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教學天花板 文都知興這位陸續老師屬實太會了

文都教育 發佈 2022-10-21T14:11:42.987550+00:00

自2016年開始,陸老師的職業公考培訓生涯已過六載,與許多不同年齡階段和性格秉性的學生結下了師生緣分,將他們推上了成功之岸。

說起陸續老師,他既是一名主要從事公考及公安聯考培訓的文都青年教師,又是天津文都綜合校區的省校長。自2016年開始,陸老師的職業公考培訓生涯已過六載,與許多不同年齡階段和性格秉性的學生結下了師生緣分,將他們推上了成功之岸。其實,在成為培訓行業的一名職業教師之前,陸老師曾在法院和紀檢機關有過9年工作經歷。那麼,是怎樣的契機讓他做出從「體制內」到「創業者」這一轉型的決定的呢?

「不是我驕傲,當時我的考試成績確實是非常好。」他笑談。他自認公考成績優異,便在工作之餘進行經驗分享,結果「沒想到,這一講,大家真的都『陸續』上岸了」。這讓最初從未想過專職從事教育的他一步步走向現在看來「最好的安排」。

初心不改:從業餘到專業

陸老師表示,好的經驗是值得分享的,尤其是對於公考面試而言;而「分享」也是他開始從事公考面試培訓的初心。嚴格來說,最初他所做的並非完整的「培訓」,只是停留在「輔導」的程度。他回憶道,最初的學生通過一個公共平台找到他,他在工作之餘進行每晚兩個小時的面試經驗分享,效果卻好得出奇:這位學生僅憑五天、總計十小時的學習就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的公務員面試。2017年,開辦的山東省省考面試暑期班,利用假期時間,使得全班72名學員中有69名一舉通過被譽為「全國最難」的山東省公務員面試。這些經歷使他對自己的經驗更有信心,也更加堅定了要將自己的經驗體系化、專業化,分享給更多學生的念頭。

他說,考試一共有四方主體:出題人、閱卷人、答卷人、過來人。自己作為過來人,能為未來的答卷人做的就是理清出題思路、傳授答題經驗。到如今,許多基於實戰的教學理論已經成型,他將這些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們:「公考十六字」——黨媒思維、機關經驗、雷霆手段、出口成章;又如「申論三部曲」,在完成小題與作文的訓練後,還需要將申論融入日常點滴當中以鞏固學習、加深記憶;申論需要的是理科思維,雖然題目會變,知識要素卻不會變化……同時,他也坦言,面試可能能夠速成,筆試卻無此捷徑,切實積累才是王道,細心的小夥伴在學習強國平台搜「公務員面試」第一個課就是他講面試高分思維。

身份磨合:調整心態再出發

從辦公桌到講台,陸老師雖戲稱「只是動作變了,從『坐在台上』變成了『站在台上』而已」,但身份的變化的確成為了一個不小的挑戰。一旦邁入專業教師的行列,學生就將成為未知元素:每個學生不僅個性不同、學習習慣各不相同,而且學習經歷、知識基礎也不一樣。起初,如何把握這些不同,並找到一條調和的教學之道成為了陸老師所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出身孔子之鄉的他因循古人之智慧,選擇「因材施教」:成為學生的「放大鏡」,放大每個學生的最大閃光點,從而能在公考面試中大放異彩,突出重圍。

然而,務實和務虛需要雙管齊下、軟硬兼施;面試只是公考的第二環節,筆試仍然是一道繞不開的檻,因此,打牢基礎知識是必須的,也是關鍵的。陸老師表示,自己更擅長讓學生從好到優,此前卻很少接觸基礎知識的教授,正所謂「三生萬物」容易,如何解決「道生一」更難。對於這一問題,他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將自己的個人經驗轉變為理論,再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在如此反覆當中不斷總結和改善,最終才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的基礎教學體系,解決了學生入門悟「道」的問題。

寄語青春:腳下的路最重要

陸老師敏銳地發現,尤其是疫情以來,高校畢業生的狀況發生了明顯變化:考研熱和考公熱來勢洶洶、愈演愈烈;學習就像一口熱鍋,而學生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埋頭學習卻不知為何而學、學有何用、學向何方。他認為,考研熱和考公熱是疫情之下就業市場進一步「內卷」的副產品,與此同時,市場招聘的用人門檻抬高對這兩輪熱潮起了助推作用。此外,一部分大學生缺乏明確的生涯規劃,也容易被捲入兩輪熱潮。由此一來,高校畢業生的思想包袱越來越重,在身心壓力和外界壓力的多重擠壓之下陷入精神內耗,學習也停滯不前。

「說一千道一萬,兩橫一豎是關鍵。」從事公考培訓的陸老師已見過許多這樣的學生,他也總是用這句接地氣的座右銘來激勵他們:不必後悔曾經,也無需過早地擔憂明天,關鍵是把握現在,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如果尚不清楚是否應該跳入考研和考公的洪流,那麼不妨遵從內心,尊重愛好,先就業再擇業也不失為一個選擇。陸老師提到,自己帶過一名學生,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出身,只因心中一直有著成為中央公務員的願望,踏踏實實勤學奮戰五年,終於從一線村官走到中央機關,圓夢北京。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他以「心如水之源」五字寄語後來學子:只要走對方向、肯下工夫,無論選擇哪條道路,都會成為寶貴的人生財富。

「我的人生信條其實很簡單」,陸老師說道,「既要do right things(做正確的事),也要do things right(正確地做事)。」自稱工作型人格的他喜歡被工作填滿的充實感與安心感,但他也坦誠相告「在家庭陪伴上有欠缺,已經很久沒有和家人一起逛過街了」。他笑稱,自己應該向自己的學生們學習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在將來能夠慢慢平衡工作與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