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旅遊也能玩轉國慶假期,這些DIY體驗你試過嗎?

南國早報 發佈 2022-10-16T03:32:06.538244+00:00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 發布時間:57分鐘前 記者:陸欣楠/文 鄒財麟/圖 國慶假期沒出去旅遊,那就得在本地玩出花來。體驗非遺剪紙、親手製作木製品,縫製皮具……這個國慶假期,不少南寧市民選擇約上親朋好友,尋一處靜謐的手工坊,一起打磨鑿刻,體驗一番動手的樂趣,享受一段久違的平靜時光。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 發布時間:57分鐘前 記者:陸欣楠/文 鄒財麟/圖

國慶假期沒出去旅遊,那就得在本地玩出花來。體驗非遺剪紙、親手製作木製品,縫製皮具……這個國慶假期,不少南寧市民選擇約上親朋好友,尋一處靜謐的手工坊,一起打磨鑿刻,體驗一番動手的樂趣,享受一段久違的平靜時光。

市民正在體驗木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陸欣楠攝

假期除了逛公園,還能帶娃去哪?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通過孩子們的一雙巧手,就能變出一幅幅美麗的圖案。10月3日,在南寧市青秀區茶花園路的一家書店裡,南寧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鍾昀睿正在指導孩子們剪紙技巧。大家在手工體驗活動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和傳承手藝人的匠心精神,度過了不一樣的國慶假期。除了剪紙之外,南寧市的各類手工體驗館都成了家長假期帶娃的好去處。

市民在製作木工梳子。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鄒財麟攝

「小朋友在家裡就酷愛做『工匠』,趁著假期便帶他來木工坊體驗一番。」在青秀區的一家木工坊里,家長丁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小時候就有一套玩具工具箱,裡面有螺絲刀、電鑽等玩具工具,經常拿來敲敲打打,「她說做木工比看電視更有意思。」

在朝陽廣場一家陶藝體驗店裡,一塊不起眼的泥巴,經過孩子的捏、揉、搓、拉,很快就變成了一個作品。「這個過程對孩子的手、眼、腦協調發展有很好的幫助。」市民張先生表示,來這裡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免去了景區的擁擠。

獨一無二的作品,為生活添彩

記者走訪發現,除了帶娃的家長,不少情侶和閨蜜朋友也選擇在假期來這種小工坊體驗DIY的樂趣。「拿起工具敲敲打打,花3個小時做出一件手工成品,覺得很有趣也很有意義。」10月4日,在東協商務區的一家手作體驗工作室里,一對情侶正在製作皮質鑰匙扣,他們對記者表示,手工製作皮具需要一針一線重複進行,相比商店裡的流水線產品,更有溫度和質感,也更具紀念意義。

一對情侶正在製作皮質鑰匙扣。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陸欣楠攝

「在製作過程中相互交流學習,既認識了新事物,又結識了新朋友。」「一針一線地製作,需要有耐心,過程很解壓。」在南寧市新民路的一家布藝工作室里,記者也聽到了這樣的話。這家工作室的主理人表示,在整個手工體驗過程中,大家反饋得最多的就是「靜下心來製作東西後,煩惱就會悄然消去」。

手工體驗館裡擺滿了各種皮具,市民可以選擇自己想製作的款式。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陸欣楠攝

假期需解壓,新潮的DIY體驗好玩又「上頭」

如今,手工體驗的類型越來越豐富,除了木工、皮具、布藝外,年輕人又有了新玩法——Tufting(簇絨)、流體熊、肌理畫、馬賽克嵌畫等新潮的DIY體驗,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很多人在沉浸式體驗了一把藝術創作後,便直呼「解壓又『上頭』!」

Tufting,更通俗的叫法是「戳戳秀」,只要一把簇絨槍、一塊布、幾卷棉線,就能在畫布上開始「突突突」,從而製作出杯墊、包包地毯等毛線製品。10月5日,南寧一所大學附近的手工藝術體驗館裡聚滿了前來體驗DIY的年輕人,幾組人各自在自己的地毯布前忙活著,此起彼伏的「突突」聲顯得格外熱鬧。

市民正在體驗Tufting。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鄒財麟攝

「Tufting十分解壓,『突突突』,感覺把煩惱打掉了。」在現場,一對自稱是「扎男扎女」的年輕人,正在體驗Tufting,他們一起製作地毯和錢包,玩得不亦樂乎。

而在一旁嘗試流體熊DIY的年輕人,則往白色的熊擺件身上淋上調好的塗料,製作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熊」。玩家小潘稱自己已經「上癮」,攪顏料、淋顏料的過程讓她感到十分治癒,「六個字形容——根本停不下來。」小潘介紹,這個假期,她的不少同學和朋友都會結伴前來,體驗這類過程解壓又能收穫紀念品的DIY項目。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