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新版合同:今後簽施工合同必須注意5個細節

黃驊司法 發佈 2022-10-25T11:57:50.290019+00:00

簽定建工合同,一定要抓住五個細節!營改增政策全面實施後,企業管理的規範性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稅負水平。企業在合同條款方面謹慎操作,對防範稅務風險尤為重要。以下是合同條款中應明確的要點,以及施工企業如何簽合同更省稅,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簽定建工合同,一定要抓住五個細節!

營改增政策全面實施後,企業管理的規範性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稅負水平。企業在合同條款方面謹慎操作,對防範稅務風險尤為重要。以下是合同條款中應明確的要點,以及施工企業如何簽合同更省稅,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明確合同價格條款

增值稅為價外稅,應當在合同中就合同價款是否包含稅金做出明確約定,避免後期產生爭議。

合同價款需明確合同含稅總價、合同價(不含稅部分)及稅款金額,如果簽訂含稅價款,一定要附加發票類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增值稅普通發票)和稅率的限制,否則對項目成本影響很大;如果簽訂的是不含稅價,企業將根據發票類型,決定付款金額。

具體約定形式為合同及其他補充文件中所指「價款」或「價格」,如無特別說明,均指含稅價格,包含增值稅稅款及其他所有稅費。

明確有關稅務信息條款

在合同中,應當就納稅主體信息、應稅行為種類及範圍、適用稅率等內容進行詳細約定,確保合同主體信息與發票記載信息一致,同時明確不同種類應稅行為的範圍及適用稅率,從而避免履約過程中產生爭議,實現甲方的合法合規進項稅額抵扣。

(一)納稅主體信息條款

應當在合同中明確雙方的基本信息、納稅主體身份及計稅方式,並約定乙方納稅主體身份發生變更應及時通知甲方。具體約定形式:

1、乙方為

(1)一般納稅人;(2)小規模納稅人。

甲方納稅人識別號:

乙方納稅人識別號:

2、乙方完成本合同項下應稅行為的計稅方式為

(1)一般計稅;(2)簡易計稅。

3、若乙方納稅主體身份發生變更,應自變更之日起15日內,以書面形式告知甲方。

(二)應稅行為種類、範圍及適用稅率條款

具體約定形式:

本合同項下應稅服務種類及金額(以含設計的分包合同為例)

1、工程設計,金額:(以乙方實際提供的服務為準),適用稅率:6%;

2、工程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安裝、修繕、裝飾等),金額:(以乙方實際提供的服務為準),適用稅率:11%。

明確開具發票的義務及具體要求

在合同中,應當明確約定乙方的開票義務以及發票質量要求、開具與送達時間、發票遺失、發票記載項目變更等情形及其處置措施,通過做好前期風險防範,規避履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相關爭議,切實做到防範風險於未然。

(一)發票質量條款

對於乙方所開具發票的形式和實質要求,應當包含:具體金額、蓋具增值稅發票專用公章、開具時間、匯總開票具體規定等內容,確保發票無瑕疵。

(二)發票開具及送達條款

增值稅專用發票需要在開票之日起360日內到稅務機關辦理認證,逾期認證的會導致無法實現抵扣,應當明確約定開票及送達條款。

具體約定形式:

1、乙方先開具並送達發票、且在甲方完成發票認證後,甲方才支付對應款項;

2、為避免乙方以甲方收取並認證發票為由,主張其已完成對應的合同義務,應當約定「甲方收取發票並抵扣的行為,不視為甲方對乙方履約行為的確認」。

(三)發票遺失的處理條款

具體約定形式:

1、因甲方原因發票遺失的,乙方應提供發票記帳聯複印件及乙方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出具的《丟失增值稅專用發票已報稅證明單》。

2、因乙方原因發票遺失的,乙方應當負責提供相關憑證或重新開具發票確保甲方能夠抵扣相應進項稅額。

(四)發票記載項目變更條款

實踐中,存在發票開具後,實際發生業務與發票記載項目不一致的情形。應當在合同中對該種情形的處置做出約定,避免被認定為虛開發票的風險。具體約定形式為乙方開具發票後,涉及的服務類別、服務價款等增值稅專用發票記載項目發生變化的,甲方應當書面通知乙方該事項:

1、甲方未認證或抵扣發票的,乙方應在收到通知後作廢原發票,並於收到通知之日起10日內向甲方重新開具並提供發票;

2、甲方已經認證或抵扣發票,原發票無法作廢的:

若應開票金額增加的,乙方應於收到通知之日起10日內向甲方補開並提供增加部分金額的發票;若應開票金額減少的,乙方應於收到通知之日起10日內向甲方就減少部分的金額開具紅字發票;

3、發票其他記載項目發生變更,導致發票作廢或存在其他任何瑕疵的,乙方應在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的時間內重新開具發票、補開發票或提供其他合法書面材料,保證甲方實現對應款項進項稅額的合法抵扣,否則由乙方承擔因此而造成的損失。

明確違約情形及責任條款

違約責任的設定能夠有效約束和督促乙方按時、按約提供合法合規的發票,同時也能夠有效規避乙方違約情況下甲方的經濟損失、降低可能產生的訴訟成本。

具體約定形式:

(一)乙方如以下行為構成嚴重違約:

1、向甲方開具的發票為虛假發票,或提供由他人開具的與實際經營業務不符的發票;

2、向甲方開具的發票無法認證、認證不符或其他任何因發票瑕疵導致發票作廢;

3、未按約定時間向甲方開具發票、或拒絕開具發票;

4、發票遺失,乙方未配合甲方獲得其他可抵扣憑證或重新獲得發票;

5、乙方納稅主體身份發生變更,未及時通知甲方;

6、乙方未向稅務機關按時繳納對應增值稅稅款,導致甲方無法抵扣進項稅額;

7、其他因乙方原因,導致甲方無法實現進項稅額抵扣的情形。

8、發生以上情形(乙方虛開除外),經甲方催告乙方拒不改正違約行為,且造成甲方進項稅額損失單次或累計金額達20000元(貳萬元)及以上,應當認定為嚴重違約。

(二)違約責任的承擔:

乙方構成上述嚴重違約情形的,甲方有權單方面書面通知乙方解除分包合同,乙方以甲方的實際損失承擔違約責任。

涉及罰款違約金的條款建議明確合同結算造價需要包含過程中的罰款、違約金等,即施工或供貨方開具發票的時候需要包含罰款及違約金金額部分,但實際付款時此部分金額不予支付。

施工企業簽合同時如何才能更省稅?

1、營改增前後,增值稅計稅依據的變化

營改增以後,「甲供材」跟營改增之前相比,發生了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增值稅計稅依據發生重要變化。

營改增之前,甲方購買設備、裝修材料,是不交營業稅的,但是,除了設備和裝修材料之外的甲供材都是需要交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是施工企業。

✦ 案例1:以1000萬的工程為例,材料費600萬,勞務費400萬,施工企業跟業主簽甲供材合同。

營改增之前,施工企業只能從業主手裡拿到400萬的工程款。但是,施工企業交營業稅必須要以1000萬為營業稅申報的依據。

營改增以後,甲供材的部分,我們計算增值稅時,業主購買的材料是不交增值稅的,施工企業只以收到工程款的多少(即400萬)作為營業稅申報依據。

施工企業如果選擇一般計稅,銷售額就是從業主處收到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如果選擇簡易計稅,施工企業的銷售額要減掉分包額。

為什麼要這樣算?

營改增前,施工企業實施的是總包跟分包之間差額抵扣營業稅。營改增以後,如果施工企業選擇了簡易計稅,這個項目所發生的任何成本,是不能抵扣增值稅的。所以,作為總包方來講,你選擇簡易計稅的話,分包開給總包的發票是不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的,這就需要將【總包減掉分包的差額/(1+3%)】*3%來算增值稅。

✦ 案例2:工程1個億,業主買主材2000萬,施工企業拿到工程款8000萬。

那麼,施工企業算增值稅的時候,是以8000萬為計稅依據的。

2、一般計稅與簡易計稅臨界點的確定

如何界定哪種情況下選擇一般計稅,哪種情況下選擇簡易計稅呢?

首先,我們假定甲供材合同中約定的,工程價稅合計為a(不包含業主購買的材料和設備)。

如果選擇一般計稅,增值稅的銷項稅是可以抵扣的,應繳增值稅=[a/(1+c%)]*c%-建築企業採購物資的進項稅額;

如果選擇簡易計稅,應繳增值稅=[a/(1+3%)]*3%。

我們假設,以上2種計稅方法(一般計稅跟簡易計稅)稅額相等的情況下,建築企業的採購物資的進項稅額=7%*a。

同時,建築企業的採購物資的進項稅額=[建築企業採購物資價稅合計/(1+17%)]*17%=7%*a,得出最終結果是:

建築企業採購物資價稅合計=a*48.180%。

✦ 案例分析1:

工程1000萬(招投標報價本身含11%的增值稅),材料費600萬(含11%),其中甲方買材料200萬,施工企業400萬,分包100萬。

我們假設,所有材料都可以拿到17%的增值稅專票。

按照一般計稅方法:

施工企業可以拿到800萬的工程款,那麼增值稅=[800萬/(1+11%)]*11%-成本400萬/(1+11%)*17%=18.01萬。

為什麼不是除以(1+17%)?因為我們是按照裸價再加上11%做的總報價。一般計稅,分包給總包開票,總包是可以抵扣11%的。

按照簡易計稅方法:

增值稅=[(1000-200-100)/(1+3%)]*3%=20.38萬

比較之下,可以看出是一般計稅更省錢。是不是跟符合我們剛推導出來的數值呢?

建築企業採購物資價稅合計=[400萬/(1+11%)]*(1+17%)=422萬,

大於800萬*48.180%=385萬,因此應該選一般計稅更省稅。

✦ 案例分析2:

工程1000萬(招投標報價本身含11%的增值稅),材料費600萬(含11%),其中甲方買材料500萬,施工企業100萬。

按照一般計稅:

施工企業可以拿到500萬的工程款,那麼

增值稅=[500萬/(1+11%)]*11%-[成本100萬/(1+11%)]*17%=34.23萬。

按照簡易計稅:

增值稅=[(1000-500-100)/(1+3%)]*3%=11.65萬,

驗證一下:

建築企業採購物資價稅合計=[100萬/(1+11%)]*(1+17%)=105.405萬,

小於500萬*48.180%=240萬,因此應該選簡易計稅更省稅。

3、結論

實際生活中,這個比例會比48.180%要小。

因為所有的建築材料不可能都是按17%進行抵扣的。像砂石料、混凝土只能抵扣3%,還有其它因為操作或管理而導致的無法抵扣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實際生活當中,這個比例應該是29.9%左右,也就約等於30%。

因此,營改增以後,對於甲供材工程,如何選擇更省稅的計稅方法的依據是:施工企業採購物資價稅合計,如果大於甲供材合同約定的工程價稅合計的30%,就採用一般計稅;如果小於30%,就採用簡易計稅。

✦ 特例分析:

如果業主在合同中要求:材料、設備由業主自行採購,施工企業必須給業主開可抵扣11%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必須用一般計稅來計稅,怎麼辦?

工程1000萬(招投標報價本身含11%的增值稅),材料費600萬(含11%),其中甲方買材料500萬,施工企業100萬。

對於這樣的業主,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跟業主談判,爭取讓業主少買材料,建築企業多買材料。

爭取讓業主採購材料減到200萬,這樣就合理了,施工企業的利潤才能得到保證。

以上的內容,都是從施工企業的角度來分析的。對於業主來講,是很難接受這樣的要求的。

4、不同計稅方法對業主的影響

對於不同的計稅方法,房開公司(業主)可以抵扣多少增值稅呢?

以上面為例:

一般計稅,業主可以抵扣:[200萬/(1+11%)]*17%+[800萬/(1+11%)]*11%=30.63+79.28=109.91萬

簡易計稅,業主可以抵扣:[500萬/(1+11%)]*17%+[(1000萬-500萬)/(1+3%)]*3%=97萬

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第一種方案,也就是業主選擇甲供材,建築企業選擇一般計稅,對於業主來講更合算,更省稅,因此也最容易簽合同。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要點:

(1)項目管理層負責簽合同的領導,一定要懂稅法。

(2)稅收是是簽合同簽出來的,不是財務部做出來的。

(3)建築企業應該多準備幾個方案,分別從自己和業主角度考慮,經過談判選取能讓雙方都獲利的合同方案。

5、溫馨提示

一般來講,對於甲供材合同,施工企業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更省稅。

同時,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按照稅法規定,選擇簡易計稅後36個月內不能更改;

(2)簡易計稅是專門針對項目來講的,不是針對建築企業來講的(施工企業可以這個項目選擇簡易計稅,另一個項目選擇一般計稅);

(3)新項目,只有甲供材合同和包工的合同,才可以選用簡易計稅;除甲供材合同和包工合同外,其他工程建議選用一般計稅。

註:文中二、三、四提到的甲方指代我方、乙方指代合同相對方,應根據具體合同內容確定名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