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市(州)歷史名將大盤點,看看有幾個你熟悉的面孔(一)

男兒行處是 發佈 2022-10-24T01:13:12.667645+00:00

成都:岳鍾琪,字東美,號容齋,岳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岳升龍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康熙五十年,授游擊。

一、成都:岳鍾琪(1686年-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岳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岳升龍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準噶爾部入擾西藏,奉命率兵入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奪橋渡江,直抵拉薩。雍正元年(1723年),以參贊大臣隨年羹堯征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出歸德堡(今青海貴德),斷敵退路。次年正月,授奮威將軍。二月,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青海平。

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次年,奉命將雲貴兩地"改土歸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為寧遠大將軍率師出西路,會北路靖遠大將軍傅爾丹備攻準噶爾部遊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以"誤國負恩"等罪被奪官拘禁。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以總兵啟用,復授四川提督。參與大小金川之戰,獻南北夾擊、直搗中堅之策,被經略傅恆採納,並以13騎入勒烏圍(今四川金川東)大營,勸導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父子歸降。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岳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結果成功討平叛亂。

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鍾琪抱重病出征鎮壓陳琨時,病卒於四川資州,時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諡襄勤,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二、綿陽:文齊字子奇,梓潼縣人,東漢鎮遠將軍。漢平帝元始年間(公元1年-5年),文齊出任京師(長安)城門校尉(統帥守城部隊的高級統兵官)。王莽執政時,益州郡(雲南滇池)人民不堪重負,發動起義,王莽派遣將軍廉丹率軍前往鎮壓,被起義人民殺敗。王莽又派文齊前去征討。文齊率軍至益州後,征而不討,圍而不殲,說服起義民眾歸順朝廷,王莽即任命文齊為益州太守。在任期內,文齊組織邊民墾荒造地,修築灌渠,開墾農田兩千多頃。同時練兵養馬,修築路障邊塞,保證邊境平安,老百姓衣食無缺,生活安樂,對其十分擁戴。

後公孫述占據蜀地稱帝,遣使臣勸說文齊臣服,文齊堅決抵制,拒不歸從。公孫述以拘捕他的妻子相威脅,並許諾封他為公侯,他仍堅辭不應。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在河北鄗(今河北高邑)南即位後,文齊專門派出使者,繞道前往河北向光武帝致意,深得光武帝的嘉許。公孫述被殺後,光武帝任命他為鎮遠將軍,並封為成義侯。


三、自貢:鄧萍(1908年-1935年),富順縣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7年秋被派到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彭德懷任團長的第1團從事兵運工作。1928年7月參與組織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中共紅5軍軍委書記。參加領導開闢湘鄂贛蘇區。同年冬和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0年6月參與指揮紅3軍團進行長沙戰役和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1933年7月兼任紅軍東方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所部入閩作戰。期間,曾兼任紅5軍隨營學校教育長,參與籌建工農紅軍學校,任副總隊長兼教育長,培養了大批紅軍幹部。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同年10月參加長征,協助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擔任右路前衛,掩護主力突圍。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英勇犧牲。

鄧萍是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最高級軍事將領。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四、瀘州:林相侯,川軍在淞滬戰場上為國捐軀的第一位團長。1937年7月,林相侯奉命調赴上海抗日戰場,於9月中旬由貴陽出發,沿湘黔公路步行至長沙,乘大車經武漢、鄭州、徐州等地,於10月10日部隊到達江蘇嘉定縣的南翔車站,接受淞流戰區長官薛岳指揮。同年10月15日夜,所在的四○一旅八○二團進入溫藻濱地區(今上海市嘉定縣),與日寇指揮的第九師團和禁衛師團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翌晨日寇憑藉飛機、大炮的優勢,向林相侯部發起猛烈的攻擊,他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屢挫日軍。傍晚,日軍又組織了強大的兵力進攻,在關係陣地存亡的緊急關頭,他身先士卒、衝出戰壕與敵人英勇拚殺,不幸頭部中彈。在生命垂危之際仍怒目圓睜,手指前方,示意官兵們奮勇殺敵,決不丟掉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五、德陽:張浚(1097年-1164年),字德遠,世稱紫岩先生,南宋名相、抗金名將,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張浚登進士第,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等職。苗劉之變時,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經營川陝建議,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在川陝三年,雖於富平之戰中大敗,但他訓練新兵,任用劉子羽趙開吳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賴以安寧。後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部署沿江、兩淮諸軍防禦,並謀求北伐。淮西軍變後引咎求罷。秦檜及其黨羽當權時,獲貶十多年。金帝完顏亮南侵時,張浚再獲起用,奉命督師北伐。雖初戰告捷,但因部下將領不和,於符離之戰大敗。旋即再相,視師淮上,積極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為主和派排去。

隆興二年(1164年),張浚病逝,累贈太師諡號"忠獻"。著有《紫岩易傳》等。近人輯有《張魏公集》。


六、廣元:趙炳然(1507-1569),字子晦,號劍門,明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卒贈太子太保,諡恭襄。倭寇入侵福建,趙炳然提前駐兵溫州處州,擊退了來犯的敵人。趙炳然約定與福建圍攻流江、沙珵的倭寇,而福建失期,諸將欲遲之,趙炳然說:"彼得風,輒揚帆去耳,急擊勿失。"於是取得大捷,再賜白金、彩幣。

嘉靖四十四年(1565),宣大總督缺人,詔兼右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賜金彩幣,加麒麟衣一襲。趙炳然彈劾總兵一人,參將、游擊十餘人。新平、平遠、保平三堡靠近宣府,舊屬大同。天城相去六十里,孤懸塞外,隔崇山,寇騎時出沒。趙炳然奏添設參將,別為一營,報可。北方少數民族進犯西陽河,入鎮川及施家沖,趙炳然三戰三捷。秋,黃台吉大舉南下,趙炳然聞之,自陽河一夜奔馳一百八十里,至東城,髀肉皆盡。敵軍兵臨城下,趙炳然督兵作戰,殺獲甚眾,有錦袍、金羈者一人來戰,射殺之,敵軍痛號而去。總兵想要追擊,趙炳然說:"止虜失利,當不遽去,可往備居庸關"。明日,明軍抵達關下,而敵軍果至,於是擊退了敵軍。


七、遂寧:呂大器(1598-1650),字儼若,號東川,諡「文肅」,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北垻(今遂寧市船山區北固鄉)人 ,明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仕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崇禎十年(1637年),大器告假居家,見邑城低矮且有毀損,倡議修築,剛竣工,張獻忠分兵襲攻遂寧。大器佐縣令任賓臣抵禦,自捐金錢,募兵四百,又逢甘肅道曠昭護家眷歸,有邊兵二千名參與,協同城內士民一意扼守,城未破,受到崇禎獎賞。

不久,出任關南道參議,又遷固原副使。崇禎十四年(1641年)升任右僉都御使,巡撫甘肅。大器揭發總兵柴時華不法行為,柴被撤職,派副將王世寵代柴。柴竟向西部及吐魯番乞兵為亂,大器令王世寵征討,柴戰敗自盡死。此時,塞外爾迭尼、黃台吉等擁兵以乞賞為名企圖進犯肅州,大器借犒賞名義,投毒於飲馬泉,殺其部卒無數;又遣總兵馬火廣 督副將王世寵等,攻討塞外為首作亂者,斬七百餘人,撫二十八族,擊敗其餘黨。至此,西部邊地基本平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