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這十年

文化產業新聞 發佈 2022-10-21T19:21:11.844709+00:00

日前,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欄目推出《中國電影這十年——圖說電影》系列特別報導,聚焦電影市場這十年展現的澎湃動力,以及更加健全的產業體系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因為一款疑似「日本鬼子」的軍綠色冬裝,國貨李寧近日陷入「媚日」風波,而其高管暗諷消費者的朋友圈更是為這個輿論事件添了一把火。在消費者的質疑聲討中,李寧的「公關牌」打得稀碎。面對此等輿情危機,品牌方到底該怎麼做?而我們又能從此次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訓?關注"文化產業觀察",回復"李寧公關」了解更多信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電影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繁榮發展的黃金時期。電影精品不斷湧現,電影人創作熱情旺盛蓬勃,電影票房大盤不斷刷新新高。


日前,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欄目推出《中國電影這十年——圖說電影》系列特別報導,聚焦電影市場這十年展現的澎湃動力,以及更加健全的產業體系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中國電影市場騰飛的十年


電影票房節節攀升

十年奮進,砥礪前行,中國電影市場展現澎湃動力。在2012-2021年中,我國電影總票房累計高達4070.9億元,城市院線總觀影人次累計約113.2億。2020年、2021年,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連續兩年穩居全球電影市場第一。


十年間,國產電影票房占市場份額比重整體穩步向前,從2013年開始超過50%,到2021年時國產電影票房占市場份額比重最高已達84.49%。在中國影史票房榜中,排名前十的電影有九部都是國產片。


春節檔累計票房達78.2億

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的電影檔期不斷發展成熟,以春節檔、國慶檔為代表的主要檔期票房穩步走高,清明、五一、中秋等新興的小檔期也有亮眼表現。


2012到2019年,我國春節檔的票房數字不斷刷新,檔期內上映的影片也越來越多樣化,我們不僅能看到合家歡的喜劇、大製作的奇幻,還能看到驚險緊張的戰爭片、新近崛起的國產科幻片等等,中國觀眾有了越來越豐富的觀影選擇。

2020年由於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春節檔上升的腳步暫緩。但是2021年,即便仍處於疫情的持續影響下,重磅回歸的春節檔還是一鳴驚人,票房再創新高,在大年初一這一天票房就達到了16.9億,檔期累計票房達到78.2億元,春節檔七天對全年總票房的貢獻率達16.6%。看得出來,春節檔逐漸躍升為全年最重要的電影檔期之一。

這些年的國慶檔,《夏洛特煩惱》《湄公河行動》《羞羞的鐵拳》都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觀影記憶。2019年開始,國慶檔不但迎來了票房的突飛猛進,還出現了一大批符合國慶氛圍、充溢著家國情懷的影片。比如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的《我和我的家鄉》、2021年的《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


除此之外,近幾年不少小檔期也在逐漸形成規模,培養著觀眾在假期看電影的觀影習慣。比如清明檔、五一檔、中秋檔等等,不少小而美的影片瞄準了這些時機,力圖以黑馬姿態殺出重圍,就拿2021年來說,清明檔有《我的姐姐》、五一檔有《你的婚禮》《懸崖之上》,驚喜不斷。2022年也有一大批以親情、家庭為核心的中小成本影片瞄準了中秋檔,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也豐富著電影市場。


共有59部影片票房超10億



十年間,中國電影票房不斷刷新著紀錄。截至去年12月底,共有59部中國電影票房超過10億元,19部影片票房超20億,4部影片超50億。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十部國產電影全部誕生於這十年之內,目前居於第一的《長津湖》,就上映於2021年。而今年截止到現在,《長津湖之水門橋》不負眾望,加入40億梯隊,《獨行月球》以科幻加喜劇的驚艷表現突破30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作為春節檔的一匹黑馬衝進20億大軍,溫暖人心的《人生大事》《奇蹟·笨小孩》溫情加盟10億俱樂部,飽含家國情懷的《萬里歸途》也於近日突破十億票房。



2012年年度總票房在8月16日正式突破100億,這一年出現了中國影史上有記錄以來第一部票房破十億的國產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從上映到破十億用時21天。


接下來的幾年中,破百億時間點不斷提前,在2015年完成了一個重要的跨越, 4月5日這一天,中國電影年度票房首次在100天之內達到100億,這一年不僅有個開門紅,暑期檔還出現了第一部突破20億的國產影片《捉妖記》。2016年,2月23日年度總票房就突破了百億,僅用時54天。這背後有一部電影功不可沒,就是首部突破30億的國產影片《美人魚》。


2017年,中國電影在3月1日達成百億成就,這年7月,《戰狼2》橫空出世,票房先衝破40億,再闖過50億,把中國電影的單片票房又帶到一個新高度。2018、2019年中國觀眾們都在春節檔就見證了百億時刻。從這條時間軸上,我們能非常直觀地看到這個代表中國電影百億成就的小紅點越來越靠前,此時比起2012年已經提前了半年。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這個日子從春節推遲到了秋天,但中國電影票房還是在復工後的第76天突破100億,把春天帶回了影院。2021年,正值春節的影院恢復了往年的熱鬧,2月16日上午,票房突破百億,只用了47天,而且《唐人街探案3》從上映到票房突破10億,僅用時不到一天。


國產電影單片票房突破10億的速度從2012年的21天,到2021年的1天,是巨大的飛躍,也是十年間的節節攀登。在電影人和觀眾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電影將繼續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用更多的好作品延續榮耀時刻。



中國基建提速發展


十年來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為了滿足觀眾日益高漲的觀影需求,我國的電影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完善。全國電影銀幕總數持續穩定增長,2021年已達到82248塊,自2016年以來連續保持世界第一。



目前全國城市院線達到51條,十年間累計放映場次達6.8億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累計訂購場次達1.05億場。



這一個個龐大的數字背後是中國電影人和觀眾的合力,也是十年間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成績。



國產片份額提高,類型多樣化


十年間,國產電影票房占市場份額比重整體穩步向前,從2013年開始超過50%,到2021年時國產電影票房占市場份額比重最高已達84.49%。


在中國影史票房榜中,排名前十的電影有九部都是國產片。2015年至今,每年票房第一的桂冠都由國產電影摘得。



除了數量喜人,十年來國產影片在題材創作上更是百花齊放,軍事、戰爭、動作、喜劇、動畫和科幻等電影佳作不斷,老中青三代電影人攜手奮進,給觀眾留下了眾多難以忘懷的大銀幕記憶。




比如《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以《中國醫生》《守島人》為代表的新主流影片,以《流浪地球》為代表的科幻題材影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代表的國風動畫影片等,都為電影市場注入了多元活力,為人民奉獻了更優質的精神食糧。



中國成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疫情之前,全球電影票房從2010年的316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423億美元,其中,增量的七成來自中國,其他市場增幅有限。


疫情後,各國院線均受到重創,2020年,全球票房118億美元,降幅超過七成,其中,英國票房4億美元,美國票房22億美元,被中國市場超越。2021年,全球票房213億美元,英國票房8億美元,美國票房45億美元,恢復至疫情前的一半水平。中國內地以7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遠超北美市場的45億以及第二名日本的15億美元票房。


疫情前後中國和美國票房對比:


2019年度總票房:美國789億;中國642.6億

2020年度總票房:美國22億;中國204億

2021年度總票房:美國286.9億;中國472億


據大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單片票房TOP100中,國產電影數量達到27部,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帶貨」能力有目共睹。



十年來,我們從平原攀登至高峰,中國電影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


未來中國電影將繼續奉獻精品力作,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書寫美好中國故事,用銀幕禮讚偉大時代!


參考資料:中國電影頻道 文經新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