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下一步的局勢,就在普京的一念之間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發佈 2022-10-24T21:45:25.496418+00:00

「俄烏戰爭」出現了「拐點」,標誌性事件有三個:1、烏克蘭東部四州公投,加入到俄羅斯聯邦之內;這幾件事的發生,說明「俄烏戰爭」的拐點到了,下一步怎麼發展,在各國領導人一念之間。

「拐點」已經出現,「斡旋」時機到來,但誰可以斡旋呢?

「俄烏戰爭」出現了「拐點」,標誌性事件有三個:

1、烏克蘭東部四州公投,加入到俄羅斯聯邦之內;

2、烏克蘭自己完成了加入北約的法律程序,就等北約批准了;

3、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一號、二號」管道被炸,歐洲今年冬天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用了。

這幾件事的發生,說明「俄烏戰爭」的拐點到了,下一步怎麼發展,在各國領導人一念之間。


「拐點」的出現,就是相關國家進行斡旋的最好時機。以前沒辦法斡旋,即使有國家想斡旋,雙方也不會接受。

因為「特別軍事行動」是俄羅斯發起的,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這時候斡旋,俄羅斯不會聽的。

而烏克蘭在美西方的支援下,像打了雞血一樣要和俄羅斯死磕到底,他們不但要打退俄羅斯的「入侵」,還要順勢收回克里米亞。斡旋,烏克蘭不接受。

「俄烏戰爭」爆發的主要因素現在都消失了:俄羅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烏克蘭也完成了自己加入北約的程序。

「北溪管道」被炸,以德國為主的歐洲國家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突然明白了自己是什麼。德國政府已經決定:不再支援烏克蘭。

所以,現在是斡旋的最好時機。

但誰來斡旋呢?美國、東方大國都不合適,因為這兩個國家有自己的態度。歐洲國家也不行,他們有自己偏頗的立場。

也許印度、沙特、土耳其等國是可以斡旋的,俄羅斯和烏克蘭對他們都能接受。

烏克蘭東部加入俄羅斯聯邦,是普京的最終目的

蘇聯解體後,雖然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各自獨立,但蘇聯的主體俄羅斯在十五個國家中,仍然是舉足輕重的。

在俄羅斯的歷史中,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是核心,這三個國家絕對不能分得太開的。俄羅斯希望三個國家更加緊密,而美西方則希望他們分得越開越好。

為了加強對俄羅斯的壓力,美國利用北約東擴,不斷侵蝕俄羅斯從蘇聯繼承來的勢力範圍;北約力量來到烏克蘭邊上,讓俄羅斯感到緊張和害怕,他們擔心自己再次分裂。

無論是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還是原華約國家加入北約,都比不上白俄羅斯或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羅斯的刺激大;

一方面他們直接和俄羅斯接壤,相當於北約在蘇聯門口架上武器;另一方面他們在歷史上糾葛太深,最早可以說是一家人。

白俄羅斯一直和俄羅斯很好,不管美西方怎麼拉攏,白俄羅斯也絕不做美西方壓制俄羅斯的馬前卒。

烏克蘭則不一樣,由於許多歷史恩怨,加上美國深度控制了烏克蘭政壇,2005年庫奇馬下台後,烏克蘭就在對抗俄羅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但烏克蘭的問題是國內沒法意見統一,這造成了烏克蘭在與俄羅斯對抗時,一直處於劣勢地位,不斷丟失領土。

在烏克蘭東部的盧甘斯克、頓涅斯克、哈爾科夫三個州有大量俄羅斯人,這些俄羅斯人組織了自己的力量,要爭取更大的自主權。

克里米亞半島更是俄羅斯的後花園,那裡是蘇聯的黑海艦隊基地,大部分都是俄羅斯海軍官兵、家屬、軍工人員、科技人員。

烏克蘭政府和東部三州關係緊張的時候,俄羅斯就以自己在三州特殊利益為由,在邊境擺上強勢的軍事力量,時刻準備打進烏克蘭;同時,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了俄羅斯。

為了不讓東歐出現戰亂,德國總理默克爾拉上法國總統出面斡旋,終於讓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了「新明斯克協議」。

這個協議的主要內容是:

1、烏克蘭政府軍同東部反政府民間武裝間全面停火;

2、烏克蘭要在2015年之前制定一個新的憲法,永久立法同意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是「個別地區的特殊地位自治州」。

「新明斯克協議」簽訂後,俄羅斯得到了兩個巨大的成績:

1、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聯邦,黑海艦隊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母港;

2、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取得了近乎「獨立」的地位。

這個協議一簽訂,烏克蘭國內鬧翻了。

一方面,他們認為這是賣國的條約,後來,簽約的總統波羅申科還被以「叛國罪」提告。

另一方面,美國勢力非常不滿意。因為德國法國主導了簽約,讓歐洲局勢平穩;而犧牲掉的是美國壓迫俄羅斯的地緣利益。

所以,這個條約簽訂後,烏克蘭沒有一天不吵。他們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要求廢掉這個協議,同時,烏克蘭政府軍也不斷攻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的武裝。

烏克蘭還藉機不斷要求加入北約,這正好是美國期望的「北約東擴」、俄羅斯憎惡的「戰略壓迫」。

矛盾越來越深,烏克蘭不但想「加入北約」,廢掉「新明斯克協議」,還要收回克里米亞。而俄羅斯要求:「新明斯克協議」必須得到尊重,克里米亞半島永遠是俄羅斯的。

到2022年初,烏克蘭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的進攻更加激烈,「北約吸收烏克蘭」的徵候非常明顯,「新明斯克協議」已經名存實亡。

現實讓俄羅斯認識到:無論如何,烏克蘭都是要加入北約的;烏克蘭成為北約國家只是時間問題。

面對問題,俄羅斯以「俄羅斯人的方式」出擊了,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發動了針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

這個「行動」實際就是把烏克蘭軍事力量從東部往西趕,用武力維持東部的「個別地位」;讓這四個州成為俄羅斯的安全屏障。

戰爭打到現在,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反攻,讓俄羅斯常規力量感到吃力。這時候,俄羅斯使出了大招:用公投的方式,兼併了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布羅熱、赫爾松四州。

四個州變成俄羅斯領土,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連接成為一體,這正是普京規劃的「強大的俄羅斯」的樣子。雖然比不上葉卡捷琳娜大帝時的規模,但已經比蘇聯解體時強上百倍。

烏克蘭要加入北約,這是憲法規定的

烏克蘭想加入北約,這是一種非常本能的考慮。因為歷史上烏克蘭就沒有一天安全過:波蘭強大時,烏克蘭是波蘭的殖民地;沙俄強盛時,烏克蘭是俄羅斯的附庸。

蘇聯解體,烏克蘭突然獨立了,這對從來沒有獨立建國經驗的烏克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邊上還有一個強大的、侵略性很強的俄羅斯,烏克蘭一點安全感也沒有。

美國也正是抓住了烏克蘭人這一心理,用「加入北約」為誘餌,利用寡頭控制了烏克蘭的經濟命脈,把烏克蘭僅僅抓在自己的手裡。

2014年12月,烏克蘭修改法律,放棄不結盟的地位,這是為將來加入「北約」做法律準備;2019年2月,烏克蘭議會修憲,將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方針納入憲法。

把「加入北約」寫進憲法,這是一個巨大的刺激,讓俄羅斯徹底拋卻幻想。因為這表明:今後不管誰當烏克蘭總統,都要以「加入北約」作為對外政策的基本方針,否則就是「違憲」。

其實,烏克蘭內部基本被美國把持,一點點切香腸,把局勢推進到危機的邊緣一直是美國控制地緣局勢的方式,他們在東亞也是這樣。

作為當事國,烏克蘭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們即使想和俄羅斯好好相處也不行,因為他們已經被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

為了「安全」,不得不破壞自己的安全,這是小國介入大國博弈的悲劇結果。現在,烏克蘭不但收不回克里米亞,還丟掉了東部四個富裕的州。

當俄羅斯簽署法令,宣布「烏東四州併入俄羅斯」的時候,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簽署「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申請文件」,完成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烏克蘭國內最後一步。

各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

世界各國對於「俄烏戰爭」的立場是不一樣的,真正著急的國家沒有幾個。

而與這場戰爭有切身利益的國家,除了俄烏雙方以外,只有美國、英國、歐洲,並且,他們的立場也是變化的。

美國挑起「俄烏戰爭」的目的有四個:


1、攪亂歐洲、打擊歐元、讓歐洲與美國捆綁得更緊;這是拜登所說的「美國回來了」的應有之義。

2、大發戰爭財,修補新冠以來美國不斷「量化寬鬆」造成的經濟困局。

3、把俄羅斯拖進泥潭,削弱俄羅斯的力量,最好讓俄羅斯變成沒有任何威脅的二流國家,這樣,美國就能好整以暇地對付另一個挑戰。

4、有「國家領土不容分割」的理由,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逼迫各國表態,讓東方大國為難,離間俄羅斯和東方大國的關係,為自己將來和大國的衝突做準備:把俄羅斯推遠一點。

現在,美國的目的只實現了一半。

第三個目的想要達成,就要讓戰爭一直打下去,讓俄羅斯在戰爭中不斷流血,不斷消耗。

但現在的局勢變化,讓美國的希望落空。明顯的,烏克蘭在沒有外界支援的情況下,沒辦法再打;而隨著「北溪管道」被炸,德國已經不想援助了。

最後一個目的,美國很難達成,因為大國處理得非常謹慎,也很公道,普京都說「理解大國的立場」。

歐洲已經累了,他們真的不想再支援烏克蘭了,特別是德國,他們都決定了:不再援助烏克蘭。

這些都是因為美國做得太過分了。美國自己挑起戰爭,讓歐洲損失慘重;美國還在這個時候「加息」,搞得歐元嚴重貶值,讓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北溪管道」被炸後,強烈依賴這個管道的德國更加可憐:經濟受損,冬天還沒法取暖。

德國人出了名的謹慎,不會胡亂說沒根據的話,但對於「誰炸了管道」,94%的德國人認為是美國乾的。

這些都說明,歐洲對美國已經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在他們眼裡,美國的形象和立場是「自私自利」的、「不顧歐洲死活」的。

局勢的變化、歐洲人的認識變化,決定了他們對「俄烏戰爭」的立場出現變化。他們不希望這場衝突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後果。

英國的立場沒有什麼好說的,他們一直是這樣的:歐洲大陸誰強,英國就攻擊誰。

拿破崙強大時,英國視拿破崙為洪水猛獸,把打敗拿破崙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尊為「救世主」。

沙俄成為「歐洲憲兵」後,英國又把沙俄看成歐洲強盜,聯絡奧匈帝國處處針對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打得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

這是由英國的戰略決定的,他們想讓歐洲沒有強國,這樣英國就能最大程度影響歐洲,「離岸制衡」。

所以,英國的立場沒有變化,他們希望戰爭把俄羅斯拖垮,他們極力忽悠歐洲其他國家支援烏克蘭,讓烏克蘭堅持打下去。

「北溪管道」被炸,局勢可能的發展就在「一念之間」

「俄烏戰爭」在沒有個結果時,實際上不管是誰都沒法斡旋的,因為雙方都不會聽,美國也不准。


將來的局勢怎麼發展,要看各國能得到什麼。

現在,俄羅斯得到了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布羅熱、赫爾松四州,與克里米亞連成一片,所以俄羅斯願意停下來談了,他們官方也放出了這樣的口風。

烏克蘭比較衰,丟掉領土,唯一的收穫是簽署了一個等待別人同意的文件: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申請。

實際上,沒有這個戰爭,烏克蘭很難提出這個「官方申請」,因為那是「找事」。現在,他們提出了,也算戰略上進了一步。

美國其實想讓戰爭繼續打下去。削弱俄羅斯,讓俄羅斯不再是美國的威脅,是美國想要達到的最低戰略目的。


所以,將來的局勢大約有三種可能。

1、在其它國家的斡旋下,俄烏雙方都停下來:俄羅斯不攻擊烏克蘭其它地方,烏克蘭也不攻擊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布羅熱、赫爾松、克里米亞。

至於這些領土怎麼辦,雙方慢慢談吧。烏克蘭想要回去是不可能的;而烏克蘭一直要求加入「北約」,在這些地方併入俄羅斯後,這件事也不是俄羅斯最關注的事了。

2、繼續打下去,但不大打,只把戰爭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這是美國最希望的,因為打下去,俄羅斯經濟在美西方的極限制裁下,會變得脆弱不堪,他們將構不成對美國的威脅。

但烏克蘭在沒有西方援助的情況下,打常規戰爭,決然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搞得不好,他們會丟掉更多的地方,比如哈爾科夫就不是很穩當。


德國已經表明不再援助烏克蘭,德國是歐洲領頭羊,他們的行動在歐洲是有標誌性的。所以,烏克蘭將來得不到歐洲援助是大概率的事。

單憑美國的援助,烏克蘭可以打,但最後會很慘,所以烏克蘭自己也有點退縮了。

3、大打出手,戰爭突然變得激烈起來。這種情況,即使有西方援助,單憑烏克蘭也沒辦法做到;而是要北約介入才行,就像前期「烏克蘭反擊」一樣,實際上北約深度介入了。

如果北約介入,俄羅斯將來會非常困難,獨立的「烏東四州」有丟掉的可能。但普京早就說了:俄羅斯的領土受到威脅,他將使用一切措施。

「一切措施」指的就是「核武器」,這是俄羅斯唯一占有優勢的地方;而美國也說了:俄羅斯如果使用戰術核武器,將面臨嚴重的後果。

什麼「嚴重後果呢」?據說美國有計劃在俄羅斯使用「戰術核武器」之前會「先發制人」,美國也有計劃使用「斬首行動」。

這是什麼局面?就是「世界大戰」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說了:願意和俄羅斯總統談判,但不是普京。

這話說得有點蹊蹺,好像美國人在暗示什麼。

總之,一切都是「未定之天」,一切都在「一念之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