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開始不與中國「脫鉤」以求「救經濟」,是西方聯盟鬆動的跡象

黎建南臺灣 發佈 2022-10-26T04:08:41.091846+00:00

朔爾茨接受該報採訪時表示:「半年前我去了日本,現在要去北京訪問,這對我來說很重要」。朔爾茨為何敢冒美國之大不韙,在美國與中國貿易戰的當口,與中國交好?

23日德國《星期日世界報》報導,朔爾茨已表示計劃於11月初訪問中國。朔爾茨接受該報採訪時表示:「半年前我去了日本,現在要去北京訪問,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朔爾茨為何敢冒美國之大不韙,在美國與中國貿易戰的當口,與中國交好?


在俄烏衝突前,德國的經濟結構可以粗略地分成三個重要組成,也叫「鐵三角」:進口「俄羅斯便宜的天然氣與能源」,在「東歐、巴爾幹半島建立生產基地生產商品」、「商品出口中國」。

根據今年七月的統計報告顯示,德國是G7中經濟衰退最嚴重的國家,近年來,全球因新冠疫情產生供應鏈危機,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漲。而德國在2021年就已經面臨能源進口壓力,俄烏衝突爆發前,德國55%的天然氣、50%的煤炭及35%的石油,都來自俄羅斯。


而在俄烏衝突後,美國制裁俄羅斯能源的同時,也要求北約跟進位裁,而在北溪管線被炸後,算是徹底斷了德國未來「便宜能源」的念想。

此時,對於德國來說,中國這個至關重要的市場更加不能失去。


而且,這不僅為了救德國的經濟,還為了救朔爾茨所處的社民黨的政治生命。


德國在俄烏衝突中的國際定位很是尷尬,一方面德國是俄羅斯便宜能源的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以及工業出口國,算是歐洲的領頭羊,而歐洲的政治氛圍是挺烏克蘭。


但從上文我們提到的德國的利益出發,執政的社民黨當然就不會拿出明確的「反俄」主張與政策,這就給了反對黨綠黨見縫插針的機會。


由於德國是聯合政府執政,經濟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都是綠黨人士,而綠黨本身是強烈反對俄羅斯的,國防部長更是多次表示要提供烏克蘭軍援。


綠黨藉由炒作朔爾茨的態度游移以及反俄的民族主義,社民黨的國內支持度直線下滑,從今年3月的25%跌到了本月的18%,而對綠黨的滿意度則從15%上升至20%。


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朔爾茨想到了中國。


德國人民並不像美國一樣「仇中」,根據一份國際組織做的民調顯示,德國只有不到7%的人認為中國是德國的威脅(同一份民調中,美國有65%的人認為中國是威脅),所以即便「親中」,也不會引起德國民眾的反感。


德國企業界一向務實,俄烏衝突後對中國的投資也開始與日俱增,德國化工巨頭巴斯福在今年7月就表示要在廣東浙江投資百億歐元,並在9月6日舉行首套裝置投產儀式。


當然不只德國,在歐洲能源價格高漲後,歐洲各國對電力需求較大的行業開始擴大對中國的投資,比如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英國化學品業者英力士等等。


不過即使歐洲各國對中國增加了投資,但在美國鐵了心與中國「脫鉤」的主旋律下,其他國家要像朔爾茨這麼「誠實」地表達中國的重要性還是有點困難。


它們可能更希望像日本經團連會長十倉雅和,說的那樣——我們對中國並非競爭合作二選一,而是同時透過競爭與合作與中國打交道。

日本人講話向來話裡有話。一方面,競爭是講給美國聽的,給足美國面子,但「合作」才是主旋律。另一方面,既競爭又合作,也就是通過博弈的方式,進行對華貿易,獲取本國利益最大化。


美國憑藉美元優勢,讓歐洲資金回流美國,同時倒賣高價能源到歐洲,歐洲啞巴吃黃連,作為被「剝削」的一方,如果現在還跟中國鬧僵,那就等同是蠟燭兩頭燒,最後疼的是自己。


期待朔爾茨一行,能夠開啟歐洲國家對華務實合作的新氣象,放下意識形態偏見,為了自己的人民踔厲奮鬥、勇毅前行、追求共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