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服用4種維生素,改善細胞代謝,調節情緒,輔助治療焦慮抑鬱

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 發佈 2022-10-24T19:50:16.017432+00:00

40多歲的王阿姨是一名抑鬱症的患者,平時長期口服黛力新、舍曲林等治療焦慮抑鬱的藥物,但是由於工作壓力較大,所以還是偶有情緒異常的情況。

40多歲的王阿姨是一名抑鬱症的患者,平時長期口服黛力新、舍曲林等治療焦慮抑鬱的藥物,但是由於工作壓力較大,所以還是偶有情緒異常的情況。最近1個月,王阿姨因為公司業績下降而反覆操勞,總是感覺自己急躁易怒,並且睡眠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雖然口服藥物後可以緩解,但是反覆發作的情緒失控讓王阿姨害怕自己的抑鬱症又發作了,所以來到醫院進行檢查。

來到醫院就診後,醫生考慮到王阿姨的用藥方案是1年前制定的,於是決定讓她重新進行一次焦慮抑鬱測定,看看是否需要調整用藥方案,結果發現王阿姨的焦慮抑鬱量表得分與上次得分並沒明顯增加,所以王阿姨最近的情緒異常並不是病情加重,而是由於臨時因素導致的情緒波動,於是打算在原有用藥方案的基礎上再配合幾種藥物,但王阿姨因為害怕藥吃多了損傷肝肝臟,所以並不想加藥。但醫生給王阿姨解釋道只是開幾種維生素而已,對於肝功能影響不大,並且這些維生素具有調節情緒的作用,可以配合一線的抗抑鬱藥物來緩解病情,而且不需要長期用藥,等症狀緩解後就可以停用。王阿姨聽到說是維生素後就同意用藥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王阿姨的情緒異常緩解了很多。

抑鬱症是臨床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情感低落、思維遲緩、焦慮激動、失眠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數據表明全球有大約近2億的抑鬱症患者,嚴重困擾著患者的生活和功能組,並且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抑鬱症的發病機理非常複雜,其中中樞神經遞質的分泌異常是其中的發病機制之一,臨床上常用抗抑鬱藥、抗焦慮藥作為治療一線藥物,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終身服藥,但是長期口服抗焦慮抑鬱藥物容易造成不良反應,科學服用維生素可以在不加重不良反應的前提下調整中樞神經遞質的分泌,調節心情,從而輔助防治抑鬱症。

一、抑鬱症病的發病機制

抑鬱症的患者臨床表現非常複雜,除了會有情緒異常外,還會出現失眠、食慾下降、肢體乏力等多種軀體症狀,因此臨床上非常容易漏診。目前臨床對抑鬱症確切的發病機制並不清楚,主流觀點認為其實多種誘因所導致的綜合結果,其中相關研究表明中樞神經遞質的分泌異常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信號傳遞異常是誘發抑鬱症的重要作用機制,因此積極調整神經遞質分泌,促進神經信號的正常傳遞是臨床治療抑鬱症的主要治療原則。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存在許多神經遞質,其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是最為重要的2種神經遞質,這兩者神經遞質多存在與神經突觸間隙,起到促進神經系統興奮的重要作用。病理學研究表明在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的神經遞質的分泌和合成是相對不足的,這導致神經突觸間隙中的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相對不足,這導致大腦的神經行不行下降,進而誘發整個精神活動和心理功能的全面下降,這也是誘發抑鬱症的重要原因。

其次,大腦細胞之間需要通過信號傳遞來調整人體的功能狀態,而抑鬱症患者大腦往往會出現信號傳導不暢的現象,特別是在控制情緒和記憶力的「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中經常出現信號傳導失常,進而誘發情緒下降和精神異常,因此積極調整大腦信號傳導也是目前臨床治療抑鬱症的思路之一。

二、這4種維生素可有效輔助治療抑鬱症

臨床上常用抗焦慮、抗抑鬱藥物治療抑鬱症,如黛力新、舍曲林、帕羅西汀、奧氮平等,這些藥物雖然對於抑鬱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於許多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因此往往會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實際上維生素對於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可以有效調整神經遞質的分泌,進而調整情緒和精神狀態,因此可以與抗焦慮抑鬱藥聯用,在不增加不良反應的基礎上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下列4種維生素常用於輔助治療抑鬱症。

1、維生素D與抑鬱症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人體需要的必要營養物質之一,其對於人體鈣磷代謝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也與抑鬱症發作具有一定聯繫,相關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體內的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遠低於正常人,而通過補充維生素D可以有效改善抑鬱症患者的臨床症狀。

維生素D可以通過多種作用機制來改善抑鬱症患者的臨床症狀。首先,維生素D能促進多種神經因子的合成和表達,相關研究表明維生素D可以有效促進中樞系統中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多種神經遞質的分泌,進而提高神經突觸間的神經遞質的濃度,起到調整中樞神經功能的作用;其次,維生素D可以有效保護血管,保障大腦供血。維生素D可以有效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保障大腦供血,進而促進大腦細胞 正常代謝;最後,維生素D可以減輕慢性炎症對大腦細胞的損傷。維生素D可以有效抑制組織基質金屬蛋白酶的活性,抑制氧化應激反應,進而抑制慢性炎症反應,保護大腦細胞不受傷害。

2、維生素B1與抑鬱症

維生素B1又被稱為硫胺素,是一種水溶性的維生素,其主要作用與人體內的代謝過程,特別是對於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其具有保護神經、促進神經遞質合成、抗氧化等多種作用

維生素B1可以通過以下3種機制來治療抑鬱症。首先,維生素B1可以有效促進中樞系統中乙醯膽鹼的分泌,進而促進神經突觸之間的信息傳遞,這對於改善抑鬱症的臨床症狀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維生素B1可以有效保護神經細胞的完整性,減輕外界因素影響,從而維持大腦功能的正常運轉;最後,維生素B1具有抗炎、抗氧化性,可以減輕炎症反應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維護正常的神經功能。

3、維生素B6與抑鬱症

維生素B6被稱為吡哆醛,其具有促進物質代謝的重要作用,是物質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輔酶,臨床研究表明維生素B6具有調節神經功能、保護神經細胞、促進物質和能量代謝等多種功能,臨床研究表明科學服用可以有效緩解抑鬱症。

維生素B6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調整抑鬱症患者的情緒。首先,維生素B6可以有效促進5-羥色胺的合成和釋放,進而提高神經突觸間隙中5-羥色胺的濃度,提高神經的興奮性;其次,維生素B6可以有效保護神經細胞的完整性。維生素B6可以有效提高細胞內線粒體的能量代謝,增加ATP的合成,維持神經細胞的完整性;最後,維生素B6是促進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的重要輔酶,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減輕其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從而保護神經系統。

4、維生素B12與抑鬱症

維生素B12被稱為鈷胺素,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其直接參與神經細胞的合成,是促進神經細胞生長,維護神經系統功能的重要物質,臨床常與維生素B1、維生素B6等聯合服用治療抑鬱症

研究表明維生素B12可以從多個途徑來調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首先,維生素B12可以有效調整多種神經遞質的合成和釋放,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等,從而有效提高抑鬱症患者的中樞興奮性,減輕患者的臨床症狀;其次,維生素B12可以直接參與神經細胞的合成,維護神經細胞的正常結構;最後,維生素B12可以有效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促進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從而減輕其對應神經細胞的毒性反應

三、服用維生素注意這4點

雖然維生素的安全性較好,但是過量補充依然會導致不良反應,特別是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過量服用容易造成累積,因此建議有抑鬱症的患者在常規藥物的基礎上依照下列4個原則科學補充。

第一、注意維生素的補充劑量

根據中國營養協會發布的《中國膳食營養指南》中的推薦劑量,健康成年人的每天需要攝入0.1μg維生素D、1.3mg-1.5mg維生素B1、2mg維生素B6和3μg維生素B12,這種劑量是不需要通過藥物補充,科學補充相關飲食即可,但是這對於治療抑鬱症就顯得劑量不足了

臨床推薦抑鬱症患者每日可補充0.25μg-0.5μg維生素D、10mg維生素B1、10mg-20mg維生素B6和500μg-1000μg維生素B12,連續服用1-3個月,期間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建議有需要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第二、注意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

在藥物補充維生素的基礎上,一定要聯合食物補充,通過合理的飲食調整,儘量讓患者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從而可以減少對於藥物的依賴,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

維生素D的來源有內源性和外源性2種。內源性的維生素D主要是通過紫外線照射從而轉化7-脫氫膽固醇轉化生成,但是這種內源性的維生素D只占有約10%。外源性維生素D主要通過食物攝入,其中魚類、蛋類、牛肉等肉類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高;其次,奶製品也是補充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如奶酪、牛奶等;最後,植物性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低,並且需要轉化才能被人體利用,因此不宜作為首選

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是粗糧和穀物,如小麥、米麩、水稻等,但是需要注意減少清洗和加熱過程中維生素B1的丟失;其次,豆類食物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如黃豆、毛豆、綠豆等;最後,堅果中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如花生、核桃仁、松子仁等,可以適量補充

維生素B6的來源非常廣泛,其中動物食物中的維生素B6利用率更高,因此更應該作為首選,雞肉、羊肉、魚肉中都有大量的維生素B6;其次,小麥、玉米、水稻等穀物中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6,但是這種植物性維生素B6不能被直接利用,需要在人體內進一步轉化

肉類食物是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其中豬肉、雞肉、魚肉等是作為補充維生素B12的首選,但是一定要適量攝入,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酸;其次,牛奶、雞蛋等動物製品也是補充維生素B12的良好來源

第三、注意聯合用藥和服用周期

再次強調,維生素只能作為輔助用藥,不能代替抗抑鬱焦慮藥物,因此一定要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用藥,建議有需要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其次,由於臨床治療時服用的維生素劑量遠超正常人的需求量,因此不能夠長期服用,建議連續服用1-3個月,如果抑鬱症患者的症狀逐漸好轉,則可以逐漸減少用量,改用食物補充或者負荷維生素

第四、注意維生素的不良反應

雖然維生素的安全性良好,但是由於治療抑鬱症過程中需要大劑量的服用,因此服藥過程中依然需要注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每日服用維生素D的最大劑量不宜超過20μg,否則容易造成維生素D在體內的大量累積,誘發食慾減退、嗜睡等多種不良反應;其次,長期口服維生素D容易導致血鈣升高,繼而誘髮結石、骨質增生等多種不良反應;最後,極少數患者對於維生素D過敏,會出現眼睛發炎,皮膚搔癢等過敏反應,這種情況下建議禁用。

服用維生素B1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神經損傷,如肢體麻木、感覺異常、乏力等;其次,少數患者服用維生素B1後會出現心悸、心動加速等不適感,但大多數可以耐受;最後,少數患者服用維生素B1後會出現肝酶異常,這種情況下可以暫時停藥。

長期口服維生素B6會損傷神經,導致出現四肢麻木、肢體乏力等異常表現;其次,大劑量服用維生素B6容易導致肝功能損傷,大多數停藥即可緩解。

維生素B12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不良反應,如腹痛、噁心、食慾減退等;其次,服用維生素B12還有可能導致椎體外系反應,如四肢震顫、行走不穩等,大大數停藥後即可緩解;最後,極少數患者對於維生素B12過敏,出現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建議這種患者停藥。

四、總結

綜上所述,雖然抗抑鬱焦慮藥物是治療抑鬱症的主要手段,但是科學補充維生素可以提高抗抑鬱焦慮藥物的治療效果,其中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就是輔助治療抑鬱症的常用維生素;其次,建議有抑鬱症的患者在常規藥物的基礎上,聯合服用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同時需要注意維生素的不良反應,建議有需要的患者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服用;最後,不能長期大劑量服用這4種維生素,建議聯合服用1-3個月後逐漸減量,或者調整為飲食補充。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謝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請麻煩點個讚或者收藏,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相關問題,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們,謝謝。想要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關注小五的頭條號——小五的健康科普小站,早關注、不迷路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