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翻紅,柯達活了?

品牌透視 發佈 2022-10-24T16:31:05.543943+00:00

久不露面的柯達,最近傳出一個好消息——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市場對傳統膠捲需求的急速上升,促使公司膠片產量翻了兩番。

久不露面的柯達,最近傳出一個好消息——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市場對傳統膠捲需求的急速上升,促使公司膠片產量翻了兩番。

「復活」有望?

01

柯達,是膠片時代的一個符號。

巔峰時期,柯達占據全球膠捲市場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創造過近4000億日元的業績神話,是彼時富士銷售額的數倍。品牌slogan「柯達時刻」,被不少廣告人奉為經典。

可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頂點之後,受到數碼產業的強力衝擊,人們的拍攝習慣與所需設備逐漸發生變化,市場對膠捲的需求幾乎是呈斷崖式下跌,連帶著以膠片為主營業務的柯達,迎來了品牌的至暗時刻。

2006年至2012年,柯達營業收入持續下滑:2006年105.58億美元,2007年103.01億美元,2008年94.16億美元,2009年76.09億美元、2010年59.93億美元、2011年35.85億美元,2012年27.19億美元。

終於在2012年,重重壓力之下的柯達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柯達的破產,也被外界視為膠片時代落下帷幕的一個節點。

02

從2012年到如今2022年,轉眼10年時間過去,柯達又一次成為熱搜榜「座上賓」,並且傳出來的還是好消息。

莫非時過境遷之後,柯達真要上演一出「復活記」,回歸大眾視野?

品牌君覺得,用戶對膠片產品態度的回溫,於柯達品牌的發展來說確實是個難得的機遇。

商業世界的運作模式就是如此,品牌能否持續向上發展,與是否擁有爆款產品息息相關,而產品能不能賣得好,又與市場需求的高與低密不可分。

但現在說柯達有望回歸主流影像市場,個人認為為時尚早。

部分人可能不知道,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之後,柯達這個品牌並沒有徹底消失,一直在積極尋求新機遇和新可能。

2014年底的時候,它曾經宣布進軍手機行業,然後在2015年推出了首款Android智慧型手機IM5,2016年又再接再厲上線Kodak Ektra。

只不過彼時並沒掀起什麼浪花。

時間來到2017年,柯達為了回到年輕人的生活場景,嘗試與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合作,推出系列以柯達logo為核心元素的懷舊復古風服裝。

2018年柯達推出「柯達幣」,一腳踏入區域鏈這一新的領域。

品牌君的意思是,從10年前開始,柯達就一直「東拼西闖」想要重新獲得市場的認可,但結果如我們所見——不算理想。

此次哪怕趁著膠片翻紅這股東風,讓柯達膠捲產量翻了個番,但和巔峰時期相比,無論是市場的需求量還是在用戶層面的影響力,都仍有很大一段差距。

那時候影像行業對膠捲的需求屬於「剛需」,而現在更多是一種「愛好」。

這麼說吧,如今的柯達,以溫飽為限活下去或許很容易,但想要活得有滋有味就比較困難了。

膠片之外,品牌需要有新的能帶動業績增長的產品。

03

談及柯達的崩塌,有人遺憾,有人唏噓,更多的人在「恨鐵不成鋼」。哪怕10年過去,仍覺得意難平。

明明世界上第一款數位相機的雛形是由柯達的工程師史蒂文·薩森設計出,明明當時的柯達坐擁著其他品牌難以企及的資源與人才,或許是因為品牌戰略的保守、或許是因為對未來趨勢的錯誤評估、或許是因為對已有成就的過度自信,總之最終結局就是成於膠捲的柯達作為前浪,被快速興起的數碼拍倒在沙灘上,打了個措手不及。

柯達的故事,再次印證了品牌經營的兩條定律。

其一,以不變應萬變,並不適用於商業世界。柯達不想變,想要守著膠捲過舒服日子,然後隨著數位相機的興起,它就和膠捲一起落幕了。

各行各業的技術都在升級疊代,品牌想要保持競爭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速反應,跟隨市場變化持續輸出符合需求的產品。

其二,最好的危機公關,是將危機扼殺於搖籃之中,不讓其爆發。比起亡羊補牢,品牌更應有前瞻意識,提前對企業的發展路徑和可能遭遇的風險進行預判和規避。

否則等危機已經發生、後果已經造成,再去進行補救,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你看柯達,便是如此。

當然無論如何,品牌君還是很希望包括柯達在內,那些曾經在行業中發散過光芒的品牌,都能好好活下去,越過越精彩。

市場,需要群星璀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