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登上國家地理雜誌的中國攝影師 | 攝影

國家地理中文網 發佈 2022-10-26T08:24:59.526891+00:00

「很多人武斷地認為昆蟲看上去醜陋且噁心, 但當他們切換視角,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薛翰陽,16歲,國家地理中文版《華夏地理》雜誌的刊登過的最年輕的攝影師「幼仔」。

「很多人武斷地認為昆蟲看上去醜陋且噁心, 但當他們切換視角,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物種 · 閱讀時間8分鐘

薛翰陽,16歲,國家地理中文版《華夏地理》雜誌的刊登過的最年輕的攝影師「幼仔」。

5歲開始,就受到天性驅使,小區上樹抓蟲,家裡飼養蟑螂、甲蟲。

華螳蠍蝽 Ranatra chinensis

又叫水螳螂,因為有兩個酷似螳螂的大刀(捕捉足)。而這其實是半翅目蠍蝽科的一種蝽,水生且肉食性。平時在水草中守株待兔,捕食小魚小蝦等小動物吃。

PHOTO BY 薛翰陽

因為這份倔強的喜歡,8歲時,父母帶他去了一趟亞馬遜雨林,這一趟雨林之旅,昆蟲近乎隱秘的生活讓他愈發著迷。

之後,是更深入的了解,更廣泛的出門抓蟲——武夷山、天目山、西雙版納……日常,少年在課餘時間學習積累知識,網絡上興趣相投的朋友交換知識,周末、假期,少年總要找機會去探索昆蟲世界。

毛天牛Desmiphora fasciculata

厄瓜多的神奇小天牛,體長不到2cm,全身長滿毛髮,啃食木頭,喝樹汁為生。

PHOTO BY 薛翰陽

亞馬遜葉足緣蝽的腿部擬態枯葉,花紋多變。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尼泊爾虎甲性情兇猛,通常棲息在海拔1300-2200米左右的地帶。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它們單體體積的確渺小,但要從種類和數量上來說,昆蟲世界龐大到讓人驚訝,而每種昆蟲又因習性不同自有一套『生活習慣』」。

對於這樣的昆蟲少年,走上昆蟲微觀攝影這條路,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

小提琴螳螂若蟲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寬異翅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梨形牛蟻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布氏游蟻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為了近距離觀察,薛翰陽學習了飼養,試圖進一步走入昆蟲的隱秘世界。

「昆蟲壽命很短,早期我會對它們進行簡單的拍攝記錄,照片質量都不高。」 直到2021年,在一位攝影前輩的指引下,他才入了微距堆疊攝影的門。

這個16歲的少年,他有一把無形的鑰匙,藉由鏡頭,轉動鎖孔,一個迷人的微觀世界出現在眼前。

梅氏多刺蟻。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蘭花蜂,個體長度在2至3厘米間,其後足特化變粗,前面的一長條是口器,可以理解為嘴巴。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產自亞馬孫的電光隱翅蟲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過去一年,經過無數次拍攝,薛翰陽積累了上百張作品。

攝影技術嫻熟起來,一個自然而然的想法躍入他腦海:「我想為自己的作品建立索引,希望最終可以製作一本昆蟲圖譜。當然,圖片歸納邏輯必然是遵循昆蟲分類,並同時兼顧攝影美學。」

有著標誌性的長鼻子的實象甲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紅寶石青蜂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很多人武斷地認為昆蟲看上去醜陋且噁心,但當他們切換視角,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尤其是小型的蜂類和隱翅蟲,肉眼看去其體表可能是平滑或純色的,可在微觀鏡頭下,那些纖細絨毛、微小孔洞、肢體結構都變得一清二楚——「我認為這就是昆蟲的美,也是微距攝影最為吸引我的地方」。

火焰叩甲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寶石金龜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龜甲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泥蜂,它們喜歡在牆壁、岩石等地築窩。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微觀視角下,昆蟲身體上的各種驚人細節皆纖毛畢現。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為了觀察蠍子入洞房,在80多歲時候,還拉上全家,陪他在野外夜夜枯坐到很晚。

昆蟲少年薛翰陽,正在路上。

作者:趙睿 框妹

攝影:薛翰陽

編輯:框舅

排版:雨晴

關鍵字: