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群島——日俄百年爭奪

時代招換 發佈 2022-10-22T11:07:20.130382+00:00

在韃靼海峽與拉彼魯茲海峽與日本海相連,經千島群島各海峽連接太平洋。南北最長2460公里,東西最寬1480公里,面積1583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38米。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邊緣海。位於千島群島和亞洲大陸之間。在韃靼海峽與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與日本海相連,經千島群島各海峽連接太平洋。南北最長2460公里,東西最寬1480公里,面積1583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38米。沿岸港口有:前蘇聯的馬加丹(軍港)、鄂霍次克、科爾薩科夫(軍港)、北庫里爾斯克和日本的網走等。大陸架面積廣闊(占海底面積42%以上),約寬400公里,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南部薩哈林島(庫頁島)東側和千島群島內側是兩個深水海盆。

千島群島位於堪察加半島與北海道島之間,將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開來。千島群島現屬俄羅斯薩哈林州管轄,愛努族為當地原住民。西瀕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由占守島、幌筵島、新知島、得撫島及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齒舞群島(後四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為日俄爭議島嶼)等近40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約15600平方公里。大小島嶼像商量好了似的,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條奇特的「島鏈」,正好是太平洋與鄂霍次克海的天然分界線。群島南北綿延達1200餘公里,島上火山縱橫,地勢崎嶇,海岸線曲折、陡峻。千島群島之間有多條海峽。島弧一側為千島海溝,最深處達10542米。群島中擇捉島最大,長200公里,寬約30公里,面積3139平方公里,有海灣10餘處,可停泊大型艦船。群島主要由火山岩礁組成,有火山160座,其中活火山38座,有太平洋火環之稱。擇捉島單冠灣水深港闊,適於大批艦艇隱蔽停泊。千島群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四島位於冷、暖流交匯處,水產豐富,漁業發達,是世界三大著名漁場之一。國後島產大蟹、海參,擇捉島是捕鯨基地,地下礦產也非常豐富。然而,更關鍵的是該四島扼守「黃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羅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徑之一,也是俄羅斯往返堪察加和楚科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經之路。四島擁有許多天然良港,這些港口港闊水深,可長年停泊大型船舶。比較有名的有色丹島上的斜古丹港,擇捉島單冠灣的年蔭港和天寧港。千島群島附近的海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漁區——西北太平洋漁區的核心部位。國後島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隔根室海峽同北海道相對,西南部海灣可停泊巨輪,東岸的古釜布為不凍港。千島群島為鄂霍次克海東南部的天然屏障,扼鄂霍次克海與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史上日本與俄國圍繞千島群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1855年,俄日雙方決定,千島群島南部歸日本,北部屬俄國,庫頁島暫作懸案。1875年,兩國簽訂《樺太與千島群島北部互換條約》,將日占庫頁島南部與俄占千島群島北部相交換。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奪回還給俄羅斯的庫頁島南部,並奪得沙俄在遠東的大部分權益。1945年8月,蘇軍在太平洋艦隊及重炮掩護下攻占薩哈林島和包括齒舞、色丹、國後和擇捉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1946年2月,蘇聯修改憲法並發表聲明稱,薩哈林島、南北千島群島均為蘇聯領土。1945年《雅爾達協定》規定,整個千島群島交與前蘇聯,於是千島群島南部的擇捉、國後、色丹、齒舞群島在戰後便劃歸了前蘇聯,但日本未予以承認。今天的日俄領土爭端指的就是齒舞、色丹、國後和擇捉四個島嶼的歸屬問題。這四個島嶼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日本稱之為「北方四島」,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千島群島重新成為俄羅斯遠東基地群中的重要橋頭堡。駐紮在擇捉島和國後島的第18機槍炮兵師是俄部署在南千島群島的唯一常備部隊。它裝備了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箭炮,以及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俄太平洋艦隊活動在這一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