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曝光!這顆恆星圍繞著一個黑洞,其繞形像義大利麵

天文在線 發佈 2022-10-18T18:04:49.529613+00:00

天文學家觀察到一個巨大的黑洞正在吞噬一顆義大利麵狀的恆星。黑洞會撕裂一顆恆星,留下一長串恆星物質,然後把自己包裹在黑洞周圍。(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CXC/ M.維斯)(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CXC / M.

天文學家觀察到一個巨大的黑洞正在吞噬一顆義大利麵狀的恆星。

黑洞會撕裂一顆恆星,留下一長串恆星物質,然後把自己包裹在黑洞周圍。(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CXC/ M.維斯)(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CXC / M.維斯)

科學家首次發現了圍繞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細絲物質,這表明一顆被黑洞引力困住的恆星剛剛被「義大利麵條化」摧毀。

天文學家認為,這種通常被稱為潮汐干擾的效應之所以發生,是因為黑洞的引力對靠近黑洞的恆星一側的吸引力更強。黑洞首先將恆星撕裂,然後吸入其中的物質,在這個過程中將恆星變成一條長長的絲狀。在此之前,恆星因太靠近星系中心而遭遇劇烈死亡的唯一證據,是天文學家偶爾觀測到的超大質量黑洞發出的電磁輻射短爆發。然而,直到現在,科學家們才看到黑洞附近某顆恆星實際存在物理性絲狀的證據。

這項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來自荷蘭空間研究所(SRON)和荷蘭內梅堡大學的一組天文學家已經成功地在一個遙遠黑洞的兩極附近的光譜吸收線上探測到這樣一顆義大利麵條狀的恆星。吸收線是在某個源發出的電磁輻射的連續光譜中探測到的異常的暗線,在這種情況下是一個黑洞。當吸收了部分電磁輻射的物質(在這種情況下是義大利麵狀的恆星)遮蔽了源時,就會出現這些線。

天文學家在觀察黑洞的旋轉極時觀察到了光譜吸收線。觀測結果推測,有一股物質像棉線球一樣纏繞在黑洞周圍多次,科學家們在一份聲明中說到。該研究小組認為,這些物質就是圍繞黑洞旋轉時被撕裂的恆星,然後消失在黑洞中。吸積物盤已知存在於黑洞赤道附近。由被黑洞吸引但尚未被黑洞吞噬的物質組成的圓盤以非常高的速度圍繞赤道旋轉,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熱量、x射線和伽馬射線。

「吸收線很窄」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賈科莫·坎尼扎羅(Giacomo Cannizzaro)說。「它們不會因為都卜勒效應而變寬,就像你在觀察旋轉的圓盤時所期望的那樣。」都卜勒效應是由吸積盤中的物質快速運動引起的,它會根據源是朝向觀測者還是遠離觀測者而拉伸或收縮電磁波。因此,吸積盤遠離地球的那部分發出的光會更亮,但科學家們並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證據。

研究人員還在聲明中表示,他們知道自己面對的是黑洞極點,因為他們可以探測到x射線。該聲明稱:「吸積盤是黑洞系統中唯一發出這種輻射的部分。「如果我們從側面觀察,我們就看不到吸積盤的x射線。」

超大質量黑洞比太陽重數百萬倍,甚至數十億倍,據信潛伏在大多數星系的中心。

它們成長了數十億年,吞噬掉所有落入它們引力懷抱的東西。天文學家之所以能探測到黑洞,是因為它們在吞噬周圍氣體和物質時釋放出明亮的x射線。

在星系中心繞軌道運行的恆星可能偶爾會在離黑洞非常近的地方徘徊,從而被黑洞的引力捕獲。它們被拉得越來越近,最終以義大利麵條的形式過早死亡。

相關知識

黑洞是時空展現出極端強大的引力,以致於所有粒子、甚至光這樣的電磁輻射都不能逃逸的區域。廣義相對論預測,足夠緊密的質量可以扭曲時空,形成黑洞;不可能從該區域逃離的邊界稱為事件視界。雖然,事件視界對穿越它的物體的命運和情況有巨大影響,但對該地區的觀測似乎未能探測到任何特徵。在許多方面,黑洞就像一個理想的黑體,它不反光。

BY:Tereza Pultarova

FY: 龍城D哥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