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在鶴崗買房定居」衝上熱搜,揭露了一個沉重的社會現實

樓市新觀 發佈 2022-10-23T05:05:28.787608+00:00

從媒體報導的情況來看,趙女士對自己「中途換城市」的選擇,十分滿意——不僅花1.5萬全款買了46平米的房子,而且花5萬精心裝修,從此過上了低成本、無房貸壓力的「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10月18日,媒體報導,一直在南京租房工作生活的25歲自由職業畫師趙女士,覺得生活壓力大,於是毅然決然逃離南京。但誰也想不到,她奔赴的下一站竟然是在2019年就因「房價白菜價」而爆火的黑龍江鶴崗。從媒體報導的情況來看,趙女士對自己「中途換城市」的選擇,十分滿意——不僅花1.5萬全款買了46平米的房子,而且花5萬精心裝修,從此過上了低成本、無房貸壓力的「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南京和鶴崗,相距2500公里,兩個完全不相關,且城市能級差距巨大的城市,卻成了一個年輕人「逃離」和「奔赴」的對象。這件事本身就極具話題性,所以新聞一經報導後,立馬就引起全網熱議,短短半個小時後,「女子逃離大城市去鶴崗全款1.5萬買房定居」的話題就衝上了熱搜榜第四名。

話題很火,是因為爭執不斷。有人對於趙女士的舉動,表示欣賞和羨慕,「在大城市當社畜,早過夠了,你做了我不敢做的」;

「每天為了碎銀幾兩從早忙到晚,過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日子,想改變,但是沒那麼瀟灑」;

「我要是工作性質是這樣,可能早就回老家縣城了,在上海耗著幹啥?」

「哪裡生活成本低,就去哪裡待著就好,這是我理想的生活方式。」

也有人劈頭蓋臉痛斥,這種行為是「龜縮」、「投降」、「不上進」,「給90後丟臉」。更有甚者居高臨下地表示,「你現在逃離的大城市,未來你的子孫,要花費百倍的努力,才能擠進去。」

這件事本身,大家其實都不陌生,說白了就是「大城市一張床和小城市一套房」怎麼選的老掉牙的話題。事實上,此類新聞也是隔三差五就有報導,而且媒體從不吝嗇這樣的報導。原因很簡單,這是媒體手中的「流量密碼」,尤其是很多在大城市苟活且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年輕人,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就會心潮澎湃,忍不住參與進去討論。

但在我個人看來,這件事,揭露了一個沉重的社會現實:焦躁抑鬱情緒越來越重,年輕人無力感特別強,因此近年來逃離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奔赴像鶴崗這樣的悠閒自得的小城市的情況,越來越多,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當然,必須要說明的是,全國人口向大城市流動的趨勢是沒變的,城市化進程也沒有停止。而作出改變的主要是年輕人。

最近兩年「FIRE」這個詞很火,直觀的翻譯就是「提早退休」。一些論壇上甚至有相關的小組,成員多的已經達到幾萬人了。一提到提早退休,有人就聯想到財富自由,家財萬貫。實則不然,某種程度上,對於年輕人來說,實現「提早退休」並不依賴資金,只是需要辭職的勇氣和降低自己對物質的欲望。簡單來說就是,在大城市生活累了,拼不動了,就毫無遺憾地離開大城市,回老家或搬到鄉下。

年輕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個人狹隘地理解是,競爭壓力太大,內卷過盛。

2022年有1100萬大學生畢業就業,其結果有兩個,一是就業競爭壓力加大,據說今年大學畢業生簽約率只有20%左右;二是供給增多,學歷迅速貶值。

所以出現了,在北京,北大原子核物理女博士王夢珍,今年成功競聘酒仙橋街道城管崗,跟她一起的還有曼大的海歸碩士,和一眾名校大學生。

還有的名校博士,為了就業,離開北上廣,去了縣城和鄉鎮。

有網友爆料,在自己的老家浙江麗水下的一個小縣城遂昌,8月份招收的24個基礎崗位,在激烈的競爭後,留下的都是復旦、上交、浙大的博士和碩士。

另外,在19號的視頻中,我們聊過,國人的薪資水平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高,月薪5000元,其實已經能吊打全國10億人了。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城鎮打工人的平均月工資是2375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43504元。

這樣的工資收入,年輕人在大城市要奮鬥多久才能買房安家呢?我們來算一筆帳,今年9月末,百城均價1.6萬元一平。購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總價要160萬,僅三成首付款就要48萬,再加上稅費和房屋維修基金等費用,在全國百城中購買房價中位數的房子,至少要準備55萬的現金。所以,不吃不喝也需要12.6年。這還不包括,未來30年每月5500元的銀行貸款。

當然,在北上廣深杭這樣的一線城市,普通打工族其實早就認清了「奮鬥一輩子都買不起房」的現實。很多人在大城市打拼十餘年,才驀然發現,大城市對待努力的年輕人,原來竟如此殘酷——「留下你的青春,卻留不下你」。

了解了這些,我們也就對年輕人普遍不買房、不貸款,甚至是不結婚、不生娃的選擇,多了幾分理解。

正如約翰·列儂曾說的:「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都是因為沒有確定性和安全感。買房、結婚、生娃,任何一件事拎出來看,都需要堆積如山的資金來支持。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縮著,低成本地活著。

媒體曾經採訪一個花4萬元全款在鶴崗買房的濟南小伙,他選擇在鶴崗定居的原因,小伙的回答發人深思,「我只是不想到死都在還房貸。鶴崗雖然弊端一堆,但在這裡,我至少不用為還房貸而發愁。」

從他的回答中,我總結到一句話,能帶來幸福的從來都是房子本身,而不是房價。

最後,想說說,我對於「留在大城市卷,還是回到小城市躺」話題的看法。

首先,趙女士包括其它很多回到小城市的年輕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自由職業者,僅憑一根網線,就可以賺全國的鈔票。所以,這才是真正支撐他們從大城市中抽身,蜷縮在小城市的基礎。所謂的小城市生活成本低,環境好、不內卷、節奏慢等,都是次要原因。

換言之,這部分人,到哪裡都可以生活,「中場換城市」於他們而言,只是基於自身的實情,做出的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去年有不少年輕人,也學習別人辭掉大城市的固定工作,到鶴崗買房安家。但後來都以慘敗收場——鶴崗的白菜價房子,雖然寄託了他們買房安家的美夢,但工資低、就業機會少等劣勢,卻如一盆冷水澆醒了很多人。懷揣著逃避現實的衝動和平淡人生的理想,去偏遠的地方重啟人生,聽著很美,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切實際。等到逃離的激情與衝動褪去,小城市的生活,就會展示出它更殘酷的一面。

所以,鐵錘誠心誠意勸大家,千萬不要衝動。大城市雖然生存壓力大,但好歹就業機會多,努力實現自己的高預期生活的概率也更大。鶴崗這樣的產業單一、人口收縮型城市,要麼扮演的是碌碌無為者的避難所角色,要麼就是自由職業者的天堂。

事實上,去鶴崗的小趙們沒有「躺平」,沒有「擺爛」。她們依然從事熱愛的工作,成為曾經「空城」熱鬧的一部分。她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情,去欣賞詩和遠方。

其次,拋開這些不談,現實中絕大多數人,壓根沒有二次選擇的機會。因為他們迎合了買房買車等世俗標準,已經動彈不得了。

既然如此,個人的看法是,讓我們在大城市苟到底吧。

這個時代,大富大貴很難,餓死卻也不易,無非就是生活的平淡與否罷了。許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珠穆朗瑪峰雪山,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反而是那些心裡懷揣著無數個珠穆朗瑪峰,又無力攀上高峰的人,活得最累。

鐵錘今天聊這樣的觀點,並非是想尋求絕大多數人的同意,只是在闡述一些客觀事實。說實話,我很羨慕像趙女士一樣有勇氣,敢把內心追求不平凡生活想法,真正付諸行動的人。

當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選擇和承擔後果的權利和義務,無所謂對錯。這個世界其實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更不是扁平化的,從來都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

以上純粹是我的個人觀點,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