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觀止!四川深山一峽谷里有座怪橋,名字很土,傳說很神奇

秦巴美好江山 發佈 2022-10-24T16:57:32.617573+00:00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直面一些年代久遠的遺址遺蹟,我們不禁會嘆服老前輩的智慧和技藝,因為,即使以現代技術去重建或者恢復,也要大費周折!在通江縣城以東20餘公里,毛浴鎮藥鋪村(原草帽村)山清水秀、地靈人傑。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直面一些年代久遠的遺址遺蹟,我們不禁會嘆服老前輩的智慧和技藝,因為,即使以現代技術去重建或者恢復,也要大費周折!

在通江縣城以東20餘公里,毛浴鎮藥鋪村(原草帽村)山清水秀、地靈人傑。很多神奇的傳說故事,就發生在山下一條名不見經傳的溪流峽谷——大壩溝,大壩溝其中一段,被當地人稱作蠻橋河。

從藥鋪村委會順小路到蠻橋河,大概需要步行半小時。如今,峽谷兩岸人跡罕至,植被繁茂。峽谷里雲霧繚繞,蟲嘶雀鳴不止,頗有山空水幽之感。

此前,這裡是蠻荒之地,直到明末清初,才有人在峽谷里走出一條小路來。

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戰亂不斷。清康熙24年,四川人口不足9萬。清王朝推行跑馬圈地等優惠政策後,外省人口才才陸續遷來四川。甚至,以前的無人區,也有人擇地而居。

「湖廣填四川」之後,大溪溝峽谷兩岸,逐漸形成了何家坪、馬家坪、陳家溝、曹家垻、柿樹坪、喬家坪、程家灣、水井坎等自然村落。大家在此繁衍生息,那些陡峭的坡壁,也就走出了通往外界的大小山路。

到了清同治年間,為了改善出行條件,何氏先祖何洪帶領家族子孫,在峽谷北坡鋪建了200多級石梯路。

然而,大壩溝怪石嶙峋,溪水湍急。每到汛期,溪水陡漲,多少人來到溪邊,卻只能望而止步。遇急事涉水通過,險象環生,稍有不慎,便危及行人生命。

所以,石梯完工後,何家人便在大壩溝三水交界處,修建了一座石橋。石橋竣工,族人滿心歡喜!但是,次年洪水襲來,石橋被沖得無影無蹤。

何洪痛定思痛,決定一勞永逸,找能工巧匠來修建一座能抗洪水衝擊的巨型石橋。這座橋從開工採料、拉運、安裝,以及引橋搭建,耗時一年左右。

石橋橋墩、橋體、引橋都是青綿石。主橋體是一整段長方體石樑,長約10米,寬約1.5米,厚約1米,距水面約2米。

如此碩大笨重的石橋,即使是現在,也需要大型機械才能移動,更何況是全靠人力的當。因此,這座橋在當時就被稱為「蠻橋」

據說,架設石橋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石橋被架上了橋墩後,連日百餘人拉動,每天僅能移動尺許。在拉石橋的人中,有一位鬚眉皆是花白的邋遢老人。他不要工錢,只是管飯就行。

眼看石橋拉到橋頭預設的接口處,廚工敲響梆子喊吃飯,大家隨即泄力。老人急忙阻止,要求把石橋拉到位才去吃飯,但沒人聽從,一鬨而散。

老人無可奈何,只是站在原處面露韞色,但大家都著急去吃飯,誰也沒回來招呼他。

飯後,所有人來到現場,卻發現老人不見了。大家呼喊尋找無果,只得作罷。隨後,一干人等套起繩索拉橋,然而,無論大家怎樣發力,整整拉了一下午,石橋卻紋絲不動,只好草草收工。

因此,蠻橋橋體與橋頭處未接攏,至今仍明顯可見。有人猜測,邋遢老人可能是魯班仙師下凡,有他助力,才能拉動石橋。

經百年風雨,「蠻橋」巍然不動,為當地村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只是近年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建成了更多更便利的道路和橋樑,選擇通過「蠻橋」出行的人微乎其微。這座古老的石橋,便成為老人們磋嘆歲月,追憶往昔的載體。(本文編輯:何光興)

何光興:男,1956年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會計師,通江縣毛浴鎮藥鋪村人。曾任通江縣供銷社財務科長,瓦室區供銷社主任、黨支部書記,巴中地區貿易局財務科長,巴中地區外貿局副局長,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巴中市商務局紀檢組長,機關黨委書記,2016年退休後居住農村。

溫馨提示:防控新冠疫情,人人有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