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5億年!貴州發現神秘洞穴,引來百萬中外遊客爭相探訪

泡魚兒 發佈 2022-10-24T03:53:10.061564+00:00

核心提要:貴州農民鬥雞意外發現神秘洞穴,每年吸引百萬中外遊客爭相探訪。昔日窮山寨,屢屢火出圈,華麗變身為網紅打卡旅遊目的地,年收入破百億,10萬農民吃上了旅遊飯,成為旅遊幫扶農民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貴州現象」,令世界為之矚目。

核心提要:

貴州農民鬥雞意外發現神秘洞穴,每年吸引百萬中外遊客爭相探訪。昔日窮山寨,屢屢火出圈,華麗變身為網紅打卡旅遊目的地,年收入破百億,10萬農民吃上了旅遊飯,成為旅遊幫扶農民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貴州現象」,令世界為之矚目。

作者 | 泡魚兒

今日頭條年度十大旅遊頭條號 VCG簽約攝影師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廣的地區,也是中國減貧人口最多的省份。從空中俯瞰機身下的貴州高原,沒有內蒙古大草原的平坦,也沒有大西北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只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就連眼前這座機場,也是夷平了數座山丘而成的。

然而,就在這層層疊疊的山巒之中,卻隱藏著包括溶洞、天坑、峰林、峽谷在內的,無數神秘而絕美的喀斯特地貌奇觀。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個叫織金洞的地方。從貴州省城貴陽到畢節織金洞,相距只有90多公里。得益於近年來貴州高速公路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前四五個小時的車程,現在自駕走廈蓉高速只需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到了,使織金成為了貴陽名副其實的「後花園」。

說句題外話,貴州旅遊為什麼能夠在這幾年突然一下就火了,把旅遊界扛把子云南老大哥遠遠地甩在了身後?我覺得,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得益於這十年來貴州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吧——為了使天塹變通途,貴州在大山之間建起了無數的橋樑、隧道,把高速公路修到了全省各地,極大地縮短了貴州通往各地的行車時間。「快出行,慢旅遊」,便捷的交通為貴州旅遊的悄然崛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開著車行駛在高速路上,音響里來回播放著《爽爽的貴陽》,小夥伴們一路上說說笑笑間,織金洞就到了。

「如果你的一生只想去一個洞穴,那非織金洞莫屬」,《中國國家地理》曾對織金洞作出這樣的評價——這個被專業的地理研究機構評價為「溶洞之王」的「中國最美的旅遊洞穴」,也是貴州省境內第一個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的世界地質公園。

織金洞的發現純屬一場意外。在與當地人的交談時,對方多稱其為「打雞洞」,而不是叫織金洞,這是為什麼呢?

打雞,又叫鬥雞、咬雞。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自古以來就有鬥雞的習俗,現在已成了當地一項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特色民俗體育項目。據說在1980年的一場鬥雞比賽中,一隻落敗的雞在逃跑時,慌不擇路,飛進了山腰裡的一個山洞。於是村民就打著火把進洞去尋找,結果雞沒找著,卻意外地發現了這個綿延10餘里,後來為他們帶來致富鑰匙的寶藏洞穴。

「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這個被舉世公認的喀斯特岩溶奇蹟,在深埋地底數十萬年後,一現身便震驚海內外。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法、英、美、南斯拉夫、瑞士、墨西哥、紐西蘭及日本等國的喀斯特和洞穴學家,相繼來到織金洞進行考察和研究,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織金洞,至少經歷了2.5億年以上的時光雕琢。

步入溶洞,仿佛置身於童話世界。各種千奇百怪的石柱、石筍、石花等,大的有數十丈,小的如剛破土的嫩竹筍,千姿百態,形態逼真,扛著相機完全挪不動步。

導遊說這是婆媳情深與神話傳說中的「福祿壽」三星聚會,細看之下,還真有幾分相似呢。

織金洞凌霄殿是洞中最美的景點之一。兩側石壁垂下數十米寬的巨大五彩石幔,宛若天宮幔幕。在「瑤池」中,有「擎天一柱」如雕如鏤,比世界之最的古巴馬丁山溶洞最高的石筍還要高7米多。

「霸王盔」是織金洞的「鎮洞三寶」之一,在一直徑3米多的圓形堆積物上又長出兩支並靠的戟形石筍,就像是古代戰士戴的頭盔,令人叫絕。

處在一條直線上的三疊華蓋,中間沒有任何連接,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被譽為國寶的「銀雨樹」,是織金洞的另一處鎮洞寶貝。這是一株極其罕見的開花狀半透明乳白色結晶體,高17米,豎立在直徑2米4的白玉盤中,下粗上細,分了許多節,每節都生有葉片狀的碳酸鈣沉積物,在燈光的照射下,玲瓏剔透,舉世無雙——然而再看穹頂上的石壁光滑乾燥,沒有裂隙,根本沒有滴水的痕跡。

浩瀚如星球的織金洞長約12公里,上下4層,洞洞相連。在已發現的47個溶洞大廳中,最寬處近200米,最高的大廳足有50層樓高,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溶洞的堆積形態和類別。

燈光映照下,眼前的風景就如雙手捧起的一尊白玉。在這個超級大溶洞裡,密集分布著如此體量巨大,氣勢磅礴的地質奇觀,置身其間,讓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織金洞的發現,震驚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也漸漸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據織金髮布信息顯示,2004年織金縣全年旅客發送量為426.5萬人次,第三產業生產總值6.7011億元,其中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官寨鄉從事住宿、餐飲業的居民17戶,年營業收入45.27萬元;2016年織金縣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816.4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1.97億元;2021年織金縣全年旅遊接待人數1650萬人次,旅遊收入156億元,累計帶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581人脫貧。2019年、2020年,織金縣連續入選〝中國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2021年,織金縣入圍〝中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強縣市〞(數據來源:織金髮布)。

2022年7月15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公告,織金洞正式升級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這個發現於1980年代的貴州老牌旅遊景區,已經成為助推鄉村振興,幫扶喀斯特山區10萬農民脫貧致富,農旅、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典型範本。

近年來,織金依託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和良好生態環境,充分利用「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這張金字招牌,深挖儺戲、蠟染、喊歌、跳花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引領群眾增收,走出了一條以旅遊促致富的新路。

經過近40年的發展,與村民們世代相伴的織金洞,搖身一變成為了貴州旅遊產業的的王牌,織金洞所在的官寨鄉躋身全國第一批鄉村旅遊重點鄉鎮行列。

在「旅遊+」模式的精準施策下,織金洞近5年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12億元,用於改擴建旅遊公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修建通村通組公路、進行民居改造等,先後打造了官寨鄉屯上村容穀苗寨、小妥倮、下紅岩、麻窩村等4個省級旅遊特色扶貧示範村,龍場、阿弓、實興相繼被評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織金苗族蠟染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引導景區周邊11個鄉鎮53個村寨10萬餘農民吃上了「旅遊飯」,形成了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明朝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曾預言說:「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雲貴勝江南。」恐怕劉伯溫也沒有料到,在「如浪卷,似濤翻」的重重山巒之中,竟然會暗藏著如此驚艷的溶洞王國,貴州也真的勝過了江南,成了今天的旅遊新寵。

大自然有一雙神奇的手,在貴州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最不可思議的傑作。乘一葉小船,順著河水在山洞中慢慢向前,眼前的情景好像把我帶到了最原始的荒野秘境。

你去過貴州旅遊嗎?你還知道貴州有哪些神奇好玩的地方?你覺得貴州旅遊為什麼能超過雲南老大哥?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讀書,旅行,看天下,我是@泡魚兒,關注我,帶你走遍祖國大好河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