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受氣候變化影響,美國東海岸已成超強颶風滋生地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10-18T10:38:17.346045+00:00

當地時間10月17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美國大西洋沿岸已成為超強颶風的滋生地,而如果人類繼續依賴化石燃料的話,颶風可能會對世界各國沿海地區造成更沉重的打擊。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5日,美國佛羅里達州,颶風「伊恩」過後,麥爾斯堡海灘正在進行恢復工作。人民視覺 圖

當地時間10月17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美國大西洋沿岸已成為超強颶風的滋生地,而如果人類繼續依賴化石燃料的話,颶風可能會對世界各國沿海地區造成更沉重的打擊。

據英國《衛報》10月17日報導,這項研究發現,過去40年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所引起的全球變暖,是導致美國東海岸風暴和洪水災害日益嚴重的主要因素。風暴聚集起能量變得更快,官方向居民及時發出警告和疏散命令因而也愈發困難。

另據美國廣播公司(ABC)10月17日報導,通過分析風暴活動及其形成條件,研究人員發現,1979年至2018年期間,美國大西洋海岸附近颶風增強的速度顯著攀升。

美國能源部所屬的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氣候專家、本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巴拉古魯(Karthik Balaguru)對ABC表示,颶風增強的速度攀升「很可能是由於氣候變化」。

一場風暴的強度迅速增強需要近乎完美的自然條件,以前這種條件很難具備。但據《衛報》報導,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這種完美自然條件的組成部分,例如溫暖的海洋表面、高濕度、低風切變和空氣的旋轉運動(渦度)等,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

巴拉古魯表示,美國東海岸「近岸環境對颶風絕對變得更加有利」,「這與我們在該地區觀察到的颶風強度的增強非常吻合」。

巴拉古魯還說,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沿海居民、決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有著深遠的意義」。

據報導,該研究另一名作者、大氣科學家梁麗蓉(Ruby Leung)也指出:「沿海地區颶風行為的變化,可能會影響世界各地的大量人口。」

預測模型顯示,人類若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遏制溫室氣體排放,這種破壞性的趨勢似乎將繼續下去。巴拉古魯還特別指出,除了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氣候變化,自然因素「確實發揮了作用,但程度較小」。

颶風「伊恩」上月末至本月初襲擊美國東海岸,據央視新聞10月9日報導,「伊恩」在美國已造成131人死亡,其中在重災區佛羅里達州造成126人死亡。根據美國一家專業風險管理公司的最新估算,「伊恩」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高達6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24億元)。在經濟損失方面,「伊恩」僅次於十多年前的「卡特里娜」颶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