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故宮|寧壽宮

柳色音塵絕 發佈 2022-10-24T19:18:35.515270+00:00

寧壽宮位於皇極殿後,建於清康熙年間,初名為寧壽宮後殿,為東朝太后所居。皇極殿前的月台比較小,不能從月台兩邊直接走向後殿,兩側宮牆上有垂花門可以去後殿。


我們今日介紹寧壽宮。

寧壽宮位於皇極殿後,建於清康熙年間,初名為寧壽宮後殿,為東朝太后所居。在乾隆年間改建時將原匾額移至後殿,後殿得名寧壽宮。

皇極殿前的月台比較小,不能從月台兩邊直接走向後殿,兩側宮牆上有垂花門可以去後殿。

寧壽宮建於單層石台基之上,四周圍著黃綠琉璃磚搭建的透風燈籠矮牆。宮面闊7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

檐廊柱枋間裝飾渾金鏤空雲龍套環,枋下雲龍雀替。

外檐上原繪龍鳳和璽彩畫,光緒年間,慈禧太后曾住在寧壽宮,將外檐圖案改為蘇式彩畫。在1979年重新修繕後,恢復了乾隆時期的彩畫。

寧壽宮正面和坤寧宮一樣,也是東次間開門,其它各間裝直欞吊窗,

門窗上有貫通的雙交四椀橫披窗。

在【寧壽宮銘】中記述「盛京大政殿後曰清寧宮,祖宗時祀神之所。祭畢,召王公大臣進內食祭肉。國初定鼎燕京,則於乾清宮後殿坤寧宮行祀神禮, 一如清寧宮之制,至今仍循舊章。 余將來歸政時,自當移坤寧宮所奉之神位神竿於寧壽宮,仍依現在祀神之禮。」

表明這裡是乾隆帝為了在自己所居的太上皇宮裡,依循舊制行祀神禮而建的。

室內吊頂為鏃花蝙蝠圓壽字龍鳳和璽天花。

進門正對殺豬煮肉的毗盧罩灶間,是宮內最華麗的一處設置。

內設三口大鍋,兩口煮肉一口煮糕。

原來里外還應有許多配套的工具,西側3間敞通,內安木榻大炕,是設有薩滿教神位及跳神所用法器的祭祀之所,現均已拆除。

殿後左右各有一座磚砌的方形煙囪,上安銅頂,為寧壽宮灶房及室內煙道所用。

現寧壽宮為石鼓館展廳。裡面展示十座國寶石鼓。

吾車石敘說遊獵開始的情景。

詩五章,首言車馬強盛,次言公卿和樂,三敘弓矢精良,四敘遊獵所見景物,五紀狩獵所獲,是一篇意態悠閒的遊獵詩篇。詩中突出車馬整齊,暗示國體穩健,兵強馬壯。

汧殹石稱道汧源之美與游魚之樂。

詩四章,皆言養魚、捕魚之事。詩中讚美秦地水利優越,水產豐富,鰋、鯉、鮊、鰱等名種大魚很多,要用楊柳條筐裝運。

田車石上敘在原野上打獵,也是整個狩獵活動的高潮。

獵物不僅是「麀鹿」,還有「麋鹿」和「雉兔」。而且眾庶也參加此時的圍獵。

鑾車石展現出這次狩獵活動將要結束時的情景。

詩五章。首言鑾車,指明人君所乘之車。在臨時駐蹕的鑾車周圍,有奏對受命的近侍,有勇猛善戰的護衛,駐地安如屏障。詩末以秦獻公的口吻說,我這次狩獵所獲很多。

霝雨石記錄狩獵歸途中,遇雨、涉水、行舟的描寫。

詩首句的「癸」,應該是日名,從丙申第二天出遊以後已經七天了。下雨以後汧水上漲,有些地方還可以騎馬橫渡,有些地方就需要乘舟而行。

吳人石此篇敘說秦獻公的隊伍首先到達吳陽場景

在太祝的主持下,秦獻公遙祭了吳岳。在吳岳的鹿圃中,許多公鹿和母鹿奔跑嬉戲。

吾水石此篇敘說我們的水很清澈,我們的道路已修平,樹木也已經種植就緒。

在丙申這一天,秦獻公和周天子使臣一道準備出遊。

馬薦石文字殘損最重,今一字無存。

參照北宋墨拓善本可見「天虹」二字,說明當時秦地雨量充沛,天上常見虹霓,氣候溫潤,草木滋蕃。雖僅「濟濟馬薦,栺栺芄芄」二句可讀,已表明秦地良好的畜牧環境。

而師石此篇追敘秦獻公迎接周天子使者到來的盛大場面。

惜文字脫漏太甚,難以通讀。「嗣王」即周烈王。烈王初立,遣太史見秦獻公,故秦獻公出師迎之。「我」獻公自稱。

乍原石此篇敘說修治道途。

「原」即「三畤原」,又名「南原」、「石鼓原」。在官吏的率領下徒隸來整治道路,種植各種樹木。植樹及治道都有時日的限制,分別是二日和五日。

因石鼓過於珍貴,被稱為中華第一古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