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700年前的「黑死病」影響今天人類的健康

新京報 發佈 2022-10-21T15:44:45.854344+00:00

據英國廣播公司10月20日報導,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前沿研究表明,700年前的「黑死病」大流行留下了基因印記,至今影響著人類的健康。

新京報訊(記者陳奕凱)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0月20日報導,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前沿研究表明,700年前的「黑死病」(鼠疫)大流行留下了基因印記,至今影響著人類的健康。

研究人員分析了從206具古代人體遺骸提取的基因樣本,分析「黑死病」大流行前、中、後的基因變化。這些人體遺骸部分來自英國倫敦的東史密斯菲爾德「萬人坑」,這座「萬人坑」曾被用於埋葬「黑死病」大流行中的死者。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人類基因突變幫助當時的人們在「黑死病」大流行中倖存,然而,這些基因突變與多種至今困擾人類的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比如炎症性腸道疾病克羅恩病。

研究人員還使用現代人血液與導致「黑死病」的鼠疫耶爾森菌進行實驗,發現帶有上述突變基因的現代人類血液對鼠疫耶爾森菌更具抵抗力。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進化遺傳學教授昂德里克·波伊納(Hendrik Poinar)表示,這項研究令人大開眼界,「黑死病」大流行是迄今為止發生在人類身上最大規模的自然選擇事件。

「黑死病」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流行病。14世紀中葉,「黑死病」席捲歐洲等地,造成數千萬人死亡。不過,該報導稱,新冠疫情不至於像「黑死病」大流行一樣改變人類基因。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立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