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4所重點高校落戶雄安,河北有自己的「985、211」大學了?

莘海2022 發佈 2022-10-15T22:38:23.530487+00:00

據最新報導,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等首批疏解的4所部屬重點高校,目前雄安新校區規劃建設工作已取得初步進展。

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進,部分央企、高校、醫院等一批重點疏解項目已在雄安新區啟動建設或建成落地。

據最新報導,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北京林業大學等首批疏解的4所部屬重點高校,目前雄安新校區規劃建設工作已取得初步進展。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新校區總體規劃方案正式確定,北京林業大學即將公布新校區總規方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新校區將於2025年底完成一期建設並投入使用。這是否意味著,河北馬上就有自己的「985」「211」大學了?河北高等教育發展已經實現「破冰」?尚不能蓋棺定論。


01 大而不強,路還長

河北省高等學校規模較大,但卻「大而不強」。河北現有普通高等學校122所,總體數量在全國排名第8位(來源教育部統計數據),但在辦學質量和水平方面卻呈現出「大而不強」 的尷尬局面。

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全國「雙一流」高校啟動建設之前,河北省沒有1所「985工程」建設高校和部屬骨幹重點高校,僅有1所「211工程」建設高校(河北工業大學),還在天津市辦學,遠低於北京、上海、江蘇、湖北、陝西等省市同層次院校數量,同樣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各省區市平均3.31所)。 同時,在教育部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中,河北無一高校入圍,僅有河北工業大學列入「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範圍(共95所)。


高等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河北A類學科僅有1個,占比僅為 0.14%,在全國排名第22位,與兄弟省市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河北副高級以上專任教師比例不到45%,近年新增的兩院院士、長江學者以及學科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數量增長僅為個位數,與京津高層次人才數量存在巨大差距。


02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河北高等教育目前的「瓶頸」現狀,可能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1.歷史影響。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前,以「東方康奈爾」唐山交通大學為代表的一批高校享譽國際,期間共培養國內外著名院士73名,更有茅以升、竺可楨、黃萬里等一批知名專家。院系大調整後,唐山交大、河北農大等一批當時的高水平大學被分拆支援全國十餘所高校,對於河北而言,人才體系,硬體設施,文化傳承等河北高等教育發展基礎被極大削弱。

2.「虹吸」效應。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高層次人才的交流往來頻率得到普遍提升, 但由於京津在薪資待遇和學科發展方面的比較優勢,同時京津冀高校畢業生在求學或工作時,更傾向選擇京津,伴隨京津出台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落戶政策以及省際交通網絡系統完善便利,對河北省高層次人才的「虹吸」作用仍然存在加劇的可能。


3.行政壁壘。京津冀三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不同。京津同為直轄市,北京同時也是首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與京津相比,河北作為拱衛首都的政治「護城河」,與京津在高等教育資源和發展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不同程度的地方本位主義,造成三地高等教育各自為政,行政壁壘所固有的利益分配機制,阻礙了高等教育資源自由流動。

4.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是支撐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河北經濟發展雖然在過去幾年較快增長,但受調整產業結構和淘汰落後產能影響,經濟發展各項指標均不容樂觀,人均水平與京津仍有不小差距,相較於京津兩地經濟發展的差距更是巨大。在高等教育軟硬體投入方面「欠帳」較多,嚴重製約了河北高等教育發展。


03 解鈴還須繫鈴人

時常聽到身邊朋友抱怨,河北高考太「卷」了,700分也上不了清北,多幾所「985」「211」大學該多好呀。可這只是看的「表象」,除了北京科技大學等4校在雄安規劃建設分校區外,北京理工大學正在規劃建設張家口懷來校區,河北工業大學也在研究設立石家莊研究生院。重點高校在河北設立分校區,對於促進河北高等教育發展確實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但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困境,還要聚焦根源、多點突破。

1.立足本地實際。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根據產業特色與優勢積極發展適合自身的高等教育。重點支持2—3所省內骨幹高校建設「雙一流」建設高校,努力爭列國內高水平大學;選取3—4所高校,全力打造地區或重點行業高水平大學。優先支持將河北現有進入ESI全球學科前1%的學科打造成為成為國內一流學科,做好優勢學科培育儲備。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通過設立高等教育發展基金、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支持高校建設與優勢學科發展。


2.打造人才高地。鼓勵靈活引進人才,通過河北高校與京津高校交流合作,吸引京津高層次人才通過掛職、兼職、技術諮詢等形式來冀工作,為河北高等教育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加強學科隊伍建設,建立薪資待遇與科研水平關聯機制,不斷提升學科建設主動性積極性。支持高校制定人才科學培養目標,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創先爭優,全方位提升綜合素質。不定期邀請院士、長江學者等專家學者開展學術講座或科研究交流。根據學科專業方向需求完善硬體設施,培創良好科研環境。

3.強化科技創新。整合現有科技研發資源,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不斷激發河北科技創新活力動力。聚焦高校優勢學科相關產業,謀劃推進項目建設,努力培育科技型、高成長企業和國家級孵化平台。發揮高校科研創新能力,充分利用高校及其周邊科技創新資源,加快實現科技創新平台優化升級。深化與京津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加速科研資源的聚集和累積,從「京津研發河北轉化」著手,加快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和落地,切實提升河北科技創新能力水平。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或私信交流,感謝大力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