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理最美藝術地標」楊麗萍大劇院,如今已是「人去樓空」?

預製建築網 發佈 2022-10-22T03:10:09.627000+00:00

但「大理最美藝術地標」楊麗萍大劇院門口的外來人員登記表,停留在了2022年9月5日,而在此之前的半個月裡,也只有不到10人登記。

來自:UrbanPost城市郵差(ID:upcsyc2022)

本文已獲得授權


從大理古城東北角沿月華路往洱海走,大理楊麗萍大劇院突然出現在眼前——這大概是大理古城附近最不大理的房子。


大理楊麗萍大劇院


2022年9月末,大理的黃金旅遊季節。但「大理最美藝術地標」楊麗萍大劇院門口的外來人員登記表,停留在了2022年9月5日,而在此之前的半個月裡,也只有不到10人登記。



僅僅兩年前,被稱為「大理最美藝術地標」的楊麗萍大劇院盛大開業,作為雲南省文產辦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楊麗萍大劇院位於大理古城南國城以東,2015年12月開建,建設面積為8155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劇院分為演藝空間、商業空間、休閒娛樂空間三大功能區,是展現「新雲南、新大理」形象的文化藝術中心。希望以展示大理本土文化藝術高端歌舞表演節目為主要功能,通過深入挖掘大理旅遊文化內涵,進一步發揮民族文化優勢、傳播大理特色旅遊。



不過兩年後的今天,大劇院人去樓空,只有稀稀疏疏的遊客偶爾發現這處與大理的傳統形象截然不同的建築,興奮的在此打卡拍照。



楊麗萍大劇院的全稱是大理華僑城·楊麗萍大劇院,由華僑城集團投資建設,是華僑城在大理開放的第一個景區項目。大理楊麗萍大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大劇院的實際運營,成立於2019年12月30日,大理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和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大理楊麗萍大劇院有限責任公司95%和5%的股份。


劇院建築由建築師朱鉳設計,建築漂浮的屋頂受到了當地自然的啟發,宛若蒼山映於洱海的倒影,呼應著周圍連綿的地形,吸引著遊客的來訪。露天廣場與劇場「盒子」之間探索了一種建築與景觀地形一體化的空間對話,在二者交接處形成了廣場到半室外表演空間的自然轉化。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爆發。2020年6月30日,楊麗萍大劇院舉行了亮燈儀式,正式投入運營。從一開始,這座建築就籠罩在疫情陰影下,大概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場疫情會持續這麼久


2022年4月28日,楊麗萍在微博發布一段14分鐘的視頻,宣布因疫情解散《雲南映象》團隊。「整整兩年啊,兩年多吧,我們一直在堅守,不想放棄……這次的疫情真的是太殘酷了,太殘酷了,沒有了舞台,我們真的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了」,楊麗萍說。



根據由楊麗萍擔任法人和創始人的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21年年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620.2萬元,淨虧損3985.03萬元,虧損同比擴大94.18%。


2022年是《雲南映象》團隊的第二次解散,上一次是2003年,準備了兩年多,投入了數百萬的《雲南映象》,在雲南首演時就遭遇了非典,楊麗萍自述,「拉開大幕時,台下卻空空的,沒有一個觀眾。所以我們當時只好被迫解散了團隊,孩子們都又回到了自己的村子裡。」



楊麗萍是大理人,白族。十三歲時被選進了西雙版納歌舞團,之後在22歲時被中央民族歌舞團調到北京。之後,楊麗萍在自己的黃金年代放棄了北京的生活,回到大理。


憑藉個人的奮鬥,因為舞蹈,楊麗萍成為某種意義上雲南的符號之一。


大理楊麗萍大劇院是第一個以「楊麗萍」命名的劇院建築,至今最後的演出停留在《楊麗萍經典作品集》,從7月31日到8月底,之後就再沒有演出。有觀眾看完《楊麗萍經典作品集》後,在某點評網站留言說:「太爛,炒剩飯加大拼湊」。



「沒辦法,看的人太少,所以我們就不演了」,筆者致電大理楊麗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時,接線員說。當問及何時劇院能再開,對方表示不清楚,「可能會在12月,我們也不確定」。






-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