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吃饅頭為紀念諸葛亮,那吃油條是為紀念誰呢

林子愛歷史 發佈 2022-10-23T17:14:17.128253+00:00

中國古代歷史給我留下了許多的民間歷史小故事,比如吃饅頭是為了紀念諸葛亮,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等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了解這些民間歷史小故事吧。

中國古代歷史給我留下了許多的民間歷史小故事,比如吃饅頭是為了紀念諸葛亮,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等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了解這些民間歷史小故事吧。

1、吃油條是為了紀念—岳飛

為什麼說吃油條是為了紀念岳飛呢?原來這裡面有個小故事,岳飛被秦檜害死之後,這件事傳到了民間百姓之中,人們都痛恨秦檜。一天一個賣煎餅的和賣炸丸子的一起聊天,聊到了秦檜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飛,越聊越氣憤,於是兩人就用面揉成秦檜的模樣還不忘在身上劃了兩刀,扔到了油鍋里,邊炸邊喊:「炸油炸檜」,「炸油炸檜」。路過的百姓都來看熱鬧,看著看著就有人想要嘗嘗,慢慢就在民間傳開了。於是一道美食就這樣誕生了,隨著時間流逝,油炸檜也被稱為油條了。

2、吃餃子是為了紀念—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人,被稱為醫聖,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相傳,張仲景在長沙做太守時,有一年冬天盛行瘟疫,百姓大受其害,張仲景看到好多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病死者無數。心疼百姓,於是他將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一起煮熟,撈出剁碎,然後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為其取名「祛寒嬌耳湯」,分發給百姓,一直從冬至吃到除夕。百姓吃下以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慢慢地就治好了凍耳。

3、吃年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吃年糕紀念伍子胥可能南方人知道得多一些,北方人則少一些。相傳,伍子胥臨死前叮囑自己的部下,如果國家有難,百姓斷糧,就到城牆下挖地三尺,便可得到糧食。伍子胥自刎之後,越王勾踐圍困吳國都城,城中急缺糧食,百姓無米下炊,於是想起來了伍子胥的話,在城牆下挖地三尺果然挖到了年糕,度過了難關。從此以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就做年糕紀念伍子胥。

4、吃湯圓是為了紀念—東方朔

相傳漢武帝時,他的臣子中有一個特別聰明又心地善良的人叫東方朔。一次他撞見一個叫元宵的宮女想要自盡,了解後得知,因為常年深居宮中,無法和家人團聚,才想要自盡。於是東方朔就想了一個辦法,讓漢武帝以為正月十五那天長安會有災難,只有家家戶戶吃湯圓,供奉火神,大街小巷掛燈籠,放煙火才能破解。於是漢武帝,命宮女元宵提燈開道,東方朔手捧湯圓敬奉火神。終於在東方朔的巧妙安排下,元宵一家在正月十五這天團聚了。事後東方朔又將做湯圓和掛燈消除災難的功勞給了元宵,漢武帝一高興將湯圓改為了「元宵」,以後年年正月十五張燈結彩吃元宵。

5、吃涮羊肉是為了紀念—忽必烈

涮羊肉相傳起源於元代,元世祖忽必烈領軍遠征,經過數次戰鬥後,人困馬乏,士兵都沒有精神,更別說戰鬥力了。於是忽必烈讓部下燒火殺羊,準備吃清燉羊肉。但是探馬來報,敵軍追趕而來,忽必烈一邊催促部隊開拔,一邊喊著要吃肉。此時還是生肉,煮熟肯定來不及了,廚師忽然靈機一動,飛快地切了十幾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涮了涮,肉色一變趕緊放到碗中,撒上鹽和蔥花端給了忽必烈。忽必烈連吃幾碗後,才翻身上馬去應戰,果然是大勝而歸。慶功宴上忽必烈又點了那道羊肉片,這次也有時間了,廚師精心挑選了好肉,切成了均勻的薄片,有配了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作為蘸料。羊肉涮了之後再配上蘸料,將士們吃後讚不絕口,都說好吃,於是忽必烈為這道菜賜名涮羊肉。後來涮羊肉就一直是一道宮廷菜,到清朝光緒年間才流入民間。

6、吃饅頭是為了紀念—諸葛亮

據記載我們吃的饅頭就是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在七擒孟獲,平定了南蠻後,返程途中路過瀘水河,當時風急浪高,一時無法前進,問過孟獲後得知是瀘水中的猖神作怪,要用人頭和黑牛白羊祭祀才能平息。此地的蠻族每遇此事都是這樣處置的。諸葛亮認為用人頭太過血腥,於是讓部下宰殺牛羊,然後用面捏成人頭的形狀,裡面塞進去牛羊肉,稱為「蠻頭」。用來祭祀瀘水中的猖神,最後平安通過。後來諸葛亮製作的這種麵食慢慢在民間推廣開來,「蠻頭」一詞也慢慢變成了「饅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