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水後的荊州,能否再度起飛

新城市故事 發佈 2022-10-25T00:39:46.498727+00:00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擁有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作為楚文化的發祥地,是荊楚文化的根脈所在,然而令人唏噓的是,正如同這個地名的歷史演變一樣,荊州的地域在不斷縮水,荊州的歷史地位在下降。

湖北省荊州,歷史榮光,文化璀璨。「禹劃九州,始有荊州」擁有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作為楚文化的發祥地,是荊楚文化的根脈所在,然而令人唏噓的是,正如同這個地名的歷史演變一樣,荊州的地域在不斷縮水,荊州的歷史地位在下降。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依照禹貢的地理概念設置刺史部,荊州為其一大州,那時的荊州地盤甚廣,除了兩湖之外,還包括今河南南部、重慶東部、貴州及廣西東北部分。西晉永嘉年間分出湘州,南北朝時又分出郢、襄、隋、歸、峽、復、安、鄂等州,分到唐代荊州還沒有過去南郡的地盤大。宋代時候,已然非常接近今日荊州之版圖。明初由於戰亂,又將峽州劃入荊州府。清雍正年間,峽州劃出,設置宜昌府。

老蔣時期,廢府打亂了傳統的區劃格局,後來出於統治需要又設立了行政督察區,荊州為湖北省第四督察區,49年以後繼承再演變為荊州地區。

四十多年時間,荊州曾是一個巨無霸,包括今荊州市、荊門市、天門、潛江、仙桃,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但在湖北舉足輕重,在全國也頗具影響力。

大荊州大拆分發生在1994年,當時國家開始推行市管縣,湖北省一馬當先。對於這樣一個龐大的荊州,該怎麼辦呢?要不一分為三吧,把西北部鍾祥、京山劃入1983年新成立的荊門市,東北部沔陽(仙桃)、天門、潛江組建江漢市(計劃流產)各自為政,剩餘部分與沙市組建荊沙市。荊州地區分出了幾個發達的縣,實力大打折扣。剩餘部分是農業縣,又在分洪區範圍之內。

沙市本是江陵縣的一部分,因為工商業發達而切塊設市。沙市當時擁有雄厚的輕工業基礎,78年之後,經濟突飛猛進,在全國榜上有名。合併的初衷本是將工業之城與歷史文化名城江陵組合,打造繼武漢之後的湖北新一增長點。

然而歷史好像開了個玩笑,荊沙市不僅沒有起飛起來,反而坐上了過山車,走上了下坡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經濟進入調整期,國營中小企業紛紛倒閉或改制。沙市是個重災區,上了年紀的都曉得,沙市日化與德國美潔時合作後,品牌被雪藏的故事。1998年,荊州又遭受了特大洪災的打擊,不但蒙受了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進行中的招商引資幾乎停滯。

隨後時間段,荊州的發展方向也是幾經調整,有時而以農為本,有時而工業興市,時而又要狠抓文化旅遊,想破點的方向比較多,僅僅一個行政區劃就變化了好幾次,荊州地區成了荊沙市,荊沙市又改名荊州市,江陵縣分成兩部分,縣城部分設荊州區,其餘部分設江陵區,江陵區後來又改為江陵縣。所以年輕一輩或是外地人,談到荊州區、江陵縣之間的關聯不是很清楚。

荊州是魚米之鄉,輕工業基礎紮實,歷史文化底蘊深,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只要打通了交通與分洪區這兩節,再結合當地找出一條工農相傍的路子,荊州得勝歸來並不遙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