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趙一曼(13.7)追尋英雄的丈夫·兒子·孫女

作家羅鳴 發佈 2022-10-22T23:25:27.895406+00:00

當陳掖賢得知自己親愛的媽媽,李一超是為抗日戰爭英勇獻身的烈士,就是電影中的那個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捧讀著母親在英勇就義前,留給自己的遺書時,他一邊讀一邊想:媽媽寫給自己的遺書,雖然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黨的,表達的是媽媽堅定的信念,英勇不屈的精神;這封遺書也是媽媽留給敵人的,讓日本人看看中國人的骨頭是硬的,是不怕死的,革命的火種是撲不滅的。


丈夫10多年後歸國,

見到陌生兒子心安慰;

印刷大王肩負秘密使命,

前往蘇聯印製鈔票;

兒子成家立業幸福在望,

家庭卻遭遇文革風暴;

孫女人生命運多瞬,

風雨過後晚霞映彩虹……

1956年,趙一曼就是李一超的消息,得到準確認定後,她的獨生子陳掖賢,已經長大成人。

當陳掖賢得知自己親愛的媽媽,李一超是為抗日戰爭英勇獻身的烈士,就是電影中的那個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捧讀著母親在英勇就義前,留給自己的遺書時,他一邊讀一邊想:媽媽寫給自己的遺書,雖然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黨的,表達的是媽媽堅定的信念,英勇不屈的精神;這封遺書也是媽媽留給敵人的,讓日本人看看中國人的骨頭是硬的,是不怕死的,革命的火種是撲不滅的。

因此,陳掖賢就一字一字地把遺書全部抄寫下來,並把「趙一曼」三個字,刻到自己的手臂上,發誓一定要遵從母親的教誨,忠於人民,報效祖國。

當時,依據政府的規定,發放給趙一曼家屬撫恤金,通知陳掖賢去領時,他卻沒有去領取。對此,陳掖賢說:「我怎麼能花先烈用生命換來的錢;我媽媽為國捐軀,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從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畢業後,陳掖賢分配到北京工業學校,任政治課教師,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他平日生活習慣不好,不注意個人儀表,不愛修邊幅,日常生活也不太會打理,不太注意居室清潔衛生,房裡經常亂七八糟,睡覺起床後就把被蓋一蹬,不喜歡疊被子。

對於經濟開支,陳掖賢尤其沒有計劃,學校一發工資,他就大手大腳地花,到了月底,往往就沒有錢花了。沒有錢花時,他就到學校工會借「小額貸款」,以保證平常的生活所需。

陳掖賢雖然不太會打理生活細節,可他教書卻很出色。他教書時,講述理論有據、觀點明確、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形象生動、條理清晰,很受同學喜歡。

在學校教書時,陳掖賢暗戀上他的學生張友蓮,但又沒有勇氣向心愛的學生表白,藏在心中,又憋得難受。一天上午,陳掖賢上課時,又把眼光放到了小張的課桌上,可那裡是空的。他內心也像課桌處,頓感空落落的,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課,他就問同小張一個寢室的同學:「張友蓮沒有請假,今天她咋沒有來上課?」

「張友蓮生病了,住在學校的醫院裡。」同學回答了陳老師的問話後,就匆匆地走了。聽了同學的回答,陳掖賢呆呆地站在原地。在他的耳旁,傳來了一個男人的話外音:「她怎麼生病了?病得重嗎?我要不要去醫院看望她呢?去吧,好像沒有勇氣,不去吧,自己的心與心在打架。」猶豫不決,心在糾結。

陳掖賢一邊走、一邊想:自己喜歡她,不去當面表白,她怎能會知道?我心喜歡她,在她生病時,給予關心,這是最好的表達契機。糾結的情緒,被喜歡的愛心戰勝了。

陳掖賢邁出了腳步,向學校的醫院勇敢地走去。醫院大門外的一個店裡,有賣鮮花的。他就走進花店問老闆:「請問看病人,送什麼花好?」

「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看見有人來買花,老闆熱情上迎地問。

「年輕人。」陳掖賢肯定地回答。

「是男的還是女的?」老闆又問。

「是我的一個女學生病了,住進了醫院。」陳掖賢說完這句話,臉像剛從火爐里取出的烙鐵一樣發燙。

「你是老師?明白了,我看送女孩子最好送這種鮮花。」話間,老闆就把一把紅玫瑰花遞到陳掖賢的手中:「這種鮮花,女孩子特別喜歡的。」

接過玫瑰花,陳掖賢心中就像鮮花一樣綻放,喜滋滋地走進醫院裡。

打聽到張友蓮住的病房後,陳掖賢大膽地走進了小張的病室。他看見小張正靠在病床上看書,就勇敢地說:「張友蓮,聽說你生病了,我來看看你,病好些沒有?」

「是陳老師啊,感謝你的關心,其實我沒有什麼的,好像是昨天晚上吃壞了肚子,只是肚子疼、拉稀的,還勞神陳老師來醫院看我,謝謝!」

頭條連載#明天繼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