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格鬥術下的中國武術還能「站」起來嗎?

小小it流 發佈 2022-10-22T01:29:06.041987+00:00

這場鬧劇把裁判都搞蒙了,之前為馬大師對手王慶民擔心的裁判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馬大師心裡有數的加持下,硬是把自己的混元太極宗師的顏面,摔在了格鬥術的腳底下。那麼,這裡我想問的是,中華武術,曾經她是世界的,但她還是中國的嗎?

看了一遍馬大師被業餘武術愛好者KO三遍的視頻,被他直挺挺的倒下氣笑了。這場鬧劇把裁判都搞蒙了,之前為馬大師對手王慶民擔心的裁判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馬大師心裡有數的加持下,硬是把自己的混元太極宗師的顏面,摔在了格鬥術的腳底下。那麼,這裡我想問的是,中華武術,曾經她是世界的,但她還是中國的嗎?


讓人尷尬的武術現狀

有這麼種感覺,中華武術的家底快被折騰光了,試想,如果武術界再出幾個馬大師、閆大師、雷大師,我們都不好意思說中國武術有多麼的博大精深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或許將是我們中國武術最大的悲哀:我們硬是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金山給敗光了;更可悲的是,到了最後,連那麼一點虛名都被扒得乾乾淨淨。



所以,相信很多讀者也一樣,往往會戴上到底行不行的眼鏡看現在的功夫世界。畢竟,全國冠軍被混混KO、假大師、假拳等層出不窮的狀況耗光了大家的耐心和信任。中國武術,處在一個極其尷尬的氛圍里。


MMA/UFC折射出的武林窘境

1993年,首屆UFC在美國丹佛開戰,八位代表不同流派的選手在幾乎完全開放的規則下爭奪天下第一的頭銜!各種精彩紛呈的格鬥技碰撞與交融使UFC為代表的綜合格鬥風靡全球。



綜合格鬥,即MMA,是一種規則極為開放的競技格鬥運動。綜合格鬥比賽使用分指拳套,賽事規則既允許站立打擊,亦可進行地面纏鬥,比賽允許選手使用拳擊、巴西柔術、泰拳、摔跤、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散打等多種技術,被譽為搏擊運動中的「十項全能」。


2017年11月25日,UFC中國內地首秀,「UFC格鬥之夜:上海」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打響。當晚比賽共包括4場主賽和8場副賽。其中,主賽由比斯平對陣蓋斯特魯姆、李景亮對陣奧托、王冠對陣卡薩雷斯,以及薩利耶夫對陣加西亞。



由於UFC等MMA賽事集成了世界上所有頂尖的格鬥技巧,並且賽制規則相對開放,限制較少,因此,UFC酷炫的格鬥技巧、激烈的對抗性和熱血精神斬獲粉絲無數,UFC明星動輒千萬粉絲,成為體育界現象級盛事。UCF讓中國知道,世界當前的高水準格鬥競技到底是什麼樣子。


世界各國的MMA按實力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按排名是美國,巴西和俄羅斯,基本上頂尖的重量級MMA選手都來自這三個國家;第二梯隊按排名是日本,荷蘭和泰國,其中,日本是現代站立格鬥和MMA的主要發源國,荷蘭則是當今站立格鬥的王者,泰國則是立技的主要輸出國。剩餘的國家均屬第三梯隊。



這個時候,粉絲不由得想起中國歷史時期的巔峰武林,曾幾何時?武術高手輩出的中國,因何在世界格鬥圈中竟然站在了第三梯隊?


山巔之上的晚清、民國武術明星團

在之前,武者是要靠自己的一身修為混飯吃的,而這個「修為」用一個簡單直白的標準衡量,那就是殺人技藝的高低。古武乃殺人技,中華古武自從成型起,就是一門殘酷而簡單直白的殺人技術。


晚清、民國是亂世,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讓武術得到極大發展,實戰和理論體系均達到了高峰,成為中國武術的集大成時期,在這個氛圍下湧現了包括董海川、李三、郭雲深、韓慕俠、杜心武、王五、霍元甲、黃飛鴻、王子平、孫祿堂這樣的武術宗師。



那這些高人的武功都練到什麼程度呢?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說:「拳術之道,練要合道,是將真意化到至虛至無之境。不動之時,內中寂然空虛,無一動其心,致於忽然有不測之事,雖不見不聞,而能覺而避之,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因此,像董海川這樣的高手,哪怕被人從背後偷襲,他都能瞬間反制對方,神乎其技。



以孫祿堂為例,他是繼承了形意、八卦、太極三大內家拳的超級高手,實戰能力驚人,屢敗強敵,平生傳奇事跡無數,據傳在1930年,他已經是七十歲的晚年老人了,日本武術界從全國篩選出5名格鬥高手,來中國挑戰孫祿堂,但最終被他巧妙破敵,獲得了一戰五的最終勝利,堪稱奇蹟。這對MMA賽制中,不能跨越重量級這個天塹的說法,無疑是一記重錘。



另外,中國武術的另外一項成就,就是在世界諸多的武技中,只有中國武術完成了和自己文化的無縫乃至完美詮釋和融合,即孫祿堂說的合道,從而使武術成為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武術如修行之舟,成為天人感應、參悟大道的工具,這個理念,和陳鑫太極圖說中的以武證道論述不謀而合。



但是,隨著熱兵器的出現,那種「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的武術已成絕響,武術界已經出現了深深的「斷層」。中國武林,空有散落的精神,但無法形成合力,就像空有武術的土壤,但卻長不出參天大樹一樣,誠為可惜。


反思:我們丟了什麼?

翻翻近年的武術報導,大多是一種粉飾武術底蘊的文化氛圍,動輒干翻某國拳王,某大門大派傳人弟子奇異事等,但除了研究這種花架子的「武藝」之外,極少有人認真研究別人長處的內容,連有關的信息也甚為罕見。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MMA強國則是不放過任何機會,大量翻譯出版中國的拳書,甚至對某一拳種之內的各種流派的異同也在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許多MMA選手對中國的傳統武術學習之餘也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因此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國外使用的中國傳統武術,甚至保留了許多我們今天已經陌生的儀式和招法。



1980年,日本「新格鬥名人」田畑向泰拳師挑戰,竟被對方一腳掃斷左臂。其後,日本空手道全國冠軍澤村忠又被泰拳師當場踢成重傷,用擔架抬下場去。日本搏擊界視此為奇恥大辱,創立了踢拳道,專門研究對付泰拳的辦法。經過長期的秘密訓練之後,日本踢拳道協會選派滕原敏男遠征泰國,向現役泰拳拳王公開挑戰,終於以絕對優勢擊敗對方,打破了泰拳「站立格鬥,天下無敵」的神話。這是泰拳歷史上,第一次由外國人使用外國拳術打敗本國拳王,並且奪走「拳王」稱號。



傳統和遺產一定要服務於現代的實際,回顧一下日本人向泰拳挑戰的過程,我們應該有所啟迪,正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只有正視自己和現狀,才能正確的邁出前進步伐。


日本這樣的MMA強國對武術的重視由來已久,相傳在民國年間,孫祿堂先生連敗日本高手,名震中外,日方曾許以聘金二十萬元大洋,月薪兩萬元的高薪聘請他赴日授拳,結果孫先生斷然拒絕說:「不要說二十萬,就是給為萬萬錢,我也不教日本人!」。但問題是,在這種對武術的重視程度上,此消彼長,必然導致武術人才的大量外流,這是釜底抽薪式的挖牆腳。



中國武術因為底蘊豐厚,導致很多人盲目自信、封閉保守、不思進取和變通,阻礙了中國武術技擊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武術界中少部分人自我感覺良好,譁眾取寵,將自己門派的武功吹得神乎其神。但實際上呢?


  • 缺乏實戰,一上擂台就成了王八拳。對抗起來隨擊隨倒
  • 套路太多,偏離功夫本質,架子太花,表演成分太多,實戰性差
  • 培養高級格鬥人才的制度不夠科學先進、教練隊伍少
  • 要面子,丟里子,一旦失敗後面直接不參與,無視結果,在想像中戰勝敵人



武術格鬥名家蔡龍雲先生就深有感慨地說,近些年中國武術不提倡對抗性,變成了套路表演,這種武術沒有一點實戰性,但其實,中國功夫是很厲害的。而問題是,這種厲害的中國功夫,我們丟了嗎?


艱難前行的中國格鬥界

雖然和傳統的格鬥五小強美俄巴荷日還有很大差距,但中國目前的格鬥界基本面也逐漸向好,較好的商業氛圍使格鬥本身的發展得到良性發展,更多的格鬥拳手願意走出國門,敢於同高水準的對手PK,中國民眾對MMA運動的關注度和格鬥術的參與度提高,這都是很好的現象。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打通中國武術底蘊和現代格鬥的壁壘,在老祖宗的肩膀上再上層樓,建立科學、可持續的格鬥界人才輸出體系,並建立全國範圍內類似K1、UFC的,和國際接軌的實戰平台,而不是一人一個小山頭,雞犬相聞,打死不相往來,我們最迫切的,是讓經驗走向實戰,讓經驗開始流動、讓經驗開始開花結果。



同樣作為東亞國家,日本已經向奧運會貢獻了柔道、又多了空手道;韓國也貢獻了跆拳道;而我們自詡為東亞武道鼻祖的中國武術,卻還在電影屏幕上飛來飛去。因此,從國家層面,要高度重視精神合力,培養和招募一些國寶級武術大師作為教練團,走系統和規模化量產人才的機制,從而逐漸提升中國在武術上的國際影響力。



基於各種因素吧,中國格鬥界已然走在了轉型的路上,武林風、崑崙決、英雄傳說、勇士的榮耀等賽事逐漸以國際流行的自由搏擊規則進行比賽,雖然有很多不盡如意的干擾事件,但最終目標上,我們走在了逐漸和國際接軌的路上,從這一點上看,沒什麼毛病。


從國際層面,國家體育總局下屬的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也開始在武術賽事、武術的挖掘和整理、武術的世界接軌上做出很多有益的嘗試,這是好事。後續,如果抓抓娃娃的武術素質教育,讓國人知道武術、了解武術、愛上武術,將是一條很好的路子。自我感覺上,我閨女從學校里學了空手道招式跟我比比劃劃的,感覺就很好。



走得艱難其實這裡也涉及了一個深層的問題,國人用了3000年的時間把本是野蠻格鬥的武術升華成文明,而UFC為代表的MMA又要文明呈現出野蠻的樣子,一向以武德第一、止戈精神當頭的傳統武術需要有一個艱難的轉型和變身,在神和野獸之間掌握一個平衡。因此,在武術、武藝、格鬥的是是非非中艱難誕生的格鬥界,要找到自己的榮光實屬不易。


再出發


UFC的發端,雖始於世界第一格鬥家族Gracie家族,但值得一提的是,功夫巨星李小龍從格鬥實戰出發,以詠春拳為技術基礎,深入研究空手道、拳擊、泰拳、菲律賓拳術、柔術、擊劍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汲取中西方哲學及中國傳統武術思想精髓,認為武術要博採眾長,而不是僅僅局限於一個派別,最終使人們意識到混合武術才是王道,也使得MMA真正被格鬥界所認可,從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中國武術門派、套路眾多。據20世紀80年代官方統計約有129種,非官方統計的估計要成百上千,每一個拳種的出現,都是一種格鬥智慧的出現。漫天星光如果聚在一起,自可成就非凡,耀眼奪目。



很多拳種,如螳螂、詠春等功夫都有傷肢斷體、戳眼踢襠等致殘動作,放在當下的體育競技中不太適用,但大多數武術,當分解為運動和格鬥概念時,其技理其實和西方拳擊、巴西柔術等走在一條軌道上,因此,脫身於混合武道的MMA並不是獨立特行的東西,當接收融合和變通的理念後,每一個在武道上的修行者,都可以成為格鬥界的一股新流。因此,武術、功夫、格鬥,只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故事而已。


如果把這種思維放在全世界,那麼混合武道的理念自然催生出蓬勃的競技格鬥來,而我們所要做的,無非就是搏采眾家之長於一爐,重鑄神劍,找回我們的武術自信罷了。



最後有點小感想就是咱們中國人比起西方人,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原因使我們身體有些單薄纖弱,因此,在營養結構安排上,我們也應該提倡科學合理的健全飲食結構。關於這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蘇炳添,你看著他健碩粗壯的臀腿,天生就是能跑出一幅好成績的樣子。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期待中國格鬥界的下年、下下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