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砸30億,阿米爾·汗這部印度版《阿甘正傳》卻搞砸了

肥羅大電影 發佈 2022-10-14T23:28:18.436096+00:00

印度電影,越來越猛。有的大爽片,一言不合就赤手空拳打老虎,《RRR》,史上最貴印度片,怒砸35億盧比。

印度電影,越來越猛。

有的大爽片,一言不合就赤手空拳打老虎,

徒手掄摩托,雙雄聯手就團滅一個軍營的敵軍。

《RRR》,史上最貴印度片,怒砸35億盧比(約3億人民幣)。 上映後,不僅打敗《新蝙蝠俠》等同期影片,登頂全球周末票房榜單,還創下了印度電影票房記錄。

有的印度超英片,一部電影包含《復聯》,《X戰警》和《銀河護衛隊》等電影的影子,特效場面爽爆,邏輯弱爆。

但都不妨礙它首周全球票房衝破2650萬美元(大約1.8億人民幣),就連北美市場都砍下450萬美元——《梵天神器》。

但,這些印度電影票房越生猛,一位印度國寶級巨星和昔日票房王者就越落寞——

阿米爾·汗。

十年談下改編版權,十年完成劇本,可以說是費盡這位印度電影良心心血的大作——《阿辛正傳》,

改編自經典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

投資30億盧布(折合2.59億人民幣),但首日票房只有1.2億盧比(1037萬人民幣),8月11日上映至今國內票房不到7億盧比,算上不到6億盧比的海外票房,本片迄今總票房也才近13億盧比,恐要賠本。

口碑也褒貶不一。IMDB上的評分是5.2;但爛番茄新鮮度(媒體評分)64%,爆米花指數(觀眾評分)達到91%,也就是影評人唱衰觀眾滿意。

而該片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達到7.6分,與阿米爾汗上一部票房大作《神秘巨星》口碑平齊。

有人說,經典翻拍,誠意滿滿,必須支持。

也有人說,老汗你怎麼東施效顰?

改編經典到底有無意義?這部誠意滿滿、傾注心血的大片,又為何磕磕碰碰,意外翻車?

一句話,阿米爾·汗這次為什麼搞砸了?

1、 原樣翻拍,做錯了?

首先,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一點,這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印度電影。

男主是阿米爾·汗。女主是卡琳娜·卡普爾。繼《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後,兩人時隔13年再合演。

身兼製片人的阿米爾·汗,用了十年時間才談下《阿甘正傳》的改編權,跟派拉蒙影業購買了版權展開翻拍。

劇本前後也打磨了將近十年。

拍攝不惜成本,在包括印度、土耳其等100多個地方拍攝取景,歷時近兩年才拍攝完成。

而影片最終呈現的視覺效果,也是實打實的有誠意。

片頭一片羽毛緩緩飄落在拉辛(阿米爾·汗 飾)腳邊,一段個人史詩拉開序幕。

火車上,拉辛熱情地向周圍乘客講述自己的故事。

他來自單親家庭,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一起住在祖傳的別墅里。

小時候智商不高,有點跛腳,要靠矯正支架才能正常行走。

母親答應給校長做家務,才換來他上學的機會。

可他在學校總是受人欺負,只有鄰居家的女孩魯帕願意和他玩。

有一次拉辛被同學追打,魯帕讓他跑起來。結果拉辛跑著跑著直接擺脫了矯正支架。

一路以特長生的身份跑進大學,又跑著去參軍。

在幾次大戰中全身而退,屢立戰功,被授予勳章。

他在軍隊裡認識了好兄弟巴拉·拉朱,對應的應該是原作的巴巴·布魯。

巴拉的家族世代做內衣,因此拉里也學會了做內衣,

在巴拉戰死後,他堅守對巴拉的承諾,開了一家內衣工廠,並以女神的名字「魯帕」命名。

結果魯帕內衣銷往全國,他成為了大企業家,卻把大部分錢都捐了出去。

母親去世之後他辭去了公司職務,回老家種地。

和青梅竹馬意外重逢又再次分離後,他選擇了奔跑。

從白天跑到夜晚,步履不停,結果引發全國轟動,跑成了名人。

在這個過程中,拉辛的個人經歷與印度近代的歷史大事發生了重疊。

火車上的乘客都沒想到,眼前這個穿著樸素的傻小子,竟是一個這樣的傳奇人物。

當火車到站,拉辛也下車了。在那裡等待他的是再次歸來的魯帕。

兩人像少年時一樣牽手歸去,度過一段甜蜜的時光後,魯帕因病去世。

故事也說到這裡為止。

2、 票房血虧,三點原因

不難看出,《阿辛正傳》是一部典型的亦步亦趨跟隨原作的翻拍大片。

當年由於出色的演技、紮實的劇本、流暢的敘事和充滿深意的生命哲理,《阿甘正傳》無論在商業和口碑評價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全球票房高達6.77億美金,在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還抱回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視覺特效、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剪輯等大獎。

從娛樂性上看,本片繼承了阿米爾汗電影一貫的優點。

內容充沛,節奏穩健,製作精良,演技到位,同時有著強烈的情緒感染力。

照著這樣經典的作品原樣改編,改編水準又很高,按理說,這部電影的完成度很高。

這樣一部電影,怎麼就撲了呢?

究其原因,可以用三點概括。

第一,是飽受爭議的「逐幀翻拍」。

影片從人物的設定,畫面的構圖,以及剪輯點都原封不動「照搬」了原作。

比如原作最典型的是男主奔跑的鏡頭。

還有那根在空中飄來飄去的象徵人生起落的羽毛。

還有那句阿甘的經典名言:「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片中也被代入到印度著名小吃炸脆球:「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便肚子吃飽了,內心卻渴望得到更多。」

其實逐幀翻拍是很多翻拍片共同的特點。

哪怕是殿堂級導演馬丁斯科西斯翻拍《無間道》的《無間道風雲》,也幾乎把關鍵情節一比一還原,鏡頭很多也都在復刻,影片最終也還是摘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照道理,《阿辛正傳》就像一台時光機,透過阿辛的腳步,一步步引領觀眾穿梭於印度歷史中,彷佛一場時光游弋。

問題是《阿甘正傳》其實帶著濃烈的美國時代印記,無論阿米爾汗如何結合印度本土歷史和人文,增強影片的代入感,都很難還原原作帶給觀眾的感動。

何況因為主創是阿米爾汗,觀眾期待值自動提高,以為能看到新故事,結果還是換湯不換藥。

而且當年《阿甘正傳》的亮點是將小人物的人生與各種大的歷史事件相串聯,埋下了橫跨整個美國發展史的無數彩蛋,形成一種戲劇效果。但影片並沒有大量使用這種手法,味道自然就淡了。

二是阿米爾汗本人的爭議。

首先是影片中阿米爾汗的表演就和自己的經典《我滴個神啊》裡頗為相似,在拉里的塑造上,幾乎全程模仿《阿甘正傳》裡湯姆·漢克斯的表演,沒什麼突破。

但原樣複製再精彩,也難免讓人審美疲勞。

更大的問題是阿米爾汗上一部電影、2018年《印度暴徒》票房不到成本的一半,已經影響到阿米爾汗的個人票房號召力,加上當年《我滴個神啊》上映之後,由於片中宗教反思的主題,阿米爾·汗受到印度國內各方勢力的攻擊,言論和私生活都被深挖。

早在本片上映前,印度的一些社交媒體上就已經掀起了抵制該片的聲音,票房怎麼能不受影響?

三是整個寶萊塢本土票房都在陷入危機。

雖然文首說的幾部大片票房都很炸,但今年寶萊塢投資的26部電影裡有20部都徹底失敗,也就是連成本的一半都收不回來,不光是例如由阿米爾-汗的《阿辛正傳》,另一位國寶級演員阿克謝-庫馬爾主演的《Raksha Bandhan》同樣表現不佳。

而賣座的本土大片多半是上演各種寶萊塢式大狂歡,即使全程浮誇至極,依然看得人目瞪口呆的大爽片,《RRR》《梵天神器》正是這一趨勢的最新代表。

自今年3月以來印度影院門票銷售每個月都在下降,預計今年三季度收入將比疫情前下降45%。

加上網飛之類的流媒體興起也直接削弱了人們前往電影院的興趣,目前使用流媒體的群體達到25%,比2019年翻了一番。

觀眾觀影熱情消退,只有引發全國熱議的賣座片才能吸引票房,《阿辛正傳》就更不容易賣座了。

3、新片票房翻車,他還是印度電影良心

雖然接連兩部影片票房不佳,但無人可以否認,阿米爾汗絕對是印度國寶級的巨星。

不光是在印度,在中國市場,阿米爾汗也稱得上有一定票房號召力。2015年《我滴個神啊》拿下1億票房,《摔跤吧爸爸》創下12億的票房,《神秘巨星》票房也突破7億,這種票房號召力並非偶然,而是阿米爾·汗一貫以來的實力。

《阿辛正傳》絕非爛片,而是有不少亮點。

首先是本土化改編成功。

許多改編電影之所以讓人尷尬,就是拿著原作生搬硬套,而《阿辛正傳》中拉辛和阿甘一樣擅長跑步,但印度並不流行橄欖球(美式足球),因此拉里沒有成為橄欖球隊員,而是成了田徑運動員。

原作調侃了貓王的舞步,本片則請到沙魯克·汗本人客串,

和阿米爾汗同歲的大明星學習阿辛的舞步。

結果學出自己的電影經典造型的橋段簡直太好笑了。

影片製作也依然強悍。

沿著拉辛的奔跑,觀眾看盡了印度翠綠的山、美麗星空和夕陽、潮起潮落的海水,還有許多經典景點。

一眾名演員也貢獻了相當精彩的表演。

阿米爾汗飾演的阿辛雖然表演沒什麼突破,但整體人物塑造很精彩,結尾的哭戲更讓許多人潸然淚下。

阿甘作為「美國夢」的化身,很多時候是歷史事件的親歷者。而拉辛在歷史大事件中往往只是一個旁觀者。

這個角色依然是阿米爾汗一貫塑造的小人物,他想要的不是改變世界,只是好好活著。

人物經歷的幾個印度近代大事件也沒有淪為廉價的噱頭,而是成為人物塑造的一部分。

而女主的人物塑造,甚至要比原作更豐富精彩。

《阿甘正傳》中的珍妮受到彼時美國嬉皮文化影響,給觀眾的感覺是動不動就會從阿甘身邊消失。

而本片的魯帕從小飽受欺凌,母親死於父親家暴,成年後魯帕為求做電影明星,成了老大哈吉的情婦,哈吉落網後還受到牽連,被判服刑6個月。

可以說這個版本女主的邏輯性和人物塑造,實際上彌補了原作女主塑造平平這個不多的瑕疵。

但這些還不是影片最大的亮點,最大的亮點是,在遭遇了上一部電影的票房失利,以及遭遇了反對聲音後,阿米爾汗依然是阿米爾汗。

從《三傻》《我滴個神啊》開始,無論是教育、性別歧視,還是相當敏感的宗教,阿米爾汗的電影都毫無懼色,該諷刺就諷刺,該批評就批評。

《阿辛正傳》中我認為優於原作的一處改編是,成年的拉辛去參軍,遇上了1999年爆發的卡吉爾戰爭。和阿甘一樣,他也是在槍林彈雨中快速奔跑,救下了5個人。

但在《阿甘正傳》中,阿甘救下的丹中尉是阿甘的上級。最終他成為了阿甘捕蝦船的大副,重獲新生。

《阿辛正傳》中,阿辛救的卻是敵軍的頭目,名叫穆罕默德·帕吉。

拉辛看見傷員就往回背的時候,穆罕默德本想給拉辛一槍,好在沒子彈。

由於失去雙腿,穆罕默德一度自暴自棄,但後來逐漸被拉辛的真誠所打動,最後成為內衣廠的合伙人,和他一起將內衣賣到全印度,還一起登上了《今日印度》雜誌。

這個角色的加入,以及兩人的冰釋前嫌,折射的正是阿米爾汗電影一以貫之的東西,他強烈抨擊這個世界現實中荒誕、冷硬的部分,但他的電影裡卻有著一種強烈的樂觀,對人性和世界報有一種熱切的期待,他相信人性是可以淨化的,這個世界是可以被改善的,戰場上的仇敵可以化成最好的朋友。

這段情節反過來也折射出,某些仇恨和殺戮是多麼荒誕。

這樣的主題呈現,不僅沒有弱過原作,甚至可以說是超越了原作《阿甘正傳》。

雖然,這樣的立場和表達難免成為眾矢之的。

但就算有前車之鑑,阿米爾汗還是選擇勇敢地用電影說出該說的話。這恰恰證明了阿米爾汗無愧於印度電影良心的稱號。

阿米爾汗曾說,「我現在57歲,但是我拍攝的角色,卻是從18歲開始成長,進入角色的思想是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樣才能讓觀眾看到拉辛在不同年齡階段的過程,但最難的是,當你經歷過這麼多人生歷練後,要重新獲得那種純真是非常困難的,這是我面臨最大的挑戰。」

從電影來看,阿米爾汗完全做到了。

那些他的電影中最動人的東西,沒有隨著歲月淡去。

說《阿辛正傳》翻車,其實是對它「原本可以更好」的惋惜,對它「顧此失彼」的遺憾。

改編全球影史經典從來不容易,阿米爾汗是印度影壇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做到了。

但過多的考慮,反而掩蓋了他電影本身的魅力,影響了電影成為又一部經典。

雖然遺憾,但電影還是足以帶觀眾完成一場精彩的人生體驗。

這個世界永遠是美好與殘酷並存。

問題並不在於這個世界本身,而在於我們如去面對這個世界。

是成為殘酷的一部分,還是成為美好的一部分?阿米爾汗用《阿辛正傳》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也許阿米爾·汗這部印度版《阿甘正傳》搞砸了,但如若有人看完電影,和我一樣仿佛跟隨主角過完一生,帶著一種幸福與悵然,步履不停,跑向未知的明天。

阿米爾汗這場狠砸30億盧比的電影冒險,就不算白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