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沉默的殺手」!這六類人要當心骨質疏鬆症了

齊魯壹點 發佈 2022-10-22T03:56:08.002044+00:00

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姜宗延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多發疾病,因為症狀不典型被稱為「靜悄悄的流行病」,又被稱為人類骨骼 的「沉默殺手」。骨質疏鬆使得老年人的骨量在無聲無息中被吞噬,導致髖部、椎體、橈骨遠端等多部位 脆性骨折的發生,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姜宗延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多發疾病,因為症狀不典型被稱為「靜悄悄的流行病」,又被稱為人類骨骼 的「沉默殺手」。骨質疏鬆使得老年人的骨量在無聲無息中被吞噬,導致髖部、椎體、橈骨遠端等多部位 脆性骨折的發生,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為了引起人們對骨質疏鬆的重視,自1998年起,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世界骨質疏鬆日。今年骨質疏鬆日的中國主題是「鞏固一生,贏戰骨折」,共同關注全生命周期的骨骼健康。近日,針對市民普遍關注的問題,煙臺毓璜頂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王秋玲進行了詳細講解。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最常見的骨骼疾病,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包括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骨質疏鬆症兩種;前者一般發生在女性絕經後5-10年內;而後者一般指70歲以後發生的骨質疏鬆。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與增齡相關的骨骼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尤為突出。

骨質疏鬆症的危害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最大的危害是骨質疏鬆性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又稱非暴力性骨折,或脆性骨折,指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即發生的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質疏鬆性骨折最常見的部位是椎體骨折,有些老年女性用力咳嗽或手提重物就會導致椎體骨折的發生。對人體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的是髖部骨折。發生髖部骨折後1年之內,20%患者會死於各種併發症,約50%患者嚴重致殘,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人群有哪些?

(1)絕經後女性,70歲以上男性;

(2)體型過瘦的男、女成年人;

(3)有大量抽菸、酗酒、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或長期不接受光照日曬、長期臥床的人群;

(4)有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女成年人;

(5)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

(6)患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或使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史的人群。

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骨質疏鬆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因而被稱為「寂靜的疾病」或「靜悄悄的流行病」。但隨著病 情進展,骨量不斷丟失,骨微結構破壞,患者會出現骨痛,身高變矮、駝背等畸形,甚至發生嚴重骨質疏 松性骨折等後果。骨骼疼痛通常在翻身時、起坐時及長時間行走後出現,夜間或負重活動時疼痛加重,並可能伴有肌肉痙攣,甚至活動受限。部分患者可沒有臨床症狀,僅在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等嚴重併發症後才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怎樣診斷的?

雙能X線吸收法骨密度儀(DXA)所測定的腰椎和髖部的骨密度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金標準。骨代謝標誌物測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骨骼處於什麼狀態。當然,如果發生了脆性骨折,可以直接診斷骨質疏鬆症 。

專家建議,公眾在40歲時可以先做一次骨密度檢測,了解自己的骨量處於什麼狀態,50歲以後每年檢測一次。一旦發現骨質疏鬆要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遠離骨折威脅。

骨質疏鬆症有哪些防治辦法?

防治的基礎措施包括充足的骨健康基本補充劑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體如下:(1)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元素鈣:1200mg/天,普通維生素D:800-1000IU/天。(2)充足日照:建議上午11:00到下午3:00間,儘可能多地暴露皮膚於陽光下曬15~30min。(3)規律的負重和肌肉強度鍛鍊,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跌倒。(4)攝入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5)戒菸、限酒。(6)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及碳酸飲料。(7)儘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果一旦發生骨質疏鬆骨折,或者骨密度測定提示骨質疏鬆或骨量減少,需積極到正規醫院給予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

如何在全生命周期進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應貫穿於生命全過程,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早,從任何時候開始也不算晚。其主要防治目標包括改善骨骼生長發育,促進成年期達到理想的峰值骨量;維持骨量和骨質量,預防骨丟失;避免跌倒和骨折。

專家建議:

0-18歲一定要加強營養和運動,以期達到理想的峰值骨量,才能使骨骼健康不輸在起跑線上。

18-40歲年齡段要在百忙中,抽空多做骨骼健康的維護,注意日曬,避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40-65歲年齡段,認識這個疾病,勤篩查,每年檢查一下骨密度,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65歲以上年齡段,要注意預防跌倒以及跌倒帶來的骨折風險,一旦發現骨質疏鬆,需要儘早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單純補鈣是遠遠不夠的。

2022年8月18日,煙臺毓璜頂醫院萊山院區正式啟用,煙臺毓璜頂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及病房也同期開診。無論節假日還是周末,醫院常規開設內分泌及代謝病專家門診,同時還開設了骨質疏鬆、高尿酸血症、甲狀腺、腎上腺、性發育異常等特色專病門診,專家陣容強大,由院本部大咖輪流坐診。內分泌科萊山院區的開啟,解決了萊山以及周邊地區百姓的就醫需求,使得糖尿病、甲亢、甲減、骨質疏鬆、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好的診治。醫院實行「管理一體化 質量同質化」的服務理念,讓老百姓就近享受到與總院區同質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醫療服務。

專家介紹:

王秋靈,煙臺毓璜頂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訪問學者。

現任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慧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內分泌代謝專業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骨質疏鬆及骨礦 鹽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疼痛醫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及糖 尿病分會委員,煙臺市婦幼保健協會骨質疏鬆分會副主任委員,煙臺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分會副主任 委員。

曾於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進修學習,擅長糖尿病及急慢性併發症、肥胖、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 垂體、性腺等疾病診治。專長骨質疏鬆及鈣磷代謝異常疾病的診療,並開設專病門診。

主持並參與完成課題多項,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十餘篇,獲專利1項,主編專著兩部,參編1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