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整版關注!遂寧「三城」蓄勢騰飛「三都」加速崛起

遂寧新聞網 發佈 2022-10-19T21:18:44.615927+00:00

《四川日報》整版關注。9月25日,銅陵市華創新材料有限公司總投資約90億元的鋰電項目簽約落戶遂寧高新區,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約100億元;

10月16日

《四川日報》整版關注

遂寧「三城」「三都」建設

一起來看

↓↓

2022年10月16日《四川日報》T42版

原文如下:

遂寧「三城」蓄勢騰飛 「三都」加速崛起

在加速升騰「成渝之星」的征程上奮勇前進

金秋遂寧,捷報頻傳!

9月25日,銅陵市華創新材料有限公司總投資約90億元的鋰電項目簽約落戶遂寧高新區,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約100億元;9月27日,遂寧市安居區政府與10家企業分別簽署新投資項目或增資項目協議,總投資達131.7億元;9月29日,遂德高速全線建成通車,進入試運營階段,至此,遂寧「1環9射」高速公路網正式成形……

而這幾天,也正是遂寧「9·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關鍵階段。通過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遂寧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用時10天,全市全域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迎難而上、激流勇進!「決戰即決勝」的背後,無不生動詮釋著遂寧全力以赴的奮進姿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遂州兒女踔厲奮發,砥礪前行,全市經濟規模不斷躍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步穩蹄疾。從2011年全市GDP不足600億元,到2021年突破1500億元大關,遂寧10年跨越10個百億元台階。

積勢蓄能布新局、砥礪前行譜新篇。當前,遂寧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戰略牽引,圍繞建設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和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的發展定位,聚焦升騰「成渝之星」,奮力築「三城」(綠色智造名城、生態公園名城、養心文旅名城)興「三都」(西部水都、東方氣都、世界鋰都),大力實施「六大對標競進行動」,乘勢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遂寧新征程。

俯瞰遂寧城區。在務實建設「西部水都」的過程中,遂寧堅持不僅要塑造「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景觀,更要推動水環境資源的有效轉化,形成「湖中有島、島上有景、景里有業」的產業格局,構建「西部水都」品牌體系。李四海 攝

以產為核

成渝發展主軸

綠色經濟強市加速崛起

9月28日,遂寧射洪經開區,富臨精工射洪二期年產8萬噸新型磷酸鐵鋰項目正式投產,與此同時,其一期項目通過技改擴能實現升級滿產,達到6萬噸年產能。這意味著,富臨精工射洪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實現整體投產,距離其成長為百億產值企業更進一步,也為射洪打造全產業鏈條的鋰電新能源集群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遂寧鋰電產業發展核心區和成渝地區規模最大的鋰電材料生產基地,射洪經開區目前已擁有鋰電相關產業企業35家,產業項目49個,已建成投產項目22個,鋰電產業上、中、下游及配套產業日趨完善,逐漸形成高度融合之勢。更為可喜的是,園區預計2022年可實現產值達300億元,較去年實現翻番。

一組數據令人振奮!今年1至7月,遂寧全市鋰電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速367%,實現營業收入24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約500%;全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4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40%以上。

遂寧依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打造千億綠色化工產業基地,加速建設「東方

氣都"。圖為遂潼天然氣綜合利用產業園。遂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鋰」想絕非一枝獨秀,產業之「花」正在遂寧競相開放。在遂寧經開區,PCB(印製電路板)、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等眾多企業從年初就開始滿負荷運轉,公司訂單早已排滿;在遂寧市安居區,遂寧儲氣調峰基地項目也在全速推進,項目投運後,可實現每天96萬標準立方米的調峰能力。

當前,遂寧正搶抓「雙碳」目標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強力打造千億鋰電產業集群,為加速升騰「成渝之星」提供更強大的綠色動能支撐,建設「綠色智造名城」。圖為位於安居經開區的四川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遂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實際上,構建「3+3+3」現代工業體系,正是遂寧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務實之舉。如今,綠色低碳理念已融入這座城市的發展肌理,並不斷推動著全市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不斷提升產業能級。

數據顯示,去年遂寧工業增加值對GDP增長貢獻率達39.7%,正處在向工業化中期加速邁進的節點。站上關鍵節點,遂寧堅定以建設「綠色智造名城」為目標,把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到底。

綠色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串起遂寧強大的發展勢能。去年,全市鋰電、能源化工、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產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 67.3%、43.1%、30.4%、11.2%。今年1至7月,全市「3+3+3」現代工業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5個百分點。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遂寧堅持以綠色為導向、以市場為核心、以科技為支撐,全面推動農業「穩大盤」、工業「挑大樑」、三產「擔大任」,深度融入成渝地區產業協作體系,加快構建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大中小企業共生、一二三產業齊興的現代產業體系,為成渝地區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城為基

「高顏值」城市環境

賦能「高品質」生活之都

初秋,行走於遂州大地,一灣清澈的涪江水穿城而過,在藍天白雲與遠山的映襯下,整座城市仿佛映入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優良的生態環境,成就了這座城市的魅力本底。

自古人因水而聚、城因水而興。行走遂寧,城中水系相連成脈,湖庫星羅棋布,涪江、渠河、聯盟河穿城而過、繞城而流的水域面積達15.71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18%。

立足水資源,做好「水文章」。遂寧提出,堅持「生態水都、文態水都、業態水都、形態水都」四態合一,務實建設「西部水都」:到2025年,遂寧市主城區海綿城市達標面積占比55%以上;加快全市河、湖生態化治理,初步形成「一核、兩廊、三軸、四區、四帶」的「西部水都」發展格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遂寧「西部水都」建設思路中,不僅要塑造「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景觀,更要推動得天獨厚的水環境資源的有效轉化,形成「湖中有島、島上有景、景里有業」的產業格局。以豐富的水資源為依託,大力發展水上運動、全力打造水上娛樂、全面豐富水上業態,尤其是利用良好水環境帶動以觀音湖為核心的市域經濟及旅遊產業發展,構建「西部水都」品牌體系。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季,遂寧市第八屆觀音湖荷花節成功舉辦,在豐富市民及遊客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成為營銷和展示觀音湖旅遊度假區的平台。與此同時,以穿城而過的涪江東岸為骨架,一個集綠色、生態、文化、經濟、品牌為一體的濱水觀光中心——遂寧市觀音湖旅遊度假區日趨成熟,並於今年5月獲批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加快建設「生態公園名城」,截至去年底,遂寧市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地率超37%,綠化覆蓋率超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61平方米,全市城市公園總數達66個,每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指數達0.22,是標準的近4倍。廖錦輝 攝

既要水清,也要城綠。在加快建設「西部水都」的同時,「生態公園名城」的建設也在同步推進。截至去年底,遂寧市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地率超37%,綠化覆蓋率超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61平方米,全市城市公園總數達66個,每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指數達0.22,是標準的近4倍。而根據規劃,到2025年,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實現4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全面建成西部地區「生態公園名城」。

如今,約上三五個好友到自家樓下的「五彩之心」看夜景、吃夜宵,成了家住河東新區朝陽路的市民李梅的日常安排,「這裡不僅綠化景觀好,還有不少休閒娛樂的地方,不時還有文藝展演。」李梅說,「五彩之心」開街後,就成了大家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街區周邊的餐飲、兒童遊樂等商業業態也逐漸發展起來。

「五彩之心」並非個例。實際上,在建設「生態公園名城」的過程中,遂寧始終堅持以生態打底、用公園塑形、借綠道聚景、造場景營城,將全生命周期公園打造作為重要的民生福祉,通過不斷豐富完善生態公園建設內涵,規劃發展文化體驗、購物娛樂、運動休閒、智慧創新4類基礎業態,便民生活、多元餐飲、科普研學、度假康養4類差異化業態,通過業態的有機植入,促進生態公園從「景觀性」向「景觀+功能」轉變,從「好看」向「好看+好用」轉變,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生態福利的同時,也能在多元立體的「公園+」消費場景享受城市發展的紅利,實現城市環境的「高顏值」賦能人民生活的「高品質」。

如今的遂寧,全域優良生態本底得到進一步夯實,眺望涪江兩岸,漫步東西兩城,從湖泊水繫到公園綠地,從城市幹道到街頭巷尾,從公共區域到商住小區,可以全時空、全領域感受到遂寧「山水林田湖島」環境之美,「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格局之美以及「疏密有度、錯落有致」的風貌之美,一個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正加速崛起。

以文鑄魂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上

築起「養心文旅名城」

「為了您,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初到遂寧,常會看到這句溫情的話語。溫情「表白」的背後,蘊含的是遂寧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遂寧於1985年建市,其作為地名始於東晉大將桓溫平蜀後,寓意「平息戰亂,遂得安寧」。在悠久的歲月長河中,這裡先後孕育了陳子昂、王灼、張鵬翮、張問陶等一批英才俊傑,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文賢之邦」的美譽。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搶抓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機遇,加速升騰「成渝之星」,遂寧以文化鑄魂,旅遊賦能,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詩酒文化、書法文化、卓筒井文化等,加快推進文化傳承、打造旅遊標識,打好養心文化牌、走好文旅融合路,將文化內容、文明符號植入景區景點,講好「有意思、有意象、有意境、有意蘊、有意義」的遂寧故事,加快建設知名度高、美譽度高的養心文化旅遊城市。

近日,在天上宮觀音繡藝術坊,蜀繡觀音繡傳承人黃海彥正和繡娘們一起完成一幅繡品。在這幅名為《錦繡山河 鳳舞九天》的作品中,有壯闊山河、翠綠青松,遂寧的觀音湖、東山、西山鑲嵌其中,一針一線都在述說獨特的遂寧魅力。

於傳承之上再發揚,以不變初心演繹發揚傳統文化。「非遺」是遂寧文旅的一抹亮色,也是有代表性的一個切片,為具有遂寧特色的城市風格增添了意境。截至目前,遂寧全市經評審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計216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15項、市級32項、縣級166項。

與文化交心,能讓心靈舒緩,也能得到很多啟示。在2022四川特色旅遊商品大賽上,具有遂寧本土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斬獲金獎2個、銀獎2個、銅獎3個,金獎數量首次在全省除成都以外的20個市州中排名第一。

同時,更多的文旅元素展現於城市形態,見於大街小巷、廣場集市,更多的文化內容、文明符號植入景區景點,演繹著遂寧獨特的精神氣質。

不限於城市、景區,在遂寧廣袤的鄉野之間,這種氣質仍在延伸。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公示了「2022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遂寧市安居區常理鎮海龍村榜上有名。

作為「中國沼氣能源革命第一村」,海龍村深耕「沼氣文化」,以「海龍凱歌」園區項目建設為契機,展示70、80年代農村生活場景,為遊客打造一波滿滿的「回憶殺」。

漫步景區,歷史舊居、沼氣文化陳列館等特色景點次第排開,從不同角度講述著時代故事。

當前,文旅產業、農業正向三次產業滲透,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日益凸顯。搶抓農文旅融合發展風口,遂寧結合片區劃分,堅持能融盡融,將文旅產業與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結合起來,更好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催化、集成作用。與此同時,深挖歷史脈絡,提煉文化內涵,梳理城鄉文態,著力構建「養心文化」譜系,努力培育辨識度高、生命力強的「大文化IP」。

與「海龍凱歌」相呼應,近一年來,「永和家園」「宋井桃源」等一批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建設目標的園區相繼建成,成為「網紅打卡地」。而這些項目的建設,也進一步推動遂寧鄉村旅遊、全域文旅繁榮發展,助力遂寧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遂寧全市25個重點文旅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6.64億元。對標趕超中,每個文旅IP都在提檔升級:高峰山積極推動4A級景區創建;七彩明珠景區與新華文軒等企業深度合作,大力培育研學旅行業態;伍先華舊居被命名為四川省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3536菊谷」入選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

隨著品牌打造佳作迭出,遂寧全域旅遊的魅力正有力彰顯!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劉峻江

責編:李 柳

編審:陳 艷

終審:周一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