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晉寧貓鼻子山、水槽水庫環線,行走山巔水涯、徒步樂悠悠,美哉

遠山墨雨 發佈 2022-10-24T12:05:20.675205+00:00

如果不是參加徒步活動,很多地方我們都沒有聽說過,更不知它們身在何處,離我們不遠的貓鼻子山就是這樣,假期徒步,我們去走貓鼻子山,初識這座地處滇池和撫仙湖兩大高原湖泊之間的山脈,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我們走得很是愜意。

如果不是參加徒步活動,很多地方我們都沒有聽說過,更不知它們身在何處,離我們不遠的貓鼻子山就是這樣,假期徒步,我們去走貓鼻子山,初識這座地處滇池和撫仙湖兩大高原湖泊之間的山脈,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我們走得很是愜意。

貓鼻子山位於昆明南部的晉寧區,最高海拔為2488米,山頂視野開闊、草甸碩大,有一個滑翔傘起飛場,是戶外運動者喜歡的地方。遇上陰天,不時還有降雨,我們沒碰上飛滑翔傘的人,卻遇見不少山頂露營、山道騎行的人們,對於喜歡運動的人來說,充滿神奇的山野都是令人青睞的地方。

80位夥伴參加活動,一起快樂走山。我們徒步的起點和終點為同一地方,那是位於晉寧區的石牙河村,這個名字有些拗口,目測村莊的規模不算太大,房子卻是整齊劃一的樣子,猜想是整體搬遷、統一建設所致。

村前有寬闊的廣場、有新建的公廁,村道里種上了應時令的波斯菊,我們的到來給這裡增添了幾分熱鬧。有村民在自家門前出售地產的新鮮核桃、板栗,還有誘人的野生菌,待到下午回到這裡時,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向村民購買了核桃、板栗,徒步走山、採購山貨,我們很有收穫。

從石牙河村出發,向東行走4公里多、再南行2公里左右就到達貓鼻子山頂了,一路穿行在茂密的山林中,走的多是機耕小道、防火小道,有拖拉機、電動單車一類的車輛能夠通行,甚至有汽車通過,這樣的道路對於徒步者來說並不難行,雖然有海拔升降的壓力,也有雨後的濕滑和泥濘,卻都沒有給我們的行程造成大礙。

午餐休息後我們向東南行走不遠,就到達一個漂亮的小水庫--水槽水庫,水庫被包圍在樹木繁茂的群山之間,水邊長滿青青的綠草,水面微波蕩漾、風光旖旎.......活脫脫一幅「山清水秀」的優美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順著水庫邊走一走,嗅一嗅飽含著濕潤、草香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就算草地濕腳、回程的道路崎嶇,我們也在所不辭。

環完水槽水庫,我們再次回到以防火道為主的大道上,本以為難題已經結束,未曾想又迎來新的考驗,回程的路段以下坡居多,天氣預報中的降雨又一次來臨、力度還不算小,給行走帶來了困難,我們一面要撐著雨傘、穿上雨衣,一面要藉助登山仗、藉助樹木,更重要的是要踏實每一個腳步,小心翼翼地在山間穿行、下山......

手機軟體記錄行走距離近17公里,耗時7.5小時,其中行走6小時左右。假期不能遠行,在昆明周邊走走也同樣精彩。走晉寧貓鼻子山、水槽水庫環線,帶給我們一份特別的驚喜和收穫。

視野開闊、登山觀兩湖,貓鼻子山是一個戶外運動好去處。

位於滇池與撫仙湖之間的貓鼻子山,分屬晉寧區和澄江市,我們是分不清它們的地域劃分的,當地人卻很清楚。

我們的出發地石牙河村屬晉寧區,從貓鼻子山頂下山後,我們在林中一條三岔遇見一隊上山撿菌的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條路是兩地的分界,路的東面屬澄江、路的西面屬晉寧......

下午下山回程時路過一個名為「啞貝母」的村莊,熱心的村民告訴我們,這是晉寧最邊的一個村莊,再往東走1公里左右,就是澄江了。

雖然分不清它們的歸屬地,貓鼻子山卻給我們留下一份好印象,天陰時水霧升騰、仙氣飄飄,天晴時藍天白雲、視野遼闊,初識貓鼻子山,讓我們對它好感倍增。

恰逢長假,因為形勢原因,大家都不能遠行,選擇到山野里與自然相擁的人數不少。一路上我們遇見不少騎行者、也碰到不少越野車、麵包車。

到了離貓鼻子山頂不遠處,更是扎滿了很多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帳篷,一打聽才知道他們是開車來到這裡露營的友友,神奇的是,山頂的標誌石碑牌被友友的大帳篷收入其中,不遠處的炊鍋里熱氣騰騰的一鍋雞肉散發著好聞的味道。

從文字上看,山頂的石碑立於2004年7月,碑上刻了很多字,卻沒有標明海拔高度,石碑上的文字是:「測量標誌、嚴禁破壞,貓鼻子,二OO四年七月,雲南省測繪局、雲南省公安廳、雲南省軍區司令部」,感覺是一個名頭很大的地方,不知現在是否還在使用。

我們登頂貓鼻子山時,山中一片白霧茫茫,厚厚的雲霧籠罩在群山之間,能見度很低、氣溫下降,眼前的景致若隱若現。看不到飛滑翔傘的倩影,賞不了登高望遠的豪邁,我們只能停留一陣子,感受一下就迅速下山了,留些遺憾,下次再來。

去貓鼻子山的路上遇見不少連成一片的大棚,多分布在山坡上。與常見的塑料大棚有些不同,它們是黑色、平頂的大棚,走近細看,大棚所用材料是黑色塑料帶編織成的網狀布,透光又透氣。

穿過大棚間隙看過去,發現裡面種植的是深綠色的植物、半米多高,請教一位正在勞作的當地人,得知棚里的植物是三七,仔細一看,田中有熟悉的三七花,很是驚喜。

三七是雲南的特產之一,我們都不陌生,它們長在地里的模樣卻是第一次遇見,原來的印象是只有文山能種出三七,現在才知道,雲南有很多地方都適合種三七、也在種三七.....增長見識,是戶外徒步活動的又一個收穫。

小巧玲瓏、如翡翠一般的水槽水庫,詮釋了青山綠水的模樣。

行程中一路上遇見幾個小水庫,或在路邊、或在遠方,走得最近、最讓人流連忘返的當屬隸屬于澄江龍街街道的水槽水庫了。

水槽水庫是一個小(二)型水庫,總庫容量為26萬立方米。目測現在的水位並不太高,水面下降,露出了土紅色的圓弧山體,翠綠的山巒、紅色的山坡、水邊青青的綠草,與清澈的水面融為一體,山水相接、層次分明,偶有雲天霧散、天空變藍,青山綠水的畫面躍然眼前,我們也成了畫中人。

水槽水庫呈細長條的形狀,沿著山體的走向自然形成。水面清澈如鏡,一陣風來,泛起陣陣漣漪。有了充足的養分,草肥水美、綠毯如織,自然形成的小溝里水波瀲灩、青翠欲滴,走在軟軟的草地上,養腳、養肺更養心。

水槽水庫的大壩在其南部,我們逆時針環繞水庫一圈,盡享湖光山色,美哉。從庫尾回程的道路是一條茂密的山林道路,山箐、山坡都被茂密的樹林覆蓋,高大的喬木、茂盛的灌木,還有瘋長、刺人的蕁蔴林,給我們的行程造成不少麻煩,前隊友友披荊斬棘、奮力開道,硬是開出一條道路,帶領大家衝出重圍、完成環繞。

徒步走山就是這樣,有辛苦、有付出,更有收穫,山野里清新的空氣、路邊妖艷盛開的花朵,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最好的回報。

假期徒步,我們行走在山巔水涯,看山看水,其樂悠悠,甚美。

(2022年10月2日,星期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