驚嘆於《太陽照常升起》裡那濃濃的時代感,延續到多年以後的《讓子彈飛》;


也是在這個時代,幾乎每個課堂電影放映時間都出現過《天空之城》。


大多數人的記憶里也許有這一段段抹不去的旋律,但不會想到它們都來源於同一個人:久石讓。


沒有一個大師的成功之路是理所應當的,久石讓也經歷過默默無聞到一朝天下知的歷練。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生命里有三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北野武、姜文、宮崎駿。



第一個發掘久石讓的,是宮崎駿。


1950年,久石讓出生在日本長野縣中野市。他原名藤澤守,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久石讓,為了致敬最崇拜的美國黑人音樂家和製作人昆西·瓊斯。


音樂大師的童年往往相似,久石讓四歲拿起小提琴,五歲開始接受系統音樂教育。


配樂家之路,音樂啟蒙得早,電影也當仁不讓。


高中老師爸爸沒事就帶他去看電影,一年下來能累積三百場的閱片量,這個數字,即使對於一個資深影迷,都是頗有壓力的事情。



四年過去,電影給久石讓的世界開了一扇門,當他獨自出去探索的時候,音樂就是鑰匙。


整個童年,陪伴久石讓的是小提琴、小號、鋼琴、搖鈴、太鼓、揚琴,以及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電影。


初中在演奏部社團吹小號的久石讓,就已經暗下決心要成為一位作曲家,音樂訓練給了他底氣,電影閱歷給了他靈感。


1969年,久石讓考入日本國立音樂大學就讀作曲系。大學期間,他的作曲風格逐漸走向簡約之風,他嘗試分析和解剖菲利普·格拉斯、特里·賴利等簡約音樂家的作品內容。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收聽到來自極簡主義音樂家Terry Riley的《A Rainbow in Curved Air》,那是一首繽紛多元、運用電子樂器與古典樂混合演奏而成的曲子,這也奠定了久石讓早期偏實驗、先鋒的音樂風格。


1974年,久石讓初試牛刀,為園山俊二漫畫作品的電視動畫《山林小獵人》配樂。


那個時候,大多數導演的審美還停留在傳統大開大合的配樂風格上。久石讓的曲子沒人聽,沒人要,也許是他太超前,也許是他沒遇到對的人。


久石讓早年的確是一個配樂師,不過一周幾十首的產量,猶如批量產出的工業流水線。他很討厭,卻也無力改變什麼。即使在配樂之外有自己的音樂作品,也沒有翻起什麼浪花。

直到某一天,他遇到了宮崎駿。



1983年,宮崎駿製作完《魯邦三世》和《名偵探福爾摩斯》,辭職離開東家,決定單幹。


宮崎駿給個人首部原創動畫《風之谷》寫完劇本,做完分鏡,工作進行了大半,卻猛然發現找到對自己胃口的配樂師才是最大的難題。


也許是早早跟動畫結了緣,《螢火蟲之墓》的導演高畑勛力薦了久石讓。


宮崎駿在一間由破舊不堪的酒吧改造而成的簡陋音樂工作室里,見到了未來一生的靈魂伴侶。


聽完久石讓耗時半天做出的小樣,宮崎駿知道面前這個暫時還沒有什麼代表作的人,就是他要找的配樂師。



《風之谷》一舉斬獲1985年的羅馬奇幻電影節和電影旬報最佳影片獎、每日電影大藤信郎獎三項大獎。


劇中由久石讓創作的《娜烏西卡安眠曲》成了他第一個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曲中的歌聲來自久石讓4歲的女兒。


甚至有日本觀眾表示,希望把這首歌作為葬禮上的音樂。


1991年,久石讓與北野武合作的第一部電影《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上映,久石讓在動畫之外也開始拓寬自己的配樂版圖。



一臉兇相口無遮攔的北野武,在與久石讓的合作中,卻展現出了意外的反差感。


北野武不喜歡傳統電影配樂,也很少對久石讓很少提出過於具體的要求,劇本和台詞精簡,希望久石讓能配出跟他的理念一樣安靜的音樂。


事實證明北野武真的找對了人,他們的音樂理念在某種程度上驚人地一致,也正是由於這種融洽,誕生出更為普世的經典曲子《Summer》。


北野武曾經在某次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公開表示:「我最討厭動畫什麼的了,同時也非常討厭宮崎駿這個人,不過那傢伙的作品很能掙錢,這讓我也必須承認他的動畫十分厲害。」


他也許不是真的討厭宮崎駿,但的的確確佩服久石讓。


不過中國知名導演姜文對久石讓就不那麼「友好」了。


《太陽照常升起》製作時,姜文找到久石讓,先給他聽了聽莫扎特的《安魂曲》第二樂章,然後非常嚴肅地擺脫他「創作出比莫扎特好那麼一點的音樂」。



久石讓可能是生氣了,直接到門外抽起了煙。


回來的時候,姜文意識到自己的要求有那麼一點不合理,於是改口「比莫扎特差一點也行」。


結果是久石讓又出去冷靜了一下。


當然,生氣歸生氣,有人托久石讓配樂,他從來不會因為各種原因怠慢,而且他第一次看完《太陽照常升起》後,也的的確確被震撼到了。


最後,久石讓成功創作出了富有中國本土時代氣息的《太陽照常升起》,第一次聽的人也許猜不到這是來自日本配樂家的作品。


達沒達到姜文莫扎特級別的要求不知道,不過他很喜歡,甚至沿用到了《讓子彈飛》裡。


付一次錢用兩次配樂,久石讓,也許是最省錢的配樂家。


電影歸電影,久石讓的職業生涯絕大部分還是跟宮崎駿綁定在一起的。



二十年來,他們共合作了許多優秀作品,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龍貓》、1989年《魔女宅急便》和《螢火蟲之墓》、1992年的《紅豬》、1997年的《幽靈公主》、2001年的《千與千尋》、2005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


在創作《千與千尋》配樂時,久石讓特意在網上買了輛與宮崎駿一模一樣的汽車。


一次,久石讓開車回工作室,快到工作室,突然下起雨來,汽車在雨中熄火了。這時,宮崎駿撐著傘走過來,突然停在汽車旁,帶著驚訝的表情看著久石讓,有那麼一瞬間以為自己的老夥計把車給偷了。


實際上,這算是久石讓配樂的「準備工作」,他想揣摩自己的好友、老闆,宮崎駿的生活和內心世界。



那麼效果如何呢?


據宮崎駿透露,在後來的合作中,他經常先讓久石讓看沒有剪輯過的電影片段,然後按自己的理解給電影配樂。


而每次,久石讓幾乎都能完美命中宮崎駿所暗示的意境。


宮崎駿安安心心寫劇本、畫畫,久石讓安安心心作曲編曲。這是最安靜的合作,最有效率的合作,也是最世界上最有默契的一對導演與配樂師。



他們的默契,讓動畫之神的畫面,和配樂大師的聲音形成了某種完美的同步:就像一陣微風,初嘗很甜,細品有一股淡淡的憂傷。而看完全片,回味,卻是一種奇妙的,溫暖而又讓人安心的力量。


從龍貓出現的那個夏天,到少女蘇菲和魔法師哈爾在空中的奇幻邂逅;從少女琪琪騎著掃帚的奇妙旅行,到藍天上紅豬波魯克和他靚爆的紅色飛艇……


久石讓和宮崎駿在畫裡畫外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知己」。


2008年,久石讓的音樂會現場,宮崎駿手捧鮮花,走向舞台。



在觀眾的掌聲中,兩人對視,臉上是笑容,眼裡卻是淚水。


近40年的陪伴凝固在這個瞬間,這,也許就叫天作之合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