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村裡的小叔子愛上了嫂子?大女主女王:我從不信八卦和童話

遇言不止 發佈 2022-10-14T03:33:15.768202+00:00

在戰爭和能源緊缺的黑雲下,老歐洲越走越遠,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也不會再有。變得實際一點、低調一點,最後泯然眾人矣,也許是王室最體面的落幕了。


在戰爭和能源緊缺的黑雲下,老歐洲越走越遠,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也不會再有。變得實際一點、低調一點,最後泯然眾人矣,也許是王室最體面的落幕了。


——遇言姐



各位遇親十一假期過得怎麼樣呢?遇言姐難得在三亞過了一個人氣不旺、消費不高、與大自然格外親近的黃金周。

席小肉除了挖沙就是挖沙。

今天剛剛復工,就有朋友推來八卦,說他們丹麥這段時間吃瓜都吃瘋了,傳聞王室里小叔子愛上嫂子了

怎麼回事兒呢?原來,82歲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近期突然宣布,將剝奪四個孫子和孫女的王室頭銜


也即是說,從明年的1月1日起,他們將不再是王子和公主,也不再被稱為「殿下」,以後只能被稱為「閣下」。


得知消息的阿基姆王子也有點兒懵,他說之前聽過王室有此計劃,本來商定的會等孩子們到25歲再自動取消頭銜,沒想到會來得這麼突然。


話說二王子也有很多年沒有回到丹麥了——2019年他就和妻子小瑪麗及4個孩子一起搬到了法國——也難怪會和家裡人溝通不暢。

每次王室一有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八卦的眼睛,這次丹麥王室突然變動,自然也難逃大報、小報在背後猜測真正的原因。

一些大的新聞媒體分析,瑪格麗特女王此舉是為了節約王室開支(少了殿下的頭銜,就少了很多固定支出的費用),同時也是為王室能夠繼續存在做讓步


而小報則報導,王室出現裂痕的真正原因是,二王子約阿基姆愛上了嫂嫂瑪麗太子妃

這可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早已有跡可循。

幾年前,北歐的一家報紙就曾拍到過,約阿基姆王子在皇家近衛團的一場宴會中,試圖強吻過嫂子——瑪麗太子妃。

當時二王子的妻子小瑪麗王妃(Princess Marie)還親眼目睹了這一幕……

更令人浮想聯翩的是,小瑪麗王妃不光名字和嫂子接近(兩人都叫瑪麗),而且長得也是傻傻分不清。



而且當年大王子弗雷德里克和瑪麗結婚後不久,二王子迷戀嫂嫂的傳言便不脛而走。

因為就在大哥新婚的那個時間點,約阿基姆突然和第一任妻子文雅麗離婚了

再聯想到兄弟倆是和太子妃同時認識的——2000 年夏天,約阿基姆和哥哥弗雷德里克一起去雪梨看奧運會,在酒吧里偶遇了瑪麗和她的朋友們——也難怪吃瓜群眾會腦補了一部《甄嬛傳》。

事情發酵了一周,以王室的大家長——瑪格麗特二世女王道歉而告一段落,她在王室官方的Ins帳號上發了一篇聲明。

「這個決定由來已久。作為女王,我的職責和願望是確保君主制能繼續與時俱進,有時需要做出艱難的決斷。擁有王室頭銜需要承擔許多義務和責任,這些義務和責任未來將由更少的王室成員來承擔。

這種適應,我認為是對君主制的未來必不可少的保障,我想在我的時代來做。作為女王,我做出了這個決定,但作為一位母親和祖母,我低估了我最小兒子和他的家人受到的影響。這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對此我感到抱歉……」

這份聲明寫得有禮有節、有情有義,關鍵信息點:

  • 決定已做,不會收回成命;
  • 精簡王室是時代的必然,既然如此,由我在世時來承擔責任,麻煩不留給後人;
  • 作為母親,我傷害了家人的感情,我道歉。

一些評論員表示:女王道歉是因為害怕這件事會讓她看起來像「冷冰冰的女王」……

熟悉歐美八卦的遇言姐要為一直關注的老女王打抱不平。

瑪格麗特女王可沒有什麼面子包袱,她從來都不怕別人怎麼看,她是我見過的最實幹的政治家


從垂簾聽政到第一任女王


瑪格麗特1940年4月16日出生於哥本哈根,是前國王弗雷德里克九世的長女。

她出生那天,剛好是德國占領丹麥一周。

當時在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下,很多丹麥人士氣低落。瑪格麗特的母親英格麗特王妃就把女兒放在嬰兒車中,來往穿梭於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藉此表示對德寇的輕蔑,同時鼓舞丹麥人民的士氣。


瑪格麗特從小受到了很好的關愛和教育。

她沒有像英國王室的孩子一樣,從小生活在寄宿學校,而是長在父母身邊,由家庭教師教導。


長大後,瑪格麗特先是考入哥本哈根大學,後來又去劍橋大學、倫敦經濟學院和巴黎的一所大學,攻讀了考古學和社會學。


因為父親弗雷德里克九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他就把長女瑪格麗特當作繼承人來培養:在她18歲的時候,帶著她進入議會,還安排她進入丹麥軍隊服役,為她之後的從政鋪路。


1953年,老國王還健在的時候,就提出動議,要求修改王位繼承法案,允許女性繼承王位。

這個倡議獲得了大多數丹麥人的贊同和支持,瑪格麗特公主正式成為了女王儲。



總有人說,歐洲男性紳士、女性可以有繼承權,然而任何權益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自己爭取的

丹麥人民之所以能這麼痛快,同意從男性繼承變成支持女性上位,還得感謝另一個瑪格麗特,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瑪格麗特一世」


這個瑪格麗特是14世紀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的小女兒。

她的父親在一次戰敗中去世,本來皇位要旁落其他國家,當時年僅22歲的瑪格麗特聞訊,立即懷抱幼兒烏洛夫,搶先回到哥本哈根,運用各種手腕,把自己的兒子推上了丹麥國王的寶座,即奧拉夫三世。

繼位時的奧拉夫年僅6歲,所以由母親瑪格麗特垂簾聽政(這個詞還是咱們慈禧太后那一代發明的吧)。

攝政王瑪格麗特幹得相當不錯,剛柔相濟,恩威並重,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使貴族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即使到了1387年,她17歲的兒子奧拉夫突然夭折,丹麥的宗教界和政治界依舊推舉瑪格麗特為丹麥的「全權統治者和監護人」

畢竟兒子好找,但靠譜的領袖卻是千載難逢。

在這位無冕女王的帶領下,丹麥一度征服了維京海盜的後代——挪威、瑞典,瑪格麗特一世也水漲船高,成為了丹、挪、瑞三國「卡爾馬聯盟」的攝政王。


如果不是在59歲時,感染了鼠疫身亡,丹麥在瑪格麗特一世的領導下,很有可能更加強大。

正是因為前任瑪格麗特——還有一代代的武則天、葉卡捷琳娜大帝、維多利亞女王——如此出色,才讓丹麥人接受了新的瑪格麗特,坐上那個至高的王位上。

1972年,弗雷德里克九世因心臟病去世,31歲的瑪格麗特繼承了父親的王位,為了紀念瑪格麗特一世,她謙虛地稱自己為瑪格麗特二世(Her Majesty Queen Margrethe II)。


如何平衡事業和愛好


遇言姐經常聽到有人說,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無需掙錢,就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過上自己喜歡的人生。

然而,這種想像就和「東宮娘娘卷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一樣,完全是普通人對於富裕階層的意淫。

事實上,貴族(上層社會)子弟雖然大部分時間不用為錢發愁,但同樣面臨著「在自我意志和既定事業之間尋找平衡」這一人生課題。


比如瑪格麗特女王,她自幼鍾愛藝術,上大學時學的是考古學,但為了繼承王位,不得不轉學歷史、政治和經濟等科目。


當上女王后,她每天日程滿滿,自然不可能去從事考古工作了,但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比如在公務之餘,她重操畫筆,十幾年如一日地潛心習畫。

她的畫作水平很高,首次發表的作品是圖書插圖,就是那部大名鼎鼎的《魔戒》

當時,女王將自己的一些畫作為讀書心得,寄給魔戒的作者托爾金。

托爾金驚訝地發現,女王的畫竟同自己作的幾幅十分相似。

後來,《魔戒》在丹麥翻譯出版時,女王的畫就被用作書的插圖,並獲得好評。


初次的成功使女王增強了信心,之後她還應邀設計郵票、聖誕賀卡和銀器圖案等。

副業甚至還擴展到了服裝設計。


不太忌諱的她,甚至連自己的棺材都設計好了。


除此之外,精通法語、英語、瑞典語等多門外語的女王,還擅長寫作和翻譯。

每年除夕在電視上發表的新年祝辭,都是她親自起草的。

1981年,丹麥出版了法國作家西蒙·德博瓦爾的著名詩作《所有男人都會死》,譯者名叫H·M·Vejerbjerg。許多挑剔的批評家都覺得這部譯作很出色,但卻沒聽說過這位翻譯的名字。

幾周後,人們才得知,這個譯本即出自女王和她的丈夫之手。

有時,趁著公務出差,女王也會順便過過自己的愛好癮,比如她曾兩次到訪中國。



喜歡考古的女王,對中國的歷史和文物興趣極大。

來到中國的當天下午,就和丈夫跑去北京琉璃廠,欣賞詩畫古玩了。


女王還曾前往南京,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是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館29年來,首次有現任外國國家元首來訪。

因為那裡有一個值得紀念的丹麥人——伯恩哈爾·阿爾普·辛德貝格。


當時給女王翻譯講解的,除了工作人員,還有她的丈夫亨利親王。

是的,亨利親王會說漢語。


自己賺錢的浪漫「贅婿」


女王的丈夫亨利·蒙佩茲,比女王大6歲,也是貴族出身(他的父親是一位法國伯爵)。

亨利小時候隨父親在越南生活過,1957年在香港讀過大學,所以精通漢語和越南語。


長大後,亨利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學和政治,後任法國駐英國大使秘書。

就是在倫敦任職期間,他和瑪格麗特在一次宴會上相遇了。

帥哥美女一見鍾情。瑪格麗特曾這樣形容他們的第一會面:「看到他的一瞬間,感覺天空都要爆炸了」

但兩人戀愛後,亨利的父親並不同意這門婚事。在他看來,他家在法國算是名門望族,有錢有地位,兒子實在沒必要把自己「嫁」進王室。

最後,愛情還是打敗了利益。

1967年,亨利改掉自己的法國名字(變成亨里克)、放棄法國爵位、放棄宗教,入贅到了丹麥王室。


在婚禮上,亨里克深情地對妻子說:「我從一個花的國度來到一個美麗的花園,花園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花,但花海里最美的是那個女孩……」

果然,要搞浪漫,還得是法國人!

女王和丈夫的感情非常好,他們愛好相同:一起逛博物館、一起搞文學創作、一起訪問各個國家……

就連生活習慣也相同——他們都愛抽菸。


順便說一句,亨里克親王婚後努力譯書,是真的在掙錢。

因為女王是有經費的,但他是沒有獨立供養費的。所以,他不停地譯書、發表詩集……掙稿費。


但夫妻總有爭吵的時候,有一次,女王生病無法參加新年宴會,按理說應該是丈夫代替,但女王卻派出了作為王儲的兒子參加。

亨利一氣之下就跑回法國了,直到老婆去「娘家」接他,才肯回去。


兩人從1965年成婚,相伴了51年,從無緋聞,感情甚篤。

2018年,亨里克在情人節前一天晚上,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記得他在大婚當日,曾以丹麥語向心愛的女人承諾:「瑪格麗特,我會盡力使你快樂,一輩子讓你快樂,少一秒都不算。」

他做到了。



實用主義為綱的政治家


從70年代執政至今,瑪格麗特已經做了50多年的女王。

和隔壁Drama不斷的英國王室不同,她無論為人還是執政,從來都很務實

如果你生活在丹麥,在超市買菜,沒準就能偶遇她。


或者去遊樂園玩遊戲,也可能遇上大膽調皮的她。

而且在需要的時候,瑪格麗特從來都可以低頭、道歉。

比如丹麥頒布法律,宣布在公共場所禁菸後,被戲稱為「菸灰缸女王」的瑪格麗特就承諾:今後將不在公眾面前吸菸,只會在王宮允許的一個小角落吸菸。

在同一時代,瑪格麗特二世、伊莉莎白二世以及貝亞特里克絲女王,並稱為「歐洲三大女王」。

如今時光流轉,荷蘭女王貝亞特里克絲早已卸下光環,將王位主動傳給大兒子。

而不久前,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也溘然長逝。


那個帶著舊時代榮耀的王室光環,只剩下瑪格麗特一人在維持。

在戰爭和能源緊缺的黑雲下,老歐洲越走越遠,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也不會再有。

變得實際一點、低調一點,最後泯然眾人矣,也許是王室最體面的落幕了。

也正因如此,那個生活在最童話的國家、秉持著最實用主義的女君主,才讓人不由地心生敬意。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